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覺醒之路吧,勇敢的行者啊必將舍離過往

禮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聖者。禮敬禪老師與師兄。

O? hita cintā ma?i svāhā.

地藏法門學習感悟

將要點與個人理解總結如下:

四無量心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通過對眾生產生的無量的強大發心:幫助其解脫,幫助其遠離痛苦,幫助其走上覺醒之路隨喜其進步助其增長信心並自長信心,在此過程中始終持平等心舍離一切貪慾執著。這是在從心地上、緣起上破除行者無始以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傾向。也應是行者身語意一切之出發點。這將凈化行者深層的頑固我執。

四聖諦、四念住

通過對諸法實相的覺察與安住,時時刻刻護持行者遠離無始以來散亂攀援的心念與根深蒂固的業習傾向。這是在信念上世界觀真實觀上保護行者離開輪迴的催眠。若不熟稔,在業風諸境中飄蕩中的行者如無根之木,畏怖貪暴,任憑心識這一累積無始以來陳舊過往的有色眼鏡轉譯解讀實相,無意識的認此個人的狹隘片面陳舊解讀為唯一真實, 結果被輪迴輕易催眠,昏迷紅塵之中而不自知。信念的陣地不守住就會被輪迴佔據。行者阿你是否如你所想的堅定?你是否敢舍離一切過往立於天地間為大丈夫?

六度波羅蜜多

六度波羅蜜多是提供給行者的方法論,地藏菩薩是大實幹家六度萬行,該方法論為行者日常身語意提供了參考標準,行者如何將無形無相的實相永恆活出來,如何在這個局限的物理維度展現其大知大能大力,唯有選一榜樣親力親為,而六度波羅蜜多正是地藏菩薩親為並推薦的方法論。行者若圓滿行持自成地藏菩薩化身,與地藏菩薩並無不二。

布施

布施不重在具體內容做了什麼,在於離相和心地。這能培養行者的行為習慣和心態,穩健轉變行者習慣的自我自私自利。若能時時刻刻離相無滯留的行持並無私心的將功德迴向眾生,自會積累解脫的資糧,並在行為上與菩薩真實相應。行者的行為在此受到引導。

持戒

持戒不重在具體內容,重在離相、堅決和戒除掉行者凡夫心對慾望及其引發的造作的執著沉迷,也就是說持戒破的是執著本身而不是內容,更不是評價內容是非對錯,內容無非是執著沉迷展現的形式而已,並無高下之分,行者的敵人是沉迷執著本身,若在般若的觀照下連持戒這一相都放下則更圓滿圓融。行者的決心在此受到真切的拷問鍛打。

忍辱

忍辱增長行者的心力心量。若心力心量不足,難堪法器,與菩薩相應豈不兒戲?而在安住諸法實相,有大願心與大悲心,將做到離相的忍辱,此忍辱不再有人忍辱,將直接與菩薩心力心量相應。行者的心力心量在此接受磨鍊。

精進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只管耕耘,莫問收穫。學到悟到就做到!精進是真道心真意願,老老實實的精誠無求地去干去做!那麼精進是可以做到離相的,離相的精進就是菩薩時刻正在做的事,見之即見菩薩。有緣者行持之自會明白。行者的志願在此得到檢驗。

禪定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行住坐卧於一切境況中安住對諸法實相的理解,做到念念保持覺醒, 念念離相。這正是離相的實質與最高展現。行者的定力在此受到嚴厲拷打。

般若

般若是大智慧,是離於二元思維對立揀擇極端的超覺智慧,般若是六度般若蜜多的背景,是行者一切行持不住相的條件,決不能背離。菩薩道的殊勝之處就在於能圓融世出世間,而這離不開超覺智慧般若的支持,從涅槃回來的菩薩採用般若智慧解決世間萬千複雜之人事物,大智大能大用得以在微細之處展現。有道: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沒有般若配合悟境的展現將變得困難。某種角度而言,境界的高低會由般若自然展現出來。行者的智能與功夫在此見真章。

正法難聞難受持,行者幸甚今結緣。

且將過往勇舍離,大夢將醒共還家。

Nama ārya k?iti-garbha bodhi-sattvāya, mahā sattvāya

迴向十方三世所有世界所有眾生。


推薦閱讀:

對心經的理解是不是千人千面,心經是有終極理解還是高就高在千人千面?
凈慧長老:理悟和事修
禪老師對《地藏法門》讀後感之勉勵
如何做到金剛經裡面提到的 云何應住 云何降服其心?
讀《地藏法門》的收穫感悟

TAG:佛教 | 地藏菩薩 | 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