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子弟如何避免職場上的那些坑
位列古今六十四將的鄧艾,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培養自己的大局觀的三個錦囊……
1/6、從奴隸到將軍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留下了一個印象:如果生在一個充滿變化、注重人才的年代,寒門子弟靠自身努力,還是可以建立一番功業的。
長大後才發現,三國里真正的政治地位低下的寒門子弟,其實並不多。能力出類拔萃的,多少有點家族背景。
不過,倒是有一位名將,出身「典農部民」,就是軍隊里開墾荒地的農民,沒有人身自由,小時候當過放牛娃,這個人就是魏國後期的滅蜀大將鄧艾,基本上算是三國名將中出身最低賤的了。
從奴隸到將軍,是怎麼煉成的呢?二個字:讀書。
幸好當時人才稀缺,屯田區也鼓勵大家讀書學習。鄧艾因為特別用功,還拿到畢業證書——都尉學士,併當了個小官,叫「稻田守叢草吏」,據說他常常在稻田裡指指點點,排兵布陣,因而得了個「鄧瘋子」的大名。
幾十年後,取道七百里荒山奇襲成都,不知道靈感是否來源於當年的「稻田守叢草吏」。
而幾個月後,因為政治風雲突變而被冤殺之時,不知他有沒有想過:不如當年種一輩子田?
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勾起了我對這位傳奇大將的記憶:一戰封神,位列古今六十四將的鄧艾,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我特意找來了《三國志?鄧艾傳》,看完後,我想到了四個字:勝敗同源。
所以成就你的因素,也可以輕易毀滅你。
2/6、不是所有的瘋子都能成功
一個看稻田的官,小就不說了,做的時間還特別長,一做就做了20年,直到40多歲,才被司馬懿看中,調到了中央。
到了公元263年伐蜀時,鄧艾已經是一位66歲的老將了。此前,在與蜀國名將姜維的對峙中,他已經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軍事天賦。按理說,這一戰後,就該解甲歸田了。所以在這次兵分三路的伐蜀大軍中,他的職責也只是牽制姜維隴西的主力。
可他並不滿足,他認為,上蒼把他從放牛娃的隊伍里挑出來,應該還會有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他。
他終於等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鄧艾發現,自己的老對手姜維在一連串的拉鋸戰後,竟然棄守陰平,退到了劍閣,已經把這一帶地形背得滾瓜爛熟的鄧艾,忽然產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那就是陰平,上蒼給他鄧艾的應許之地。鄧艾想從陰平抄小路,繞開敵方主力,用奇兵衝擊蜀國的腹地
跟同事們說完這個計劃,鄧艾好像又見到了幾十年前,大家看「鄧瘋子」的表情——不是老人變瘋了,而是瘋子變老了。
並不是所有的瘋子都能成功,「鄧瘋子」的成功三分靠運氣,七分靠努力,而這些努力,又和他的苦出身息息相關。
首先,跟田地打了四十多年交道,鄧艾對地形非常敏感,才能在七百里荒無人煙的大山上發現這條通過蜀地的捷徑。
其次,鄧艾並不瘋,一開始,他的計劃是「奇兵沖其腹心」,等蜀主力回防,三路大軍再合圍,並沒有瘋到想要「孤軍滅蜀」。
但當他發現蜀國比他想像的要弱得多時,他沒有請求彙報,沒有等待援軍,毫不猶豫地改變戰略,孤軍深入,一舉滅了這個多年來一直糾纏不休的敵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他不怕苦。也許對手姜維早就知道了這條路,但他才不會相信,有人會從這裡出發呢。
七百里,這可不是什麼陽關大道,甚至根本沒有路,要鑿開山嶺,架設橋樑棧道。很多地方,鄧艾和士兵們都是用毛氈把自己包裹起來,從山上滾下去的。
這也不是幾十個人的探險小分隊,而是三萬大軍,要走近一個月,沒有糧食供給,看見什麼吃什麼,沒找著吃的就餓肚子。
如果不是苦出身,誰會想到這麼打仗的呢?
奇襲陰平,是「出身富貴」限制了所有人的想像力;但「奇襲陰平」之後,鄧艾從人生的巔峰瞬間墜落,卻是「出身貧窮」限制了他的想像力。
3/6、只讀兵書,不讀史書的後果
在拿下成都後,鄧艾寬撫了舊蜀的君臣,一個不殺,蜀人紛紛點贊。
前方的消息不斷傳到司馬昭的耳朵里,他便以皇帝的名義下詔書,大大表揚了鄧艾一番,並把他比喻成昔日名將韓信、白起、周亞夫。
那麼多名將,為什麼司馬昭光提這三位呢?因為他們都是立大功後,被皇帝誅殺的。這是分明是在勸鄧艾見好就收啊。
可惜鄧艾只讀兵書,不讀史書,完全領會不到其中的威脅,反而上書說要留在這裡養兵,還講了一通下一步如何滅吳的計劃。
擁兵自重,不聽號令,鄧艾之死,完全在意料之中;但他束手就擒,死的如此容易,並且是被同僚在一場真正的叛亂之中藉機誅殺,就在情理之外了。
職場上,很多沒有背景的員工可以抓住機遇,靠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功,獲得上司的認可,但再往上,往往暴露自己的弱點。
4/6、入戲太深的「鄧瘋子」
這個鄧艾不但是出身低,還有一個生理缺陷——口吃,成語「期期艾艾」里的「艾艾」,就是說的這位。
不過,口吃的名人多了,但成語字典只有兩位。事實上,就算鄧艾立了如此大功,很多將領也還是看不起他,因為他出身低賤,就是個「頭拱地,嗷嗷叫」的「土八路」。
士族與庶族之爭,並不僅僅是一種身份歧視,而是涉及至根本利益的衝突。
打仗一靠豪門大族出錢供糧,二靠寒門子弟衝鋒陷陣,強敵當前,兩股勢力可以相安無事,但大敵一滅,和平時代,還要靠前者維持國家運行,而後者反而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更何況,這個鄧艾連庶族都談不上,他唯一的靠山就是司馬家族。
他的價值在於抗蜀,蜀國滅了,他自然沒有了價值。當司馬昭為了和其他勢力談判,決定犧牲這顆棋子時,鄧艾連反抗的力量都沒有,一個小小「特派員」就能輕易殺了他。
出身寒門的鄧艾自然不懂這個道理,打仗是他唯一能做的,這也導致了他親手為自己關上了最後的一線生機。
職場同樣如此,沒有背景的員工,拉出去攻艱能拚命,拉回來看家不抱怨,努力是他們最大的優點,但時間長了,我們容易產生一種幻覺——好像我們的一切成就都是努力爭取來的。
但我們忘了,一切成就都是公司資源配合的結果,而公司資源總是跟著戰略大方向走,有時候要市場份額、有時候要利潤增長、有時候要戰略擴張、有時候要戰略收縮。
寒門子弟往往注重執行效率,而忘記了做事情應該有的節奏感,忽視了大環境、大戰略的變化。
三國的仗不是想打就打的,戰爭是解決內部矛盾的方法之一。司馬昭伐蜀並不是為了統一,而是緩和內部司馬氏與曹氏的衝突,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勢力還不足以取代曹魏時的緩兵之計,沒想到鄧艾真的滅了蜀國。
勝仗既然已經打了,那也好,接下去就是各方勢力談判瓜分勝利果實了,也就是說,沒他鄧艾什麼事兒了。如果就此功成身退,他也就抓住了自己的一線生機。可「鄧瘋子」卻入戲太深,在台上不肯下來了。
好吧,既然鄧艾有失控的跡象,不如以平叛為借口,乘機除掉前敵主帥鍾會這個真正威脅司馬家族的豪門之後。
下面我們來開個腦洞,如果你是鄧艾,滅蜀之後如何保護自己呢?
5/6、一件早該布局的大事
職場上有一個彼德定理:每一個人最終都會升任到他無法勝任的位置。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上司評判你是否符合晉陞的標準,是你過去的表現,而不是你能否適應未來的職位。所以,每一次晉陞,如果你不能找到自己新的定位,這裡就是你職場生涯的墳墓。
鄧艾最大的局限性,在於他成功之前,沒有提前考慮自己未來的定位。
滅蜀是魏晉內部矛盾外部化,鄧艾幸運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蜀國一滅,魏晉的內部矛盾又上升為主要矛盾。
在這種形勢下,鄧艾想要生存,要麼激流勇退,要麼更進一步,扶植自己的勢力,把手握的重兵變成自己的「家兵」,但這些將士的家屬都在魏國,讓他們造反?比走700里蜀道還難。
晚了,這應該是一件很久之前就該布局的事,到了現在,就算鄧艾想到,也晚了。這也暴露了寒門子弟的與生俱來的缺點——沒有大局觀。
如果鄧艾是士族豪門,從小看慣這些權力鬥爭,他自然早就有所準備,建功立業和建立自己的勢力,兩手都要硬。
職場上的「鄧艾」們,想要把成功進行到底,還得補充一下「士族豪門子弟」從小就擁有的這種能力:大局觀。
有人要說了,在職場上,一無背景二無資源的我們,努力往上爬已經是筋疲力盡了,還要想著未來的事,這可能嗎?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是因為想「謀」也不知道怎麼「謀」啊?
好吧,文章看到最後,我還是給讀者「如何培養大局觀」的三個錦囊吧。
6/6、如何培養大局觀
第一個錦囊是看史書。太陽底下無新事,人性的進化是很慢的,古人遇到的事,變一種形式,你也會遇到,看多了,自然有感覺。
第二個錦囊是懂點心理學、經濟學知識。人是社會動物,有慾望,有理智;人也是經濟動物,凡事會計算利益得失。人永遠在利益與代價之間,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決定自己的行動。
至於第三個嘛,就是玩遊戲。
這款《率土之濱》也是我最近在玩的一款三國策略手游。它的特點之一是在爭奪土地資源以及與其他勢力進行鬥爭的時候,內核卻是政治,還原了現實世界的政治經濟運行規律。
說實話,這篇文章完全是受了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的一段中插視頻的啟發。
https://www.zhihu.com/video/956870730672001024(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的靈感居然是玩遊戲來滴!?)
不誇張,推薦我玩這款遊戲的朋友,就經常與同盟中的其他領導層針對遊戲局勢進行「會晤協商」。
這麼說吧,小到一次主力的對撞,大到國家間的爾虞我詐,在玩遊戲的時候,就能預先體驗未來當CEO時「合縱連橫」時的真實感覺。
推薦閱讀:
※你們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什麼感受?
※你害怕被別人利用嗎?
※老員工的晉陞之路為何如此困難?
※人生三個搶不去:腹中食,讀過書,心中夢
※成功人士都在用,熟練使用這三個軟體和工具,做個有條理靠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