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峰玩的是錢,登喬戈里峰玩的是命

按照國際登山界不成文的慣例,如果房間里只有一張椅子,那麼所有登頂珠峰的人都會讓座給登頂喬戈里峰的人。——邱楊《喬戈里峰,去看生命禁區的風景》

2018年1月26日,一支已攀登至喬戈里峰海拔6400米處的波蘭登山隊,突然撤回營地。

第二天,178公里外,他們連夜成功救援了一位在南迦帕爾巴特峰遇險的登山者,卻也因此錯失了冬攀喬戈里的最佳時機。

波蘭登山隊員Denis Urubko嘗試說服隊伍繼續在2月攀登無果,於是私自憤然離開,決定獨攀喬戈里。

準備獨自冬攀K2的Denis Urubko。為了準備這次冬攀,波蘭隊從2017年12月就已經進駐K2。圖片來源:theguardian.com

要知道,Denis Urubko可是一位曾成功攀登過全部14座8000+高山的卓越登山家,堪稱目前活躍的8000米登山者中頂級強者。

縱然如此,對於他的冬攀solo行為,隊友的評價無一例外:

"completely suicidal"(譯註:無異於自殺)(信息來源:bbc.com

K2北坡中國側營地。圖片來源:marcobianchifotografo.it

原因只有一個——

喬戈里峰實在太過兇險!即便頂級的登山家,也不能有絲毫輕視。

「玩命」的K2

喬戈里峰,塔吉克語意為「高大雄偉」,位於中巴邊境的喀喇崑崙山脈中段,海拔8611米。

  • 世界第二高峰;
  • 死亡率排名第二的8000米級山峰。

相對於「喬戈里峰」,人們更習慣稱呼它「K2」。1856年,英屬印度的一支考察隊首次勘測喀喇崑崙區域,並將其主要山峰依次命名為K1至K5,喬戈里峰的K2名號也就由此流傳下來。

考察團手稿上的K1和K2。圖片來源:Jim Curran著《K2 - The Story of the Savage Mountain》

對比珠峰的熱鬧,K2似乎太過低調。它以「野蠻巨峰」的冷酷姿態,考驗著一代代頂級攀登者;也以「萬山之王」的地位深居喀喇崑崙,拒絕一切太過輕鬆的拜訪。

連徒步去看一眼,都近乎「玩命」。更遑論攀登。

漫長的遇見——想要見它,首先要有至少兩個星期的時間,從新疆喀什地區的葉城縣開始,乘車翻越阿卡孜達坂和賽力亞克達坂,並於第2天到達庫魯勒村。

喀喇崑崙,地球上除喜馬拉雅外另一個極高峰分布區,這裡排布著超過25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及4座8000+高峰。圖片來源:summitclimb.com

其次,還要有足夠的體力,請了當地的駝工,從庫魯勒開始徒步。經「一線天」、「黃石灘」……在第5天翻越海拔約4800米的阿格拉達坂,忍受高海拔帶來的各種不適,進入寬約兩三公里克勒青河谷。

運氣不錯,避開了5月至9月的雨季,現在河水尚未暴漲。趟過刺骨的冰川融水,迎著幾乎能把人吹飛的大風,繼續走兩天。

柯爾克孜族駝工。圖/郝沛

這幾天里,除了隨行的駝工和偶然遇見的登山者,幾乎見不到其他人;除了氂牛、野驢、野狼和神出鬼沒的雪豹,也幾乎見不到其他生物……

第7天,徒步六七十公里之後,終於到達海拔3900多米的音紅灘大本營,這裡是K2的登山大本營。

但是抱歉,要想看清K2全貌,還要繼續走。

前行中的駝隊。圖片來源:SummitPost.com

沿山谷行進在群山之中,繼續走,繼續走,彷彿走進了世界盡頭。體力好的話,2天後可以到達前進營地,K2,終於毫無保留地聳立在眼前!

如果你還記得小學圖畫課上,曾是怎麼畫山的,就不會對它太過陌生。筆直的線條,金字塔式的造型,直衝向天的氣勢,便是K2真實的模樣。

k2所在的喀喇崑崙地區,還是世界上除南極大陸以外最大的陸地山嶽冰川區。圖/Suafu,圖片來源:reddit.com

一眼萬年——與擁有成熟商業模式的熱鬧珠峰相比,這裡安靜、清冷,有如冰雪秘境,不似人間。

曾徒步這條線路的山友@飄絮的風,在回憶敘述中由衷感嘆:

這裡茫茫白雪,漫漫荒原,河谷溝壑;

這裡冰川縱橫,萬千巨峰,直指蒼穹!

圖片來源:thoughtco.com

置身於此,看陽光收起散落在這喀喇昆崙山深處的最後一絲游光,星空,開始呈現出最璀璨的模樣。

群星流轉在這澄澈之境,遠離人間煙塵。

也可從巴基斯坦側接近K2。圖片來源:Pakistan News

對你我而言,能夠徒步到此,看一看「世界盡頭」的冰雪秘境,已是無憾;而對登山者而言,頂峰才是真正「致命」的誘惑。

漫長的進山徒步之後,真正的攀登開始了。

K2的「玩命者」

從1902年英國人奧斯卡 (Oscar Eckenstein)與克勞利 (Aleister Crowley)率隊遠征開始,百年來,一代代卓越的登山者,向著K2之巔,前赴後繼。

1902年的遠征隊,K2最初的探險家。圖片來源:thoughtco.com

在這裡,除了一般高海拔攀登的極寒、缺氧、雪崩等威脅,還有屬於K2的「加量」危險:

  • 大本營到峰頂多達4500多米的垂直高差,為世界之最;
  • 陡峭、暴露的「金字塔式」山體造型,更易受極端天氣影響;
  • 常規路線上的「Bottleneck(瓶頸)」路段,堪稱「死亡路段」,需從約30層樓高的冰瀑下穿行,墜冰、雪崩隨時可能襲來……

圖片來源:cep.com.pk

風靡一時的《三杯茶》中,作者曾直言:

和喜馬拉雅山脊東南方一千多公里遠處的珠峰相比,喬戈里峰是座殺人峰——金字塔形的銳利岩峰,陡峭到連冰雪都無法附著在它刀刃般的岩壁上。(葛瑞格·摩頓森、大衛·奧利弗·里林著《三杯茶》,黃玉華譯,嚴冬冬校譯)

一條北坡中國側攀登線路。圖片來源:nationalgeographic.com

因北坡中國側難度更大,也更兇險,登山者們大多選擇從巴基斯坦側進行攀登。

但無論選擇哪側,K2攀登,都是一次人與自然的生死較量。這裡曾有300人左右成功登頂,卻有至少77人長眠山間。(數據來源:wikipedia.org

協助登山者運送物資的巴基斯坦背夫。圖/汗斯

k2史上最慘烈的悲劇——2008年8月1日,11死3傷,成K2單次山難傷亡最高紀錄。

K2登山季為一般為6-8月,但那一年的極端惡劣氣候,卻讓來自不同國家的10支登山隊不得不一直等到了7月末,有的隊伍甚至已經足足等了兩個月。

7月31日,終於等來了一個好天氣。

向著K2。圖片來源:eldocumentaldelmes.com

8月1日凌晨3:00,各國登山者陸續從4號營地出發,沿提前鋪好的路繩前進。

8:00,最臭名昭著的「瓶頸 (Bottleneck)」路段附近(約海拔8200米至8400米處),來自塞爾維亞的Dren Mandi?想調整下自己的氧氣裝置,便暫時鬆開了路繩,卻在剎那間突然腳下一滑,急速墜下!

可他竟然在墜落100米後又站了起來!等到4號營地的登山者上來營救時,卻發現他再次倒下去後再也沒有醒來。護送屍體下撤時,巴基斯坦嚮導Jehan Baig又不幸滑墜失蹤。

K2常規路線(Abruzzi)上最危險的路段——「Bottleneck(瓶頸)」。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其他登山者仍在繼續上升,當天,共有18人登頂K2。

但因為此前一些意外的延誤、「Bottleneck(瓶頸)」路段的擁堵,許多人的登頂時間都已經太遲了。

天很快黑了下來,大家倉促下撤。不幸的是,「Bottleneck(瓶頸)」處冰塔一次次碎裂、雪崩不斷襲來:

  • 第一次,它們卷下了在離頂峰100米處等候妻子登頂歸來的挪威人Rolf Bae,並切斷了所有固定路繩——後續下撤者的「生命之繩」;
  • 第二次或第三次,一位巴基斯坦嚮導和一位愛爾蘭登山者不幸遇難;
  • 第四次,三名韓國人和兩位夏爾巴不幸遇難。

BBC曾採訪數位山難倖存者,製成影片《K2:The Killer Summit》,試圖還原事故真相。此圖為韓國登山者不幸遇難的劇照。圖片來源:bbc.co.uk

11位遇難登山者

製作編譯/戶外探險,信息來源:wikipedia.org

冬攀,8000+上的極致挑戰——那次山難之後,整整兩年都沒人成功踏上K2之巔,直到2011年8月,才有奧地利女登山家Gerlinde Kaltenbrunner等人成功登頂。

同年12月,一支俄羅斯登山隊再上K2。反季節攀登,無疑是一種更極致的登山挑戰。

其中3人攀至7200米處後,因超強颶風和嚴重凍傷被迫下撤至大本營,救援直升機未能在風暴中及時趕到,隊員之一的Vitaly Gorelik終因肺炎和心臟驟停離世。

K2上7000米左右處的視角。圖片來源:cbc.ca

這已經不是針對K2的第一次冬攀,卻同樣因為不可預估的極端天氣折戟山間,黯然返場。

但對執著的一代代登山者們而言,越是具有挑戰,越能激起勇氣;可以有失敗的嘗試,卻沒有膽怯的放棄。

向著K2。圖片來源:instagram.com

這大概也是來自波蘭的登山者Denis Urubko為何要一意孤行、在千里救援之後離隊嘗試冬攀的原因之一吧。

2018年2月26日,在抵達海拔7,600米處時,因遭遇極端惡劣天氣,Denis Urubko最終選擇折返。

「野蠻巨峰」K2,依然是14座8000米級高峰中,唯一沒有被冬攀成功的一座。故事還將繼續……

擴展閱讀:

戶外探險雜誌:八千米雪山上的一場群架?

zhuanlan.zhihu.com圖標8000米雪山上的一場跨國救援,牽出了一座攀登帝國戶外探險雜誌:八千米雪山上的一場群架?

zhuanlan.zhihu.com圖標戶外探險雜誌:8000米雪山上的一場跨國救援,牽出了一座攀登帝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人體到底是處於什麼狀態?
2017年,戶外圈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第一篇人物專稿獻給自由之魂——嚴冬冬
日升2300米的Shasta登山滑雪
珠穆朗瑪峰的環境有沒有人維護?遇難者遺體沒人回收嗎?

TAG:戶外運動 | 登山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