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易行長迎來上任後第一次挑戰
北京時間今天凌晨,新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由1.25%-1.50%上調至1.50%-1.75%。這是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後第六次加息。此外,美聯儲預計在2018年內還將會有兩次加息。
美聯儲加息是板上釘釘,市場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預計到,因此對此次加息市場反應平平。
市場更為關注的,是中國的反應
昨天早上9點多,央行馬上做出反應,逆回購利率上調,央行宣布:今日進行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上調5個基點至2.55%。
消息公布後,A股由漲轉跌,昨日收跌0.53%。
實際上,逆回購僅僅是短期流動性政策,影響有限,並不似某些自媒體所宣稱的「加息」。央行也發了一篇通稿解釋了此次操作:
通稿中充滿了安撫和解釋,不過市場還是從這些舉動里隱約嗅到了「加息」的味道。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市場對此早有關註:
- 兩會剛剛宣布央行更換「掌門人」,新官上任必然會有新氣象
- 自15年底首次加息後,美聯儲加息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而全球央行可能逐步跟進,這個時候,中國能獨善其身嗎?
若央行加息,將對股市、樓市產生巨大影響。
壹——2018年中國是否可能加息?
加息是給經濟降溫,意味著利率上升,市場上的錢「更緊張」了,因此對股市、樓市、投資行為等都是利空。
中國已經維持了較長時間的低利率政策,然而「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濟周期也是如此,長時間維持低利率,雖然有利於市場投資和消費行為,但是長此以往經濟必然反應不良,以「放水」去維持經濟的增長勢必是不健康的,待到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央行手上也就缺少了較強的刺激政策。
所以17年一波強勢的「去槓桿」政策, 可以看到監管層也是不願意持續放水的。(鏈接:中國經濟進入「下行清算期」,人民日報到底想說什麼?)
那麼進入18年,央行有沒有可能再來一把更猛的葯,直接加息對經濟進行降溫呢?
目前來看,是有一定的可能,但即使18年加息,最多也是一次,像美國這樣連續幾年每年加幾次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1.中國還不具有美國那樣連續加息的基礎。連續加息的前提是,經濟發展非常好甚至有過熱的趨勢,因此需要加息給經濟降降火,但目前中國並沒有經濟過熱的情況。
2.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咱們的總理對貨幣政策的定調是:保持中性,鬆緊適度。因此突然轉變為緊貨幣政策也不太可能。
3.新任行長易綱五月才即上任,雖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今年央行改革還挺多的,不僅合併了銀監會保監會,還有許多系統改革措施,可以看出是希望從深層次進行結構性的,系統性改革,可以說,工作挺多的,加息這事目前還不必要也不緊急,因此估計還排不上號。
4.人民幣匯率已經好幾個月保持穩定,因此美聯儲升息對中國央行的壓力比較有限,央行並不一定需要跟進美聯儲的加息政策,這也是為什麼剛才說到央行加息「既不緊急也不必要」。
因此,要說加息這個事,跟人民幣匯率是有脫不開的關係的。
這裡,牛姐就要給大家再科普一遍,美聯儲加息到底是怎麼影響中國的貨幣政策的?
貳——
簡單來說,一個國家加息,相當於這個國家的貨幣的利率更高了,因此這個貨幣的吸引力增加了。以美聯儲為例,美聯儲加息,美元相比其他貨幣更有吸引力,其他貨幣相對美元貶值,資本希望流入美國。
很多時候,為了保住匯率,其他國家也要跟著加息,讓自己的貨幣也變得有吸引力。
但是剛才說了,加息本身就是利空投資和經濟增長,比如中國,如果為了防止人民幣貶值而加息的話,也是幾乎利空股市、樓市等各個方面。大家可能看過的關於「保樓市還是保匯率」的討論,就是這個邏輯。
所以,美聯儲加息,使美元升值,幾乎是利空所有其他國家。如果其他國家不跟著加息,那麼會導致貨幣相對美元貶值以及資本外流,如果跟著加息,是利空經濟增長的.
那麼為什麼中國不怕美聯儲加息呢?
主要有兩點:
1.從去年中美元開始走弱。可能是市場在此前已經透支了對美聯儲加息的影響,美元在15年快速上升後,在17年中持續走弱,因此人民幣貶值壓力變小。
2.中國還有更「簡單粗暴」的一招,叫做外匯管制。這一招使得中國哪怕美元再強勢都不怕,所以15、16年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的時候,外管政策也是屢出奇招,終於遏制住了資本外流以及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的勢頭。
經濟學上有個理論叫「不可能的三角」,而對中國來說,目前這種狀態就是犧牲資本自由流動,來穩定匯率的。
「不可能的三角」理論,意思是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三者是不可能同時實現的。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相對美元的匯率穩定,要不就要犧牲資本自由流動,要不就是採取和美國一樣的貨幣政策。 港幣,和美元的匯率就是緊緊鎖定的,同時港幣也是自由兌換和流動的。而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犧牲貨幣政策獨立,所以基本上,美聯儲做什麼,香港當天就跟著做:
而對於中國,既希望人民幣和美元匯率穩定,又不希望緊跟著美國的貨幣政策,那就只能繼續資本管制的路子了。
實際上,要說央行貨幣政策,只討論對內是否加息,而不提人民幣匯率,很容易以偏概全。
叄——
比如,在兩會總理報告里,說完貨幣政策保持中性後,就開始說人民幣匯率了:
貨幣政策保持中性,鬆緊適度。同時也要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國際定位,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人民幣和美元已經相對穩定了,那麼央行有沒有可能再進一步,逐步放開外管呢?
可以說,大家對於這一點是有所期待的。畢竟,人民幣國際化是大趨勢,而人民幣國際化和太過嚴格的外匯管制,自然不太匹配的。所以外界對易行長在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管制逐步放開這一方面,是有較大期望值的。
不過,牛姐個人認為,18年外管政策應該和貨幣政策一樣,都是延續17年較為保守的態度。因為,美國畢竟還在加息周期,雖說美元出乎意料的弱,但畢竟還要繼續加息,少到一年,多到三年都是可能的,因此這個時候放開外管,似乎不太現實。
然而這是一個必然的方向。從保監會和銀監會的合併可以看出,是想作出一些根本的改變,新任掌門人也被外界認為是「改革派」。
牛姐個人認為,18年易行長的主要注意力可能還是在於「內部矛盾」,從以前的「一行三會」改為「一行兩會」就是個大舉動,先把內部改革的阻力去掉,鞏固央行絕對領導地位,其次才是考慮加息以及人民幣國際化。
這些任務,說起來就不容易,做起來就更難了。
所以,易行長,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
【收藏】關於美聯儲加息、縮表的8個問題,夠你看到年底了推薦閱讀:
※華商韜略丨他不兼并、不負債、不上市,把小作坊打造成700億的醫藥帝國
※戰略上要鼓勵貪婪,戰術上要杜絕貪婪
※商旅平台TripActions融資5100萬美元 日本擬開徵「國際觀光旅客稅」
※解構同業存單套利鏈條,去槓桿之路任重道遠
※今天,又一品牌,墜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