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有趣的辭職信?

月初,一位老伯的辭職信火了。

王伯伯今年61歲,與老伴張阿姨結婚已經38年。

故事是這樣的,張阿姨報名參加了一個免費旅遊拍婚紗的活動,很幸運地被選上了。但王伯伯由於工作原因,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沒多久,他就打電話告訴老伴:「我辭職了,陪你去!」

於是就有了這封辭職信:浪漫、洒脫。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想出去看世界的心理教師、不再留戀幹了11年又有正式編製工作的姑娘、霧霾太大找不到去公司的路的年輕人。

這些富有情懷的辭職信,我們看了大都一笑了之:不過是想找個借口逃離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那麼,為了辭職,古代人都搬出過什麼借口呢?

情懷式辭職,陶淵明最有發言權

不是告老引退,也不是急流勇退,就是想免俗。

東晉義熙元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終於徹底厭倦官場,辭去了他仕途中的最後一任官職——彭澤縣縣令。

僅僅在位80多天就不幹了,用他的話說就是「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賦《歸去來兮辭》,拂袖而去。

那些現代人夢寐以求的仕途offer,陶淵明一點也不稀罕。還覺得自己是被世俗的富貴拐賣到庸俗的官場,但情懷和自由又把他扯回到「養真」修性的茅廬。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一切皆因情懷,話也說的好聽。陶淵明文藝范兒的離職,大概就是這些網紅離職的鼻祖吧。

哀莫大於心死式辭職

中國及世界首部系統性的史學理論著作《史通》的作者劉知幾的辭職,也很體面。

劉知幾齣身書香門第,兒時對史書《左傳》就情有獨鍾,一直通覽群史,讓他在步入仕途後很快就嶄露鋒芒,成為頗受朝廷器重的史臣。

| 劉知幾

但由於唐代史館已沾染了太多官場中不良風氣,高層的政治鬥爭也蔓延到原本清凈的史館中,同僚之間爾虞我詐,庸史之才荒廢本職而以鑽營陞官為務。

劉知幾為了躲避政治的黑煙,也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理想,果斷辭職。

辭職的話說得也很清楚「三為史臣,再入東觀,竟不能勒成國典,貽彼後來。

兩年後,《史通》書成。詳論史書之體例及內容,闡述自己對史學的見解。

劉知幾完成了自己的理想。

即便對官場心灰意冷,也仍然為自己和曾經的仕途留了尊嚴,這樣的離職,令人尊敬。

一肚子委屈,不罵不快式辭職

首先,這個大家不要學。

海瑞,著名的清官,深受百姓愛戴。按照電視劇的劇情走向,這樣的清官一般都是不受待見的,事實也的確是這樣,他被不少官員豪強所排擠和忌憚。

| 海瑞

吏科給事中戴鳳翔就是排擠海瑞的人之一,他利用自己主管官員監察的權力,上疏彈劾海瑞「沽名亂政、大乖憲體」。

海瑞雖然上了奏摺為自己做辯護,但無奈當時他得罪的人太多,損害了眾多權貴的利益。朝廷抵不住壓力,只好下令改任他為南京糧儲。

海瑞無法接受自己一生清廉為民卻遭貶官,委屈和憤怒之下,索性遞了辭職信《告養病疏》——

「人無奮志,治功不興,國俗民風,日就頹敝……今舉朝之士皆婦人也。」

職也辭了,也罵了個嗨。

不過這樣的方式,在當時對海瑞是相當不利的。辭職就像分手,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不過海瑞,也許並不想再和官場相見了,才會如此犯顏直諫吧。

辭職,一個現代人必須掌握的職場技能。一切皆有盡頭,有入職就有離職,如何在走到盡頭的時候,讓一切合理又合禮呢?

過來人已經身體力行教會我們了。


推薦閱讀:

《歸園田居》(其一)——辭官歸隱的陶淵明

TAG:辭職 | 歷史人物 | 陶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