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的世代論筆記(二)——東浩紀的世代論

作者:bakero喵

編者:王聖童

2001年,東浩紀將發表在《Eureka》雜誌上的文章《過視的眾多事物》進行大幅修改,編成了他學術生涯中極重要的作品《動物化的後現代》。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一種宅的世代論,並對其目的作了大意如下的描述:為宅的短短五六十年的歷史划出世代,並不是為了讓每一個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拿出「該有的樣子」,而是對宏觀意義上的「御宅系」人群做一個概括。對於「什麼是御宅族」「什麼人才是宅,什麼人不是。」亦或是我們所說的世代問題,都可以進行無休止的白費口舌的討論,對於不可能得出結論的問題我們可以先放下無意義的唇舌之爭。畢竟無論你怎麼爭吵,這個現象就擺在那。

可惜的是,東浩紀在文章開篇對世代論的敘述並不詳細,只是粗暴地通過流行作品和社會事件進行分類。而在後面的行文中,他也只是將各位藝術家和評論家進行分類,也並未詳述各世代行為和思想上的特徵。所以我們在這裡暫時放棄通過行為和思想特徵來介紹各個世代,只會略談一點行為和思想上的元素。

東浩紀認為,御宅系存在著三個世代,第一個是60年代出生,伴隨著《高達》和《宇宙戰艦大和號》成長起來的一代;第二代是70年代出生,享受著第一世代創造細分的御宅文化的人;第三世代則是80年代出生,在《新世紀福音戰士》播放時正處於中學時代的人。

三個世代的人,雖然同屬御宅族,但他們的興趣還是有微妙的差異。

第一世代受到左翼運動、與次文化本土化的影響頗深。而且,這一批人仍然比較多的受到「大敘事」的影響。雖然資料庫模式已經開始流行,後現代多元化的思潮正在興起,但是這一批人仍然接受著傳統的樹狀圖式的宏大敘事教育。而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如《機動戰士高達》《宇宙戰艦大和號》等,都有著宏大的設定。東浩紀認為,這宏大設定正是用於補充宏大敘事消解的空缺的一種模仿。

在這個時代之前,日本的次文化圈充斥著美國的文化產品,特攝,動畫,漫畫基本都是美式裝備,而這一世代就是在70年代,次文化本土化的時代。雖然這一世代的人比較偏好日本文化,但是動畫漫畫等次文化圈已經脫離了日本文化的桎梏,擁有更多的現代文化的特點。

第二個世代,這個時代在宅文化的表現上是介於一三兩個世代的,整體的特徵並不明顯。這個時代出現了宮崎勤殺人案。

筆者認為,宮崎勤殺人案並非日本御宅文化污名化的開始,這一事件更像污名化的結果。原文中並未詳述這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如果希望完善這一方面,可以對照閱讀下一篇文章中岡田斗司夫對所謂「第二世代」的描述,此處略過。

第三世代與第一世代差別較大,被形容為「幾乎是生理意義上的兩代人」。這一代人幾乎沒有受到大敘事的教育,也沒有渴望宏大敘事。作為這個世代的代表作《EVA》也沒有過多的去探討背後的設定。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萌元素」滿滿的角色,並且大受好評。但這些角色甚至沒有背景設定,比如《鈴鐺貓娘》(DI GI Charat)中的蒂琪子,本是公司的看板娘,是徵集而來的角色,沒有任何故事與設定也沒有世界觀。

這些現象也證明了,第三世代已經放棄了消費宏大敘事的設定,轉而消費角色資料庫。

三個世代的人的興趣漸漸的變得「淺顯」,但是不能說三個世代之間有什麼優劣之分。由故事消費轉向角色消費乃至屬性消費,伴隨著大敘事消解個人的自由認識解放和技術進步帶來的信息傳播的便利化而發展的。

《動物化後現代》成書多年之後,新一代的御宅族也成長了起來。這一代人利用更加便捷的網路互動交流影響著御宅系文化的發展,這一個時代如何界定如何定義,對於已經提及的各個世代又如何「補完」其特徵描述,恕在此無力給出答案。希望有能力的讀者對這些問題,做出自己的思考。如果能夠成文,喵我一定拜讀大作。

推薦閱讀:

死肥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女朋友是coser,出去拍片子我總是不是滋味怎麼辦?
怎樣做到身宅心不宅?
一整天粘在床上是什麼體驗?

TAG:動畫 | 動漫評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