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東嶽東西方哲學演講 - 觀點摘要 - 謝

2018開年,一邊帶娃一遍很艱難的花了幾天見針插縫的看完了混沌大學王東嶽的《東西方文化和哲學》2天的演講。感覺腦子被槍打過一樣,過去幾年的書都讀的很腳後跟啊。

估計太長,混沌大學居然沒有出課堂筆錄,使得沒辦法完整的分享

轉述幾點讓我非常震撼的認知思維的破局。對我們未來的認識體系升級有很大的影響。

中西方文化的思想脈絡差異

  1. 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區隔,是中國 「有術而無哲」,有經驗總結和提升,而沒有終極追問,中國人學的西方也只是以夷制夷,沒有其深層的架構。
  2. 人類用智的模式有3個階段,第一是「信主」,「確定世界一切答案都在神上,所以不用智,不調動用腦的儲備。其實用「緣分」解釋兩個人的關係也是如此」;第二是「重德」(以孔子為代表,中國思想脈絡喜歡從道德討論抨擊,如果人的道德不對,乾的事情基本也不對,而不用問題本身的探討。所以中國文化脈絡都是在討論「人事」,這是因為古代農業的本區域資源,人口的暴漲使得人際複雜,我們把智慧都集中用在了人際處理上,同時也遮蔽了用智。);第三 ,是「愛智」,終極追問,討論存在後的存在。
  3. 「終極追問」 是主導了西方文化和科學發展的基石,追問「存在的存在」,Metaphysic , 物理學之後,對實物存在背後的追問,於是就有「原子、電子、細菌微生物、黑洞、奇點」等人類眼睛看不見的東西的追問和發現,儘管有些到目前為止都只是「理念」。
  4. 中國思想脈絡是「務實」,相信眼見為實,沒有假設;而西方則是「務虛」,相信「眼見為虛」,所以一切從「假設」開始
  5. 思想沒有邊界,拓展思維,打破文化自有的遮蔽性。因為文化有遮蔽性,所以學習國學,必須讓西方思想和意識清零,否則很難學好。
  6. 文化自身有很強的遮蔽性,無論是聖經、還是論語,都認為自己的只是體系是完整的,一本足以解釋萬物。
  7. 把越解決越複雜越糟的事情,我們稱之為文明。國學是「保守論」。國學是農耕社會的文化不能解決人類未來的問題。
  8. 而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路的4大特點:
  • 述而不作」(只複述前人賢人而不自我創新,不懷疑,孔子為代表);
  • 微言大義」(直接宣稱真理,沒有論證和反思過程),
  • 社稷關懷
  • 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一旦能指導實踐,則學問終止,而西方則算開始)

關於認知體系的構建

  1. 讀的書如果是在原有思維通道里讀的,就是無效的書。
  2. 「實踐不能出真知,博學也不一定出真知」,比如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二三十歲的時候寫了萬有引力和相對論,同期博學者大有人在。所以不需要尋求無邊的博學,而是尋求思想的整頓,不能盲目在工作經驗積累中得到提升,而是在有限經驗的思想整頓中獲得知識的力量,這才是思想的力量。
  3. 邏輯先,而事實後。理念決定了事實。 邏輯成立,事實就能證明,因為世界是邏輯構建的。世界存在於「理念」或者「精神」之上。
  4. 如果新知識和信息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不能兼容,要麼微調,要麼重構。微調讓人陷入死途;而認知重構才能突破遮蔽性
  5. 人類的信息80%來自於眼睛,而人只能看到能反光的東西。然而光是能量,卻不是明亮,有很多客觀存在的東西是人類看不見也聽不見的 (比如海豚能聽見200海里外的聲音,而人類是聽不見的),所以,我們生存的不是客觀世界,而是你自己塑造的世界。這個客觀世界的塑造是圍繞我們的生存條件來設立的。(比如蛇只能看見移動的物體,滿足生存需要),所以,我們的感知系統不是為了「求真」而存在,而是為了「求存」而設定
  6. 所以世界都是「錯覺」,理性和邏輯是對感官的糾偏,但如果以假象的經驗為基礎,理性和邏輯固定格律再一次發展,只能得到更多更深的假象。比如,在演繹法中,「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但如果「人都會死」是歸納法中的人類經驗,這個經驗是錯的,那麼後面的結論都一定不成立。歸納法上所有人類的知識都是錯的,所以「人都會死」類似這樣的元起點必須是自確定的,這個元起點就是「第一性原理」,事物背後不變的那個支配理念。「簡約」是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極致的產品體驗。
  7. 人有確定性依賴,比如「如果X 發生,我們就...」,「如果X不發生,我們就...」,決策是基於X 的發生與否,這是人類的確定性依賴原則。所以最折磨人的不是失戀,而是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失戀了。當遊離兩端時,大腦就會失靈。但是世界本身是非連續性的,是不確定的。所以,我們無法依靠經驗累積,而是經驗背後的思考模型。擁有一個對的元起點後的演繹法推論。
  8. 世界的假象,有4種。也就是我們的認知困境。
  • 第一是「物種假象」(E.G. 我們用眼睛,蝙蝠用聲波,用的方法不同,所以感知的世界是不同的。所以,你感知形式決定了對象的展現樣態。)
  • 第二:「洞穴困境」(e.g. 井底之蛙同理,感知是有限量)
  • 第三:「市場假象」(就比如你到了市場,不同推銷員對於同一個產品的推銷信息是不同的。因此,人生活在思想家的通道中,而不是客觀世界 , 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第四:「劇場假象」 (如同看電影,你看到的某一個片段並不是真相,而是編劇事先設定的劇情,是預先設定的邏輯的過程。你相信《易經》,那麼世界就是按照易經的方式展開的,你信「佛」,世界就按照佛所說的道理展開。所以你所看到的世界一定是你腦中預先留下的那個理念展開的。)

關於他的「遞弱代償」理論,沒聽懂,不轉述。且沒有勇氣看《物演通論》。

:(

推薦閱讀:

TAG:王東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