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圍城

用一下午的時間讀完瓊瑤的處女作《窗外》,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好像好久不這麼用功的讀書了,所以心情是很歡暢的。其實初戀的故事往往很多,師生相戀的故事亦不是不常見,只是在看《窗外》時,讓我心裡有觸動和詫異的,是我從書中看到了很多影子——自己的影子,身邊人的影子,過去生活的影子。這部作品出版於1963年,如今半個世紀已過,我仍舊能從中發出深深的共鳴,我想這也就是經典所散發出的味道。

曾經和朋友們彼此打趣,「等你戀愛時,準會變成一個詩人」。這種感受該是人人都有且認同的。是不是,那段時間裡,太陽特別艷,天空非常藍,午後特別暖,晚霞是薔薇色,夜晚的星空會點亮你的眼眸。感觸特別多、特別深,思緒常常飛到千里以外,或者充滿你所有的空暇時光,讓你一下子說不出話來。書中的江雁容,那個曾勸說她的好友周雅安不要和反覆無常的男友糾纏的才女江雁容,也未能逃脫。但情節其實並不那麼吸引,每一對愛侶都有自己的苦也樂。我所放不下的,還是故事中所折射出的現實,那種可以從中找到的自我對照。

我極喜歡作者對江雁容的一些描寫,寫她的眼睛「朦朧」,寫她清早的眼神「若有所思地、柔和地從路邊每一件東西上悄悄地掠過」,寫她對「窗外」的無限遐想。她對人生的初期體味,她所思考的哲學問題,她心裡的困惑和期待,也曾經縈繞著我。我自己曾在日記中寫下,每周末從寄宿學校走出來後,「世間景色如同幻象」。那個時候,我的朋友們和我,都對教室窗外的世界,有著無限憧憬和聯想。哦,對了,我們也喜歡帶著溫柔和情感看整個世界,那種憂愁傷感,幾乎是有些發膩的感情,充滿了我們整個的青春期。那個時候,「我愛你」,並不只對異性,我們對極知心的朋友,也會說「我愛你」。那種「愛」,糅合了友愛,依戀,感激,但那是一種純潔的愛。

我也看到,江雁容的家,同樣折射出許多家庭的影子。被婚姻生活「折磨」和「磨練」的媽媽,喜歡談大道理有些自私的爸爸,偏科的女孩子,才貌雙全被偏愛的女孩子,有才氣卻也惹人氣的男孩子。家中,有矛盾,也有不公;有深愛,也有錯愛。我不知道這是多少個家庭的組合、多少個家庭的縮影,可我覺得這樣的組合好像我在每個家庭里都多多少少地見過。看這部作品的家庭構造,我第一次感到沒有羨慕,也沒有憤憤不平,我看到的,就是我曾經歷、也曾看到過的故事。它是真實的,清楚的;面對這樣的事實,我沒法有別樣的感情,只有接受和擁抱。

另外,我在看《窗外》時,尤其是後半部分的情節,腦海中卻不斷浮現錢鍾書先生《圍城》里的一句話,「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窗外》里,其實隱含著大大小小的這樣的城。「培人女中」是一座城,江家是一座城,江雁容和父母的骨肉關係是一座城,最後台北也成了江雁容的一座圍城。做學生時,女校是一座人人想結束畢業考走出來的城,可走出來後,女學生們的心幾乎是惆悵的。江家的家世,在他人看來是人人欽羨的,他們想走進那座城,就像江仰止的學生一個又一個地不停拜訪,可是這個家中的大女兒,卻一心想要離開這座圍困她的城。江雁容的父母,用他們所謂的愛,鑄成一座「保衛」女兒的城,城外的康南想進去,但城裡的女兒想巴不得掙脫著逃出來。婚後生活在大城市台北,穿旗袍化淡妝穿高跟鞋的江雁容,使住在鄉村的人另眼相看,那裡人人巴望著在台北讀書工作安家立業。這些江雁容都做到了,只是台北最後對於她來說,是一座如果有別的地方可去,就寧願再也不回去的城。那裡,孕育了她,但也埋葬了她的青春,她的夢想,她的珍愛。

初戀,好像都是真愛似的,瘋瘋癲癲,痴痴狂狂,可以有撼動山河的勇氣,和不顧一切的血氣。但經歷了不完美的初戀的人,好像都有些泄氣。書中的女孩子們,明白了心痛,明白了太過痴情的代價,也明白了真愛之難得,人生之不圓滿。令人有些難過的是,最富感情、最有才氣、最勇敢又懦弱的江雁容,卻是結局最悲的一個。她被夜幕包圍著,冷且痛。她不知道要往哪裡走,也並不覺得自己的未來比那火車上冒出的煙,要清晰多少。

面對忘年之戀,江雁容最終還是並未有十足的堅毅。遇人不淑,卻是她自我妥協、自我欺騙所釀成的錯誤。我願每一個女孩子都擦亮眼睛,把這世界權衡好、看清楚;可也願,我們不要失去再次去愛和相信愛的力量和勇氣。

因為,一生倘若沒有深愛過,是多麼可惜。
推薦閱讀:

真愛與輪迴--《擺渡人》讀後感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第二章總結
「當一切無法照舊時,讓我們用替代方案好好對付這事吧」--《Option B》讀後感
平凡的黃土地(《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TAG:瓊瑤作家 | 讀後感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