知乎周刊196消費升級啟示錄 ??
1.距離有時候真的不會產生美,但細節真的會打敗愛情
2.齊美爾認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一方面,人們有著「求同」的願望,希望與自己認同的目標參照群體保持一致。另一方面 人們又有著「示異」的願望 希望與等級較低的,自己蔑視的群體顯出差距 拉開距離。普遍性使個體適應群體,從而獲得安全感。而特殊性使個體區別於他人,展示個體性和特殊性。
3.H.Taifel和J.Turner提出的「社會認同理論」。人是通過自身所屬的圈子來獲得社會中的自尊和存在感的。
4.我們追求品牌 是因為品牌定義了「我們是怎樣的人」。我們追逐品牌,並不僅僅因為喜歡這個產品,而是因為這個形象非常契合我們的期望,令我們渴望融入到這個圈子中
5.任何行業中的巨頭 其最大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同行的其他巨頭,而是別的行業。正所謂「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6.人數最多 賦稅最重 結構也最穩定----穩定的意思是說中產淪為貧民是國家需要避免的,因為會直接影響社會穩定,而中產要升為上層也是要儘力禁止的 一方面上層沒有那麼多位置,另一方面社會結構需要中產階級小富即安,不要老想著上升,否則他們隨之而來的不滿也是社會不安定因素。
7.《讀者》雜誌就是專門為中產設計的。還有大量的溫情肥皂劇。這些文化產品提供的氛圍就是歲月靜好 要學會感恩,乖乖坐在你的位子上少鬧騰,還要簡單易懂。你不希望中產階級動太多的腦筋 他們想通了就會不好控制。
8.制定這些準則的是上層階級,他們當然不需要自己遵守這些「規範」,這些規範是給中產階級相互約束的。
9.最重要的還是保留自己清醒的頭腦 多思考 多讀書 多體驗有深度有難度的作品 而不是那些快速消費品。
10.物質類消費vs體驗類消費。人普遍對物質性炫耀反感,但對體驗類消費的反感低得多。體驗類消費相比於物質商品更獨一無二,更難和他人的消費經歷橫向比較。體驗性消費和個人的核心價值觀 聯繫更緊密,人生體驗比物質商品 對消費者的潛在影響也大得多。因為人們更多的會用人生經歷定義自己,而非自己擁有的物品。
推薦閱讀:
※對不起,我成為不了你要的那種人
※說說粉絲
※0325博弈心理學 內藤誼人 kindle 書摘
※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TAG:網路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