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三邀》馬東懟許知遠的對談,這個世界公共知識分子的沉淪遠超乎人們的想像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文歐陽度 圖網路
1
我和七七在路邊早餐店裡聊天,他推薦我看一個視頻,說是最近有個節目火了,是許知遠與馬東對談的《十三邀》。
許知遠這個人我是知道的,年少的時候應當還是讀過他幾本書,書的內容忘記了許多,印象最深的是《中國紀事》,也只模糊的有個概念。初時,感覺許知遠真是個天才,旁徵博引,比錢鍾書還要厲害,怎麼獲得那麼多知識的呢?後來聽說他的每一篇文章幾乎都要引用20來個作家和名言,就不得不感嘆他知識的淵博,讓我好生羨慕。
《十三邀》算不上太好的,沒有《曉說》那樣的新鮮事,也沒有《羅輯思維》那麼多的故事。喜歡《十三邀》主要是要對自己的胃口,對了自己的胃口,就如同一個胖子看見美食一樣,不停的伸出大拇指,誇讚是「天下第一才子的節目」。
《十三邀》我粗略的看過了兩期,一期是許知遠和羅振宇的對談,一期就是最近許知遠和馬東。本想多了解一下的,實在是沒有多餘的時間。視頻中,許知遠侃侃而談,時而保持短暫的停頓。總讓人有一種得道高人的錯覺,芸芸眾生在他的手指下都成了匍匐的姿勢。
2
看他那鬍子,西裝,像泡麵一樣的頭髮,我時常在深思,他何那樣的自信,堅持、堅信和肯定不疑的態度,底氣到底從何而來?許知遠總是給人一股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或者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太深,總說,我們應該怎麼樣,怎麼樣?說到情懷,比起情懷商人羅永浩,許知遠算是更有情懷。他的情懷是執拗於自己的世界,對這個社會,對這個大眾,總不能釋放。或者認為大眾都是愚昧的,或者感嘆,怎麼突然就變成這樣了。
跟羅振宇對談,別說什麼理想,鑽牛角尖,我就是賺錢的。跟馬東談,更有點尷尬,馬東說,我就是娛樂大眾,也是來賺錢的。咳,咳,這樣的對談就顯得不在一個頻道上,一個是裝著拯救天下蒼生的「聖人」,一個就保持著清晰的頭腦,我和天下蒼生就是一夥的。前一秒還在感嘆這個世界怎麼這樣了,馬東說,我就是這普通大眾中的一人。
對話是這樣的,許問馬:你為什麼會喜歡這個時代?你一點兒都不會覺得不適應么?許的潛台詞應當是,唉呀,這個時代多糟糕呀,你咋能忍受那麼多愚昧的大眾呢。馬東並不入他的套,淡然一笑,「我沒有那麼自戀」。
這就引發了「是這個世界錯了,還是公知錯了」的討論。在微博上,許知遠彷彿更火了,名氣也更大了一些,許多人都對他的自戀和自以為是感到不滿。這得益於《奇葩說》強大的粉絲群體和影響力。對話羅振宇那一集,不是沒有人不想懟他,而是羅的粉絲沒有那麼多,而且都是讀書人,對公知迷信的思維還沒有走出來。《奇葩說》的粉絲,反叛權威,有思辨力,白領階層佔多,許知遠不被吊打,那才是怪事。
3
我們做營銷的時候,常常會對客戶群體進行劃分,一個人的性別,年齡,學歷,經歷等等,所反映到他的喜好上都是不同的。我突然有一個絕妙的想法,若想看到一個所站在的高度,你只需要看他的眼界投射到哪一群人身上就可以了。
普通人的身上可能就是影響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但是作為有粉絲的名人則是不一樣。許知遠作為一個知名的讀書人,他無疑是精英圈層,公知圈層的傑出代表,他影響的是知識分子,帶有哲學思辯的。羅振宇接地氣的多,可以影響到讀書人,也就是喜歡讀書的人那批人。馬東的奇葩說獲得反響,也有一定知識程度的輸出,主要是得益於一線城市龐大的白領和市民。一個研究營銷的人,如果客戶根本在接受信息之外,那麼無論如何也是沒有辦法的。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一個人為什麼有思維局限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樣的思維是怎麼樣來的。思維是根據一個人以往的經歷、閱歷和讀過的書,再經過大腦加工而得到的。無論是多麼好的高見或是偏見,都是由這三個方面的影響而來。想要明白許知遠的思維和邏輯,你百度查一下他的經歷也就大致知道了。許的父親是軍人轉業鐵道部的官員,從小隨父進京,北京大學畢業,然後留洋,歐美各國,四處飄蕩,到處寫文章。看他的作品也是很有意思,都是引用歐美哲學的句子,很少有中國人的話語。而各大國最流連忘返之處,看他描寫最多的就是圖書館。這樣很危險,我們可以粗略的可以想像中他思想的狀態,就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從西方讀了大量書的人,把名詞和思想,販賣到中國來。曾經有一段時間,幾乎所有的中國知識分子都是「崇洋」的厲害,從經濟學到政治學,而物理、化學等實用科學就更不用說了。而此時,許知遠提供了以西方視角參考中國的角度,所以在知識分子的圈層產生了轟動,據說,那時候,討論許的一本著作能討論長達半年。
4
若打個比方的話,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最大的公知。孔子因為接觸了周王室的一些藏書,然後以當時候大家所能聽得懂的語言說出來了,弟子們一邊在紀錄,然後大眾就佩服的不得了,就成為人人行動的信條。
在形成公知的途經的過程中,有兩大重要的工程,首先是這個思想要足夠的深刻或先進,最好是大家看不懂為止,所以許公知也就經常在文章中夾入「名人名語」。二是要「翻譯」出大家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就是描繪中國的一些散文和雜文是最好不過。
每一個公知的心理都有一個做萬世師表的想法,許知遠是在文章里全部加入了西方的名人和文化的觀點,然後以知識分子的語言告訴了大家,通過讀書人再往下一級的傳遞。
然而這個時代已經改變了。是的,時代已經改變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鍵盤俠,可以發出資訊,也可以選擇資訊,再也不會一味的信任二道知識販子了。
信息傳播的層級架構被打破了,就是從上往下傳遞,放大聲音的途徑被打亂了。開始是搞定知識分子,就成了人人追捧的「王」,現在發現卻是直接面對大眾。就好比如,皇帝是要先傳達聲音給太監,太監再給高官,高官給小官,小官給民眾。而現在,皇帝卻是要寫公眾號,直接面對庸常的平民大眾。你說公知對這個時代憤怒不憤怒呢?
5
從粉絲的層級上看,馬東的奇葩說的粉絲和十三邀不是一個量級的,而普通人鬧的最歡的,其實還不是奇葩說,而是快手上面的小視頻。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許知遠既然是認識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和偏激,經此一戰,難道就不想改變自己嗎?其實這個是比較困難的,不蚩是岩鷹斷翅重生般的痛苦,而且拋棄了一切,也未必成功。
人生中若能跳到別人的階層中來再次成功,會遇到兩大障礙。一是路徑依賴,在某一件事上成功了,就會將這個方法一直堅持下去;二是否定自己。重新開始,告訴自己以前的信念,以前的認知都是錯的,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許知遠是通過讀書,通過上大學,通過西方遊學經歷,通過寫大量的文章,才獲得了知識分子圈子的反響,才獲得了如今的地位。如果告訴他,他所知的一切都是狹礙的,他的人生需要重新開始,他需要學習奇葩說那樣的思維,怎麼樣都是辦不到的吧。(PS:另外說一句題外話,宗教為什麼很有力量,是因為讓一個人否定從小就堅信不疑的東西,會動搖其生命的支撐,比想要自殺的心情會更難受。所以宗教能控制人的思想和生命)。
6
在最後,我想起古時候的兩個小故事。曹劌是戰國時期的一個人,因為國家要戰爭了,曹劌主動請戰。別人就問,你一個平民老百姓幹啥湊熱鬧呢。曹劌就說:因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現在公知也就陷入「肉食者鄙」的矛盾中。因為食肉,才給了他們這樣的身份和地位。現在他們要了解下層,必須得不食肉,才有切身的體會。但是不能食肉,就不是肉食者了,就沒有這樣的身份和地位了。這真是一個悖論。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古希臘有一位哲學家,在跟著一幫子學生講學。他所傳說的話都成了歷史,並且紀錄下來。這時候,城邦之間發生了戰爭,土兵奔突進城來,這位哲學家呢,卻還在曬著太陽。士兵向他問話,他居然還說,對不起,請讓一讓,別擋著我曬太陽了。士兵咔嚓一聲,把他的頭顱割了下來。故事真假不論,但是這個士兵有錯嗎?只是他們的思維不同,執行的行動自然也不一樣。
與其討論「這個世界錯了,還是公知錯了」,不如討論「為什麼公知的世界離大眾越來越遠了?」。從另一方面是大眾與高端知識分子的隔離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光有表面上以財富、職業、權勢為代表的階層分級,而且有知識和文化上、審美情趣上的等級劃分。就是普通人和精英越來越玩不下去,越來越溝通不下去了。從奇葩說到快手文化,無疑都在打精英的臉。
世界沒有錯,公知也沒有錯,只是這個世界變化了。公知已死,在平民時代,就再也不需要公知了。
(歐陽度:專註於研究營銷與營銷思想,做一個有格調的營銷人。文案學習加微信:yqs8395。公眾號:歐陽度2015。)
推薦閱讀:
TAG:馬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