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用六個月學會日語的!(教給你我的方法)
前兩天我看了TED演講《如何在6個月內學會任何一種外語》,想起了當年我就是用六個月左右時間由五十音圖水平達到了日語N1。今天想跟大家說說我是怎麼學的。
先交代一下學習的背景。我是在日本學的日語,也就是說,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沒有用到漢語(這對我的學習是巨大的阻礙也是巨大的幫助)。十四年前,那時根本沒有現在這麼多日語輔導教材,手邊唯一有漢語的日語教材是《標日》,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子字典,沒有手機。
出國前在國內背完了五十音,過程很痛苦,總之是達到了一個磕磕巴巴聽寫的程度。
來到語言學校,我可愛的老師向我們做自我介紹,我一句都沒聽懂,只記得她在黑板上寫下了她的姓氏,金子。
我是在一(yi)片(lian)懵(meng)懂(bi)中開始了我的日語學習之路。
可能很多人覺得學一門語言一開始會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入門。但當時我連痛苦都沒有,因為完全聽不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使用的全是肢體語言,我茫然的看著她在講台上手舞足蹈,一臉生無可戀。為了能跟老師溝通,也為了搞清楚她到底在講啥,課後我幾乎不休息,拿著教材去向她請教,當然請教的語言是用英語。一周過後,我在課後學會了相當於《標日》初級上冊前三節課的內容(放現在我三個小時講完)。但是,重點來了!!!我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進步到什麼程度呢?
就是一開始我會一句句的問,但兩三天以後我會用英語描述整段的內容,包括我剛來日本看到的聽到的一些新奇的事,課上聽不懂的內容等等,連著說十分鐘都不打磕巴。
這TM就尷尬了。。。
我開始思考,思考為什麼我的日語這麼差勁。
聯想到英語,為什麼英語不知不覺會進步這麼快。
好,思路來了。
第一條,注意關聯性。
演講里是這麼說的:
請跟隨我來一趟森林之旅。
你穿越森林,然後你看到一個像這樣的東西。
你可能注意到了樹上的這些小標記,可能你沒有注意它們。
然後你繼續向前走50米,你看到了這個。
你應該要注意了。
再50米,如果你還沒注意的話,你會看到這個。
當看到這個的時候,你就會注意了。
你剛剛學習到了這個是重要的,它與你有重要關係,因為它代表這個。任何有關聯的東西,任何有關你生存的信息都是值得你注意的,而你給注意力的就會記住。
如果它是關於你個人目標的,那麼你就會注意到它,如果它與你是有關聯的,你就會記住它。
因此,學習一門語言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注意那些與你息息相關的語言內容上。
我問老師的問題都是注意到的內容,比如說課本上畫著兩個人在鞠躬,我就問他們為什麼鞠躬,老師說這是日本的禮節,像中國的握手一樣,在說的過程中交給了我鞠躬、握手兩個詞。然後我又問鞠躬的時候說什麼,有固定詞語嗎?說錯了會被嘲笑嗎?如果忘了鞠躬,直接伸出手,對方會怎麼應對?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中我又把鞠躬相關聯的一套詞語記了下來。於是每天像聊天一樣,先用英語把課上的內容向老師複述一遍,由老師糾錯,再將課外的所見所聞向老師說說,一周下來,英語口語突飛猛進。與此同時,雖然日語的語法只學到了標日前三課內容,但單詞記得特別多,雖然沒具體統計過,但那一周應該記住了五百多個單詞。
第二條:緊迫性
時刻讓自己處於緊張的狀態中。
有的同學問,什麼是緊張的狀態?
我想起一個笑話。
一個剛到英國的留學生,幾乎不會英語。有一天他目睹了一個車禍,警察希望他描述當時的狀態。他急了,手舞足蹈的說,One car come one car Go..Two car [PengPeng] one car Die!
我女兒半歲以後開始牙牙學語。一開始她只會啊啊啊,後來開始無意識的發出一些單音節詞,爸爸媽媽就是那個時候會說的,再後來她已經知道用一些詞來表達意思了。比如說我讓她拿一個玩具,教她說「拿」,一開始說得含混不清,後來有一天我把玩具拿走了,她馬上急著說拿拿拿,特別清晰。
我在學習每課的對話的時候都會把自己想像成對話中的人,想著馬上就要有人來跟我說話,我該說什麼?我該怎麼說?萬一他不按照書上的套路問我我該怎麼答?
這樣緊張的思考的結果就是,每節課結束的時候我已經把對話課文背下來了。當然,後果就是吃得再飽,一節課下來我的肚子就餓得受不了。
第三條:生理上的訓練。
演講里這樣說:
說話需要用到肌肉。
在你的臉上有43塊肌肉,你必須協調好這些肌肉來發聲,讓別人明白你的話。
如果你曾經有做過幾天新的運動,你會知道你的身體有什麼感覺。有點酸疼。
如果你的面部有這種酸疼的感覺,那就對了。
日語跟漢語、英語的發聲方法完全不同。我在國內學的英語,發現國內的大部分學生不會說英語。當然,你可能很輕鬆過六級,我也曾經托福過600,模仿十四行詩寫情書,但讓我面對我的男神埃迪雷德梅尼當面表白,我能肯定我曾經寫的那些一個詞都說不出來。
你從小學的語言會讓你臉部肌肉有記憶,我們天天說漢語,所以我們的肌肉記住的都是怎麼說漢語。雖然我們能照著將外語讀出來,用工背下來,但是一遇到突發情況是不是脫口而出的還是漢語?
舉個栗子,我看到飛機撞大樓我不會說「oh my God!」而是說「卧槽!」
所以我們要讓肌肉對語言有記憶。
學日語初級的同學會對一個詞很有印象: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當初我學到這個詞是直接蒙了,這是啥,咋這麼長。
為了把它背下來,我一口氣讀了200遍,歇了一會兒又讀200遍,第二天一早起來接著讀200遍。其實在讀第20遍的時候我就已經背下來了,剩下了只是訓練我的嘴唇和舌頭記住它。
上過我課的學生都知道我是話嘮,其實我很內向,只是為了訓練肌肉,我在學日語的過程中不停地和日本人說話,找兼職的時候給多少無所謂,說話多就好。久而久之,我成了徹底的話嘮。
第四條:聽!努力去聽!
有好多同學問我聽力怎麼練?
我能說實話嗎?
在國內練外語聽力,有點難。
當然,國外的外語環境會給聽力帶來巨大優勢,咱們看看演講怎麼說:
人們還認為學會一門外語最好的方式就是到說該門語言的國家去。
但是看看在香港已經呆了10年的西方人,還是一句中文也不會說。
看看那些居住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10年、20年的中國人,還是不會一句英文。
只呆在一個新的國家本身是沒有用的。為什麼?
因為溺水的人是學不會游泳的。
我認識的一位來自台灣的女士,上學時英文成績很好,大學英語也很優秀。後來,她到了美國,竟然發現自己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
然後人們開始問她:「你是聾的嗎?」
她確實是英語聾子。
因為在我們大腦里有一些過濾器會幫助我們過濾熟悉的語言聲音進入腦子裡,而把不熟悉的語言聲音過濾出去。
如果你聽不到,你不會明白;你聽不明白,你將不能學會它。
因此,你必須能夠聽到這些聲音。
有的同學說,老師我天天看日劇,我的聽力會不會好?
我問你,
你看日劇的時候眼睛盯著哪裡?
是畫面還是字幕?
還是一隻眼睛畫面一隻眼睛字幕?
現在的字幕組越來越敬業,我在B站看日劇從來都是高清無碼雙語字幕,漢語的日語的全給你寫上。所以我看日劇特別舒服,最喜歡一邊吃東西一邊看。
但是,
這!特!么!頂!個!屁!用!
我們看日劇的目的是什麼?
聽力!聽力!!聽力!!!
你看完了,感嘆一下女主真厲害,然後呢,然後呢,說好的聽力呢?
我練習聽力的方式很殘酷,就是,當你意識到聽不明白就要付出代價時,你就聽懂了。
我找兼職從來都盯著接待類的兼職看,因為接待等於要跟別人有效溝通,別人說話時我必須要豎著耳朵聽,聽不懂做錯了就要扣工資。
留學的時候窮,但也要擠出生活費看電影,其他中國留學生都在網上下載,而我去電影院,日本本土電影沒字幕,好萊塢大片都是日語字幕,我只能認真的聽才能明白意思,要不錢就白花了。
第五條:靈活應用。
直接引用演講:
如果你有10個動詞,10個名詞和10個形容詞,你可以說1000句不同的話。
語言是創造的過程。
孩子是怎麼做的呢?
我,澡澡,現在。。。這就是他們說話的方式。
所以現在開始混合、創造並從中獲得趣味。你不需要做到完美,你能溝通就好。
而且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把注意力放在核心上。
這意味著什麼?
任何語言都有它的高頻內容。
英語有1000個高頻詞覆蓋你85%的日常交流。
而3000個高頻詞將覆蓋98%的日常交流。
你有3000個高頻詞,你將可以說一門外語。
第六條:想像。
運用聯想記憶。
什麼意思呢?
大多數人學習外語幾乎都是用母語的單詞對照目標語言,反覆地在心中念並嘗試記住它們。
這樣做效率真的很低。
你需要做的是意識到你所知道的事情在你的腦海里都有一個畫面和感覺。
一種是形象聯想,我喜歡吃牛油果,所以我一看到アボカド,第一時間反應的是深綠皮的蛋形物體,而不是「牛油果」三個字。
一種是感官記憶,我在背「疼痛」和與疼痛有關的單詞的時候,一邊背一點用針扎手(不要模仿)
一種是音聲記憶,我的學生在學習「寂しい(sabisii)」這個詞的時候,聯想的是「傻逼才寂寞」。
其實學習任何語言都不難,我們做的任何努力都跟「用心」分不開。掌握這些要領,你也可以在六個月內學會日語。
推薦閱讀:
※【N2】03.03 正午のNHKニュース
※勇敢張口說吧!(我們該如何挑戰口語)
※零基礎學習日語枯燥,掌握這五步學習樂在其中!
※【N2】【每日文法】20180316第一百五十八期文法??(ˊωˋ*)??
※日語N1終於過了,可一切還沒結束,,,
TAG:日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