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寒門,怎出貴子?
看了《寒門再難出貴子》,感觸很深。身處寒門,應該怎麼做(具體怎麼做),才能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突圍,儘可能擺脫客觀環境家庭觀念等各方面的束縛?
謝邀,第一次被邀請,感到很激動。
這個問題比較大,究竟能不能成為一個問題我覺得還是值得考量的。
其實「寒門出貴子」這個問題早就在科舉制度成熟以後就算是解決了,「朝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人在歷史上很多,所以在古代這不算什麼問題,好好讀書就行。
在中國古代得很多時期內,社會是比較單調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只有走科舉這一條路,別無他途。還好科舉考試一直還算公平,只要你考試考的好,就肯定能取得與你的成績相對應的社會地位,全社會只有這麼一個標準,所以考好試就行。
現代社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寒門」倒還好說,就是家境並不富裕又缺乏背景、關係的家庭。「貴子」該怎麼定義,還真是不好說。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最大的區別就是多元化,你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來過你想要過的生活,而不像以前那樣沒有這個自由。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裡,究竟什麼叫「貴子」呢?官至省部級?年薪上百萬?拿影帝影后?亦或是文章發百篇?這些算嗎?所以,我覺得「貴子」就和所謂的「成功」、「人生贏家」一樣,是一個不好評判的概念,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細究起來總感覺不是那麼回事。你說前面提的幾點都好,但如果真的你實現了這些,你就一定會過得好嗎?我看不一定。
那麼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想要的是「自由而又有尊嚴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從事自己真心喜歡的工作,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每天能有充實的生活,從來不會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自卑,也不會每天生活在愧疚和恐懼之中,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如果在自己過得好的同時還能給別人以幫助,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那就更好了。當然,這些感受都是來源於你自己的內心,不是通過自我催眠或者別人的洗腦(某些組織所謂「你幸福嗎?」之類)的方式來獲得的。
所以,生活過得好不好並不是一個通過和別人對比才能評判的東西,也不是說你一定要當多大的官、賺多少的錢、演多少部電影、有多少個粉絲才能算是過得好。這更多地取決你你怎樣去體悟、怎樣去經營,而不是處處和別人去比較,唯恐自己比別人少了些什麼。從你打算和別人去比較開始,你已經就輸了,說明你不自信。你想從超過別人、讓別人過得沒我好這些方式中尋找自己的自信心,無異於緣木求魚。
現在《細節決定成敗》、《小故事大道理》、《厚黑學》這一類庸俗的「成功學」思潮對人們洗腦太嚴重了,它讓很多人忘了生活本身的意義。想想吧,如果讓你犧牲自己的真誠去換取所謂的「成功」,那麼這個成功還有什麼意義?每天機關算盡,患得患失,戴著面具去生活,就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別人是不是真的認可還不好說),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貴子」,有意義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追求的不是這些。
下面就來談談,對於一個出身貧寒的人,怎樣獲得「自由而又有尊嚴的生活」。
誠然,這個社會是很不平等的,有權有錢有勢的家庭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一個沒有背景沒有關係的人想過上自己滿意的生活是很困難的,普通人的基本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整個社會遵循叢林法則,大部分人都崇拜強權,欺凌弱小。但這些都並不代表一個出身貧寒的年輕人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1. 擺正心態,正視內心。
所謂擺正心態就是要真正意識到不是一定要達到什麼具體目標才能算作是「成功」的人生。從一開始就立志要當大官、賺大錢、干大事並不是不好,但如果拘泥於此,非如此不可那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其實這個社會處於頂端的人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他們的成功固然是包括他們有背景、能力強、手段多等原因,但不可忽略的一點是裡面都有很多運氣的成分,並不是所有有他們那樣的條件且像他們一樣做的人都能取得和他們一樣的結果,因為決定一件事情能不能辦成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大部分都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我們能做的,只能像孔子說的那樣「盡人事,安天命」,問心無愧就行了。如果一遇到挫折就埋怨社會不公平,人心太涼薄等等等等,那隻能說明你的無能。一件事情只要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最好了,就夠了,誰也不能擔保一定能成。
所謂正視內心是指要去尋找自己真正喜歡什麼。其實大部分人都並不了解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而是被這種社會思潮洗腦,而去與他人攀比,希望從世俗的層面得到他人的認可,並把這樣的人生視為「成功」,而這樣的認知無疑是很庸俗的。現在很多家長就是這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作為固然是好心,但因此就不管孩子真正的需求,而希望他(她)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開始各種作,搞的好像不上各種補習班將來就不能謀生一樣,同時又開始埋怨:「高端的補習班很貴但我們又不得不如此為你犧牲,你還不努力,對得起我們嗎?」和「有錢人家的孩子能上更好的補習班,學習成績也會更好,將來你怎麼和他們競爭?」之類。其實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我覺得這只是被無良幼兒園、培訓機構洗腦了而已。我父母從來沒讓我上過任何課外補習班、培訓班,我在高中以前連作業都很少做,我父母也不怎麼管,但我現在和那些從小就上補習班,上名小學、名初中的同學在一起並不覺得比他們缺了些什麼,他們反而還羨慕我有一個很好的童年。
的確,擁有優良的教育資源可以更加方便學習提高,但這並不意味著不佔有優秀教育資源的人就不能自己學得好。在當今社會,沒有任何人能壟斷全部的教育資源,去一趟新華書店,絕大多數優秀的圖書都能買得到,只要你識字,願意好好學,一般的知識都能學得到,不想古代那樣窮人根本買不起書。
所以,大可不必擔心自己比別人少了什麼,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喜歡學什麼,以什麼方式謀生,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大體的學習計劃,自己按計劃學習就行了。
2. 勤奮學習,理性思考。
3. 擺脫束縛,多交朋友。4. 學會妥協,不忘初心。5. 開闊眼界,敢作敢為。6. 真誠做人,認真做事。7. 修身養性,追求超越。(太晚了,先只列出提綱,有時間再碼字補充。)想要幫助普通子弟實現人生跨越,作為父母,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作出努力:
重視環境、重視早教、避免體罰、勤於學習
社會即將分層的預測甚囂塵上,沒人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值得思量的是我們以怎樣的態度與心態去面對。
社會階層分化,沒有必要當作不公平的社會惡意,很多人的社會地位其實是他的主動選擇。
在北京大學的網站上,我們看到了一篇關於寒門子弟如何上北大的指南性文章。比起中產、富裕家庭的孩子,不論在情感上還是外界資源上,寒門子弟獲得的支持更薄弱。
普通子弟的逆襲之路,我們提供一個大方向的參考路徑:
父母:好環境、重早教、少體罰、勤學習
孩子:好性格、有愛好、深練習、慎選擇
危險因子:
父母:抑鬱、單親、犯罪、頑固
孩子:輟學、早孕、犯罪、認命
這裡之所以強調針對「普通子弟」,是因為只要父母用心學、孩子用心悟,即使家庭的教育預算不多,也是可以做到的。
普通子弟的逆襲路徑——父母篇
這是一些平時經常被父母忽略,實則對孩子未來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些因素,孩子越小,影響越深遠。
環境——總是被忽視,其實很關鍵
無論家庭財富和父母學歷如何,父母重視教育中的「術」總是多於「道」。而這裡的「道」,其中一項就是環境。沒人否認家庭經濟社會背景會影響孩子未來高度,但很少在意環境對孩子的塑造作用。
生活環境
很多學者都在研究「生活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這個課題,其中最著名的研究,要數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aj Chetty和Nathaniel Hendren主導的Moving to Opportunity項目。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這兩個經濟學家隨機挑選4600個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0,000以下)進行了一次實驗,過程是讓他們參與一次抽獎活動,贏者可以搬入更好社區居住,而輸者繼續生活在貧困社區。
目的在於研究生活環境的變化,會對貧困家庭產生什麼影響。實驗對於這些家庭進行了長達17年的跟蹤調查, 期間又納入了500萬名孩子作為樣本。
研究發現:
搬離貧困、混亂的居住環境,對於孩子未來是否考上大學、是否少年生子,以及婚姻質量、未來收入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以下幾個具體結論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① 搬家對於家長的收入沒有提高;
② 孩子越年幼時,搬入好社區的普通/貧困家庭,孩子的長期經濟收益越高;
③ 環境(尤其壞環境)對男孩的影響大於女孩,對窮人家庭的孩子影響,大於富人家庭的孩子;
④ 在青春期前(12歲前)搬入好社區的孩子,要比沒搬走的同齡孩子發展得好,他們有更高的幾率升入大學,工作後收入相較資質相仿的同齡人,也高出三分之一;
⑤ 同樣是搬入好社區的孩子,搬家時大於15歲的孩子,人生並沒有什麼起色;
⑥ 同一家庭的孩子,搬去好社區時年齡更小的孩子,未來比哥哥姐姐發展得更好;
⑦ 在好社區長大的女孩,與父親關係更穩定,未婚早孕幾率更低、成年後收入更高,生活在好社區的幾率也更高;
⑧ 有利於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城市特徵:貧富差距較小、民族隔離較少、階層混住率高、學校質量較高、犯罪率較低、單親家庭比例較少;
孩子的童年時期在哪裡度過,ta受到這個環境的影響就最大,對於貧窮、普通家庭的男孩子的影響尤為深遠。
孟母三遷的道理,是有實際意義的。
家庭環境
康奈爾大學環境和發展心理學教授Gary Evans長期研究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他提出幾個研究結論,很值得家長注意:
① 噪音:長期暴露於噪音中,會造成孩子閱讀能力遲緩、複雜記憶功能減弱、語言能力降低,以及對運動功能、心理健康和認知發展都有負面影響。
② 擁擠:過度擁擠的家庭,容易造成學齡前兒童出現行為問題,損害社交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發展;影響小學生閱讀能力,並易產生孩子的習得性無助(認為自己無法通過努力來提高),女孩尤甚。
過度擁擠的家庭環境也會使家長脾氣暴躁,對孩子缺乏耐心和交流,更傾向於採用懲罰式教育。
③ 家庭暴力、父母爭吵等導致的糟糕家庭環境,會侵擾孩子大腦中的壓力荷爾蒙系統,從而使得孩子日後面對挫折時更加脆弱、容易抑鬱。
以上負面因素,同樣具有「孩子越小,影響越深遠」的特點。
無論經濟水平如何,安靜、有序、溫馨、穩定的家庭環境,是父母有能力提供的。
學校環境
如果你看過茱蒂.哈里斯 (Judith R.Harris)的著作《教養的迷思》,就會明白:
同齡人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遠遠大於父母的管教,尤其對於接近青春期的孩子。
這一時期的孩子,看重同齡人的認同大於父母,遇上壞孩子教唆、慫恿,他們就會不由自主跟著學壞。
綜合以上研究,我們列出了對於孩子童年、青春期發展有利的環境要素,以便於家長在選擇居住城市、社區,以及擇校時參考:
早期教育——真正拉開未來差距的地基
許多貧困孩子認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發展能力滯後的原因,就是因為嬰幼兒時期缺乏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如果早期教育時沒有經常閱讀,或身處充滿語言環境的家庭,以及高質量、系統性的學習經歷,那麼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以至於未來進入好學校也難以跟上進度。
此外,研究顯示,體罰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許多心理問題其實是由大腦損傷引起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不斷持續發生大腦損傷,結果是不可逆的。
綜上所述,給孩子提供安靜、有秩序的生活環境,陪孩子說話,或者僅僅控制住自己怒火、避免體罰孩子,這些看似「無用」的事,其實都會在一點一滴中影響孩子的成績、性格、大腦和心理健康。
社會需要流動性方可獲得經濟增長,階層再固化也不會泯滅所有普通人的希望。
文章轉自公眾號【HeyMom養育研究所】
HeyMom養育研究所,鑽研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深入一線做兒童觀察和父母調研,解讀並解決養育中你最關心的問題:入園焦慮、幼小銜接、習慣養成、情商培養、學習力提升……更多完整精彩實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更有機會獲得專家解答哦~
簡單說來就是,要清醒的意識到「寒門」帶給你的種種框架和束縛,尤其是思維層面的——要自知到這種程度非常難。意識到之後,再堅決的摒棄、改正,去學最合適這個時代的互聯網思維——這當然也非常難。奮鬥什麼的就不用說了,這是最最基本的姿態。嗯,說這些等於沒說。具體一點就是,去開眼界,去交朋友,越多越好,層次越豐富越好。去做你最擅長的事情,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一個點上,也許有突破。最後一句,如果想在城裡留下來,記得一定要晚婚晚育。
最近一直在想這個事情,結婚只得到一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再有名師之路,毛大人的成功,他尊敬的老師也有一份力的。
竟然被邀請了!有點小激動呢!每個人的處境想法和寒的程度都不一樣,具體的意見不可能也沒必要給。但是不那麼具體的我就臭不要臉的瞎白活幾句。。。寒門,我覺得就是指得不到家庭助力,需要自食其力的普通人及以下階層。寒的涼風習習跟寒的冰天雪地的面對的問題肯定不會完全一樣!這個問題針對的是年輕人,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出貴子的好途徑就是高考,上大學,是個大學就牛。現在不是上大學不行了,而是什麼雞零狗碎的大學都有,所以得上個好大學才行。也不是非要上大學,我就沒上過那玩意。但是不管你在哪裡幹什麼,你都得受教育,甭管是被別人教育還是自己教育自己。知識可以學的雜點兒,但是心裡得想明白,我學它幹嘛?是因為大家都學?自己喜歡?可以裝逼?以上理由皆可,重要的是你的學習階段一過到了該自力更生的年紀拉一張單子,寫,我王小二會釀醋繡花打麻將唱歌不跑調能燒花盆養牛。人才啊!至少三樣手藝能自力更生啦!目的達到了!接下來就是找個作坊被大師傅罵了。。。你要沒有王小二那麼牛掰的悟性就先學釀醋,找一作坊邊被罵邊釀醋,以後也當大師傅唄。要是釀醋覺得嗆的荒,就攢錢偷摸跟大嬸學繡花,綉不好就趕緊跟大爺學燒花盆養牛啥的唄!但是你不能今天學打麻將明天發現自己唱歌不跑調然後就想走進社會了吖。那就只能參加超級男女了。
推薦閱讀:
※許多事情,你不做好必死的準備,那麼你往往結果就是死!
※來,帶你在村口調個頭
※《大魚海棠》- 輪迴的細語
TAG:人生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