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雞湯:天生墮落別自棄

本文綜合尺度較大,請心臟脆弱者謹慎閱讀。

我們為什麼這麼容易上癮?

人世間一切看起來讓人墮落、變壞的事,吸毒、酗酒、暴食、剁手購物、看黃文、看武俠、看AV、亂交、出軌、打遊戲等等,都那麼容易讓人越陷越深,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本文中,們把它們統稱為「壞事」。

人世間一切看起來讓人升華、變好的事,好好學習、勤奮工作、儲蓄理財、健身、忠於伴侶、看專業書籍等等,又是那麼容易讓人度秒如年、痛不欲生、分神齣戲、半途而廢。本文中,我把它們統稱為「好事」。

(注意,這裡請大家睜大雙眼反覆默讀上述兩段話,細細思考這種總結是不是符合內心所想。「好事」「壞事」之稱只是為了迎合普世價值觀。本文里無任何褒貶之義。本文里無任何褒貶之義。本文里無任何褒貶之義。)

一個很現實而有利於我們在這個世界立足的觀點是:「壞事」就是壞的,我們要少做,「好事」就是好的,我們要多做。少做壞事,多做好事,我們的人生就會升華,變得更加成功。

但往往被人們忽略的事實是,升華,和成功,都是外界一遍一遍灌輸到我們耳朵里的聲音。並非我們內心油然而生的初音。

無論聽爛多少雞湯多少格言多少TED演講,將腦袋裡的一切信條和聒噪過濾掉,我們每翻開一頁專業書,每敲下一行報告,每做一道數學題,腦子裡總是會忍不住去想昨天自己帥到爆炸的五殺,那一夜翻雲覆雨過的正妹。

事實二是,好事是我們總想脫離放棄的,壞事是我們總想去做並上癮的。

究其最根基的緣由,可以歸結為三對客觀因素和主觀因之間的矛盾。

第一對,是現實世界的各類資源稀缺性,與每個個體趨向於無窮的佔有享受慾望的矛盾。

地球有七十億人口,平均分配的情況下,當全世界每天只能產生七十億個饅頭時,每個人只能分到一個;每天產生一百四十億個,每人能分到兩個。請不要懷疑,一個人分到十個後已經吃飽,他一定會再想分到第十一個。這無關食量、味道,儲藏起來也好,把玩一番扔掉也好,當球踢著玩也好,當第十一個饅頭出現時,他一定會毫不遲疑的拿走。

同理,世界上所有的食物、商品,客觀上絕對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絕對需求,不是差一點,是差得多得多得多。所以人們就無法心安理得也沒有機會心安理得自由愜意的想拿就拿,想要就給。他們必須在索取的同時生產。一個很公平很科學的分配原則是:多產者多得,多勞者多得。他們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各種各樣能力來向眾人展示和證明,自己有很強的生產能力(至少看上去是這樣)作為資本憑靠,來獲取更多資源的分配權。

另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這個世界早就不是那個誰力氣大誰厲害,誰肯出力誰牛逼的時代了,科學信息技術、富集性的人際連接、和非理性的公眾決策顛覆了世界,讓A動動嘴皮子露露肉產生的價值超過B掃一輩子馬路的價值,甲打一場比賽、簽一個字,能給幾千幾萬甚至一個國家的人帶來無盡的愉悅和利益,這些無可名狀的事件每分每秒都在世界上上演著。

這對矛盾,直接導致了第二對客觀主觀因素——人類社會的階級性和在其中自我奮鬥的滅人慾性的矛盾。

各類資源有限的現實世界如何決定了人類的運作模式呢?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通過社交、血緣和各種組織層級牽絆關係,歷經萬年形成了整體牢不可破、局部易於流動的階級制度。強者們抱團運籌帷幄,發號施令;中強者們抱團上傳下達,時刻準備躋身向上的同時警惕不被下方擠落;弱者們被抱團聽從指揮被壓榨剝削,這樣能最大化上層和優化中層的利益,同時也能防止底層過於疲軟,懶惰而被淘汰。

但沒有一個群體是輕鬆的,強者們高處不勝寒,既要追逐自身的利益也要考慮整體的穩定和發展;中強者們期待著有朝一日居高臨下當家作主;弱者們也時刻準備奮起反抗。我們把這種維護或試圖衝破階級的行為統稱為奮鬥,而所有的「奮鬥」,正是上面提到的各種好事里的某一種。

到這裡,可以放上「好事」和「壞事」的終極區別了。那就是:「壞事」本身是能給人帶來快感/刺激/虛榮心等一切精神或神經愉悅的、順應人的本性的行為。同時對「壞事」在未來的享受預期無益。

與之對應的,「好事」本身是不能給人帶來快感/刺激/虛榮心等一切精神或神經愉悅的、忤逆人的本性的行為。同時擠佔了我們做「壞事」的時間。然而做「壞事」卻能夠通過各種積累(讓我們變聰明,便博學,獲得人脈、關注、各類證書和業界肯定等)提高我們在這個系統內的競爭力,讓「壞事」在未來的享受預期增益。

於是一個淺顯易懂卻又高深莫測的平衡便由此形成——

做好事,是為了日後能更舒服更盡興的做壞事。但做好事的同時卻又要讓渡出做壞事的時間。

如果一味靜心克欲的做好事,等到功成名就坐擁了足夠的資源條件好好享受時,已然垂垂老矣,有心無力;更甚至忙於低頭奮鬥疏于思考失了初心,中道崩殂過勞死,那當然是徹頭徹尾的失敗。

同樣,一味貪圖享受沉迷於做壞事,缺乏甚至絲毫沒有好事對未來資本的積累,那麼勢必會早早透支自己在社會上的一切資源——青春、控制欲、信用、翻盤機會等。這當然也是缺乏規劃遠見的失敗。

只有達到那個完美的平衡,在恰當的時間地點,用恰當的程度做好事積累,然後做壞事消費,才能讓外界傾心讚許,奉上「人生贏家」得美譽,也讓我們真正從心底認可自身的價值,捫心自問沒有白過這一生。

最後一對矛盾,也是最讓人無奈的一對主客矛盾——事件反饋的延時性和人類壽命的有限性。

做一件壞事,往往立刻便能獲得正向的精神反饋。開一把王者榮耀,選英雄的時候我們便能預知接下來幾十分鐘能和隊友有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斬殺對手/被對手斬殺的快感或不爽強烈催動著腎上腺素的分泌;打開AV只需數秒,這期間我們知道如果可以,我們能一直盯著白花花的肉體、聽著女優們專業的叫聲呻吟在床上擼一整天;ml前,我們更是清楚接下來幾分鐘十幾分鐘會歷經怎樣激情澎湃的銷魂時刻。至於剩下的,drug,alcohol,從開始到嗨,只需要幾分鐘幾十分鐘的時間。而且這種爽和嗨,繞過了一切複雜冗長的價值和情緒傳遞,粗暴直接的作用於我們的神經系統。

而做一件好事,便要歷盡長久的剋制和犧牲,才能換來非直接的正向反饋。選擇健身,就要突破身體耐受極限刻苦的鍛煉幾個月,幾年,最終才能收穫他/她羨慕或傾慕的眼神,才能在社交平台隨便曬照便被瘋狂點贊;選擇精通某一項技能,樂器、運動、才藝等,我懷疑只有極少數人能在其中獲得快樂,絕大多數人只是用長久枯燥的壓抑、練習,換得片刻外界的稱讚肯定來滿足精神愉悅罷了。而選擇學習,努力工作,換取未來更優質的享樂權利,更是需要搭上幾十年,一半人生的時間,長久和自身的慾望、懶惰鬥爭,努力跨過期間短暫縱慾痛快過後長久的空白期,多巴胺被那幾件事劫持而不得兌現的抓狂,來支撐「現在忍著點,以後會更久更烈的爽」的信念。

去除孩童和老年垂暮,個人認為人生有效的壽命大概在四十年(15歲-55歲),很不幸自己在22歲的年紀已經過完六分之一的有效壽命了。這區區幾十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好似一圈漣漪,白駒過隙。用來達成每個人內心所有瘋狂的願望恐怕都遠不夠用。

而現在,還必須將這些時間,分配給那些逆人慾的好事相當一部分,以支持我們想更好做「壞事」的希冀實現,至少有實現的可能。誰能保證不分著分著就瞎比分了?

哦對了,這段話翻譯成理智雞湯就是「不該在本應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翻譯回來就是「趕緊滾回來做『好事』,不然以後都做不成『壞事』的咯。

寫到這裡,這篇史上最實誠、最暖的雞湯也該收尾了。

真心不是毒雞湯。。。

最後直抒胸臆表達一下作者的觀點?嗯,老生常談翻新了:想將來能夠好好墮落嗎,現在就要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吧。


推薦閱讀:

TAG:真實世界 | 人性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