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幅遠觀崑曲的畫……

「彭澤孤舟一賦歸,高雲無盡恰低飛。

燒丹縱辱金還是,抵鵲徒誇玉已非。

便覺風塵隨老大,那堪煙景入清微?

春深小院啼鶯午,殘夢香銷半掩扉。」

1598年春,湯顯祖吟此《初歸》,還鄉臨川。他捨棄了官職,得獲的是當年七夕《牡丹亭》的完稿和上演。

同一年,遠在義大利的學者們為復興古希臘戲劇而創作的《達芙妮(Dafne)》也與觀眾見面,無意中,成為西方歌劇的起源……

《牡丹亭》和《達芙妮》相提並論,或許可以成為炫耀中華文明的又一資本——畢竟,當歌劇(戲曲)在中國達到巔峰之際,在西方才剛剛萌芽。然而將歷史拉長來看,這兩部在東西半球同年誕生的作品,可視為兩大文明盛衰易位的徵兆,因為巔峰過後,總會伴隨著無奈的沒落,而經歷文藝復興後的萌芽,正迎來生機……

此後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當1840年英軍把炮艦開進珠江、佔領香港、撕開五個口岸通商、奪回虎門銷毀的鴉片煙錢時,他們眼中的意義,不僅是維護了商貿秩序和國際法尊嚴,還有「文明」的勝利。1

崑曲風靡的那兩百年(16世紀晚期~18世紀晚期),實為中華文明的夕照,在滿清步入衰亡的19世紀,這一唯美唱腔便日趨式微了。受崑曲影響而生的京劇,在清末興盛起來,可那果真是中國表演藝術發展至極的盛,還是滿清宗室、府邸世家在亡國陰霾下選擇的一種逃避……

《一幅遠觀崑曲的畫……》

相關閱讀:《中山堂4.30:在紫禁城邊,感懷崑曲逝去的時代》

1. 「In the West, this was widely heralded as a triumph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law, and 『civilization.』」(The First Opium War, essay by Peter C. Perdue, MIT)

? 譚譚演譯

tantanyy.com

推薦閱讀:

2018.03.22.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隨筆~~~
《紅樓夢》圓
此曲只應天上有,我是認真的
「將這部受眾人親睞的小說帶到華人外的世界,並使之獲得矚目。」——林壁珠談歌劇《紅樓夢》

TAG:戲曲 | 歌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