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的生命才有希望《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故事概況:故事講述了原本是心理學家的作者弗蘭克爾在最恐怖的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遭遇和生活,在失去自由、財產,生活在條件惡劣、遭受非人待遇,隨時死亡的條件下,憑藉求生的信念、期待家人團聚的渴望、出書的理想,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最終獲得解放和自由。作者作為集中營中極少的倖存者,詳細敘述了在集中營的經歷,以及心理的變化。告訴人們,在失去身體自由、條件惡劣的情況下,只要內心強大,內心自由,內心充滿信念和對生命意義的渴求,集中營封閉的環境也束縛不了內心的自由和信念 。
求生的慾望可以適應惡劣的環境
作為當時的中產階級,一下子來到了環境惡劣、條件簡陋的集中營,幾百人擠在一間屋子裡,穿著破爛的囚衣,人擠著人睡覺,吃的是粗陋的麵包、清湯,干著繁重的體力活,還有黨衛軍士兵的毆打和折磨。把這個世界最恐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比作人間地獄,一點也不為過。
在這裡,還隨時有生命危險,不僅傷病、殘疾隨時會奪去生命,有時精神的萎靡不振、異常的狀態也會被隨時送往旁邊的毒氣室而被結束生命。
每個人除了破爛的囚衣,沒有任何財產,也沒有名字,更沒有什麼自由、尊嚴,每個人只有一個編號代表。 在喪失了人的各種所有後,不如說已經等同於生物、動物般。
每個人都適應了這種惡劣的生存條件,因為生的慾望和渴望。
在這裡,每個人也學會了冷漠,看慣了身邊的生命隨時失去,看慣了一些人信念倒塌,生命絕望、主動尋死,看慣了種種非人的折磨。因為你若敏感,就會變得脆弱。在這裡死亡是最普遍的,每個人都有知道自己能活多少時間,不知道何種原因就被送進毒氣室,不知道何時就因免疫力下降喪命。
其實在這種條件下,想找到一個活下去的理由都很難很難,苦難太多,不確定性太多。
書中還講述到,一些精神破滅的人的反應往往是及時享用完本就少得可憐的麵包,奢侈地抽上香煙,等待死亡。所以,延遲滿足感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把握人生。那種急不可待的及早享用的人,正因為缺少自律,或者說因為缺少長久的目標,才及時享樂。應該說及時享樂就是放棄生命的開始。
有了生命的意義才有生存的希望
人生總是充滿苦難,《少有人走的路》中也開篇就說,人生總是伴隨著苦難前行的。弗蘭克爾認為人生必須找到生命意義,要學會關愛他人,要接受苦難。
其實人總是要死的,每個人生下來的終點就是死亡,每個人都被判了有期徒刑,只是這個期限有時可以取決了自己。
對人來說,死亡是必選項,苦難也是必選項。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找到生存的勇氣,甚至精神抖擻、意氣風發地生活,弗蘭克爾告訴我們,賦予我們以生命意義,這個意義就是找到生命的目標。有了目標,期間所有的苦難都只是經歷,而不是體驗。苦難是必須經歷的,為了目標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支撐弗蘭克爾生存下去的渴望,除了本能的求生慾望外,他還有一個出版專業著作的目標。被關進集中營時作者寫的心理學著作也被丟失了,他有時利用回憶來記憶,有時找到紙片記下符號,等待著走出集中營的時候重新完成著作。
支撐他活下去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愛著他的妻子,他常常回憶和妻子幸福的場景,幻想重逢的喜悅。渴望愛成了支撐著他活下去的勇氣。
當然,弗蘭克爾所經歷的是一種極限的場景,我們是不會經歷這種極限的體驗。極限正是一種典型,具有深刻的說服力。我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怎樣都與他無法相提並論。
其實,現代生活給予了我們另外的苦難,另樣的束縛。我們被生存的壓力所束縛,被信息的豐富所羈絆,甚至被豐盛的物質所殘害。現代社會,因吃的好吃的多帶來的疾病更多,撐死的如比惡死的多,非戰爭死亡的人數大於他殺。抑鬱症、焦慮症等正成為新的殺手,讓人感到生命沒有意義,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
從這點來說,我們體會的不是弗蘭克爾的集中營,卻是現代文明帶來的宛若新的監獄,我們同樣需要找出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原本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家,從集中營出來後自創了意義療法,成功治癒了很多人的心理疾病。我們現在同樣需要意義療法,找到人生的目標,賦予生命以意義,如此才能平安走完人生的路,活出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的生命如其說不過是一場激情大越獄,心若是牢籠,處處是牢籠。自由不在外邊,而在於內心。讓我們走出困境的,是永不磨滅的希望,是我們賦予的人生意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