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外,校園系:在我心中,遛娃——始終中國美術學院象山獨好!

在山水間遊歷,明的是耳目,熱愛的是自然草木間的生命生息,放肆奔跑歡笑的暢快;在校園中閑走,感受的是書卷氣,種下的是情懷,斂收喧鬧伴之謙遜。依傍在山水間的校園,兩者相調,遊歷其中,宜動宜靜,脫兔與處子狀態隨意切換,這也是學齡前小娃娃們難以預測的行徑,最符合生命生長規律。沒有人聲鼎沸的喧囂,多維度遊玩,多元素感受,多藝術氣息,美學感染,博物館,集數位頂級建築大師的力作,最是親子遊玩的校園,非中國美術學院莫屬。

美院校園 攝影:小茜媽媽

1月9日,在美院放寒假前,抓著期末的尾巴,也許還能見著我親愛的導師,帶著女兒約著玩伴逛我的母校了。自女兒一歲能行走時,就一直惦念著帶她遊歷母校。先不談是國美人特有的戀校情節作祟,單是校園裡的山水田園,菜地里的油菜花、向日葵、玉米、花菜、水塘邊的蘆葦,1928火車頭咖啡,奇特的建築群,如迷宮般的建築空間,還有兩個博物館,玩點太多,樂趣必是無窮,都是極吸引我這個有遛娃要求的媽媽。帶著小蝸牛,一天都玩不下來。原也無意寫這篇遊記,因為那天玩過的點兒不多,小娃娃自帶玩伴,那是一隻蝸牛扯著另一隻蝸牛的速度在遊玩,節奏慢慢,怎抵過娃娃們可勁兒的開心?

那日陽光正好,心情還是稍有波瀾起伏,畢竟是久違的母校,感念7年的美院生涯,腦海中6年前的校園模樣,還是今時往昔略有不同。似遊子歸故里,畢業後平常度日,怕是負了企盼。於我,真是應了「近鄉情更怯」。

一路上,內心戲份太多,很難得,竟沒有給女兒講故事……總算到了象山路352號。車子開進校園,門衛不準,我們說:「去水岸山居食宿」。他萬般不情願,還是放行了。水岸山居的橋邊下車,遂慕名山坡上悄然而立的國美民藝博物館而去。小娃娃們的遊玩行事風格:給一個目的標物,告訴她們往哪個方向去。途中的路,從來都是畫著圈,兜兜回回,多種曲線軌跡,追著鬧著,停停走走玩著去的。路邊的一隻小狗,就牽出了她的無限溫情,張開雙臂暖暖軟軟地說:「小狗,小狗,過來一起玩~」一根樹木斷枝,勾去了她們所有的注意力,先是女兒一人費勁兒扛著的「釣魚竿」,後來與好朋友果果一起抬著斷枝威風。路過當年在樟樹下和摯愛同學們畢業合影的大石塊,往日片段一點一點放映,時間定格在畢業留念的那一天,我們整整玩了一整天,也是不舍,絲毫沒虛度一秒。

小朋友們抬樹枝玩耍 攝影:小茜媽媽

樟樹下,大石塊,畢業時的合影。

遠處的國美民藝館 攝影:小茜媽媽

眼角餘光流轉,瞥一眼遠處的民藝博物館,外牆面點點空懸,靈動輕盈透亮。就招呼欲爬斜坡的娃娃們:「那是什麼?那個牆面怎麼感覺好輕巧空靈?」娃娃們一面好奇,可也沒忘手腳並用撿著樹枝,你呼我喚地在斜坡上追趕,落到博物館的平地。扭頭細看,媽媽們才驚覺,我們錯爬了綠化帶。冬日凋零的草木,娃娃們肆意追逐,減弱了我們對環境的觀察,才瞅著斜坡一側的台階在那靜靜地躺著。走近細瞧,民藝館的外牆是無數「瓦」懸浮在空中的有序陣列,一片片瓦置於玻璃幕牆外的絲網結構中,後退數米,有種科幻片中,物品臨空懸浮的特效,烘託大boss出場的渲染效果。無奈,正是閉館的日子,我們不得進入參觀。但館外的一潭水池,深得娃娃們的歡心,拿著「釣魚竿」佯裝垂釣。用小樹枝撥弄水面,觀察水花痕迹,站著坐著趴著,隨自己的心意。不時有遊人來參觀,閉館中,但建築本身就是展品,也耐人尋味。順著山坡拾階而上,俯瞰展館是另一番景緻,依山體斜面而建的民藝館,一層層相疊起伏的屋頂,菱形紋樣正負形的交錯呼應,建築群錯落排列,建築大師隈研吾的巧思,也是建築與自然的和諧掩映吧!與河流對岸王大師的建築,從風格,氣韻等方面,都遙相呼應。

民藝館空靈無數「瓦」的外牆 攝影:小茜媽媽

民藝館空靈無數「瓦」的外牆 攝影:小茜媽媽

俯瞰民藝館 圖片來源:國美民藝館官網

時至正午,飯點了。帶著小朋友們,曲線遊走至水岸山居果腹,水岸山居是美院專家樓,內設教師食堂,中餐廳,西餐廳,茶室,客房等。美院玩點這麼多,象山那麼大,山南山北這麼遠,我覺得應該組團住下來玩耍才過癮!那時候還遇見了院里的大領導,當然他不認識我這種小人物,哈哈哈哈!中餐廳飯食口味中規中矩吧,兩大兩小,點了2份炒飯,一份烤雞,一份娃娃菜,一份魚頭湯,消費200元。我們的點菜原則:一葷一素一湯是標配。在水岸山居旁邊另有餐館「象山之家」,經濟實惠。如果說在學校食堂就餐,需要在規定的飯點就餐,一樓刷校園卡,二樓可付現金。美院有山南和山北兩個食堂。帶娃親子游,尤其是小小娃,吃飯的時間,餐館位置便利與否都是要考量的。小娃娃們玩起來,大多數都比較難控制時間,我們覺得平淡無奇的點兒,在她們看來都是玩點,「人文山水,精神家園」的題詞大石塊,她們都玩得不亦樂乎,跑至我們身邊拍手充電,衝下大石塊觸摸,再跑來充電,繼續沖至石塊……

小朋友玩耍 攝影:小茜媽媽

昔日畢業時

水岸山居 攝影:小茜媽媽

水岸山居的建築,是建築大師王澍獲得「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後的第一件作品,除去民藝館,美院所有的建築群,都出自王大師的手筆。小朋友真的是對這個世界懷有好奇,極欲探索的小生物,水岸山居的走廊過道,水池,樓梯,長椅,沒有一樣不得她們青睞,嬉笑打鬧,根本就停不下來。還別說,還沒帶她們去內部空間如迷宮一樣的18號樓,想當年經常迷失在找教室的路上。《奔跑吧,兄弟!》,曾在美院取景,在電視機前看著他們被吭,我們無一例外「哈哈哈哈~」還有數座建築物外蜿蜒的樓梯曲折,如長龍環繞遊走於建築群落之間,數座天橋聯繫著多座建築群,前提是,請不要迷路。這現實場景的走迷宮,娃娃們會是怎樣新奇的體驗?做記號認路,辨識空間,尋寶遊戲,捉迷藏,都不用場景設置,約好玩伴,直奔美院山南隨便挑一幢樓,小娃娃們玩群體遊戲最適合不過。

耗電過多,玩累了的話,可以各建築間穿梭,觀摩下建築的奇特造型,一波又一波的u型彎曲弧面的屋頂,小朋友說:「那裡像滑滑梯一樣!」感觸牆面肌理,對小娃娃而言,這很直觀。「這面摸著很粗糙」,「這面牆像巧克力一樣,一塊一塊的」,磚塊的堆砌一格一格的,她覺得像巧克力一樣一格一格的。「這面牆怎麼都是洞洞?上面塞了什麼東西?」……

可以當滑滑梯的建築屋頂 攝影:小茜媽媽

園林式的校園,漫遊其中,獨特的建築風格,每一座建築都是巨型藝術品,每一座建築都自成儀態,卻又不疏離於建築群體的固有風格。傾透著王大師的獨特的文人情懷,中國美學,文化歷史與現代建築發展等思慮。整個美院校園,依山水而建,呈現的人文自然,而建築本身帶著文化積澱的溫潤感,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國際美學融合於其中,別具一格。中國美學的根系扎入土壤深厚,那再次利用的一磚一瓦,將歷史的記憶安植於建築,時光流轉,奇思妙想。既是舊物,卻成新顏,循環可持續,是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的完美兼容,這樣的情懷,敏智睿達。

爬滿藤蔓的牆,樹下玩耍 攝影:小茜媽媽

行走斜坡上的石板路,路不平,又是小朋友們的喜愛的元素。沒有車流往來的安全隱患,可以舒緩下神經,認識一下菜地里當季的時鮮,尋水塘里的鴨子,當時校園裡還放羊,不知現在如何。石板路旁,葉子飄零的藤蔓植物附著重重的牆,像是覺得冬日寒冷,而遂自給建築添加的薄絮。空敞的平地經常會有一些空間藝術裝置展出,有些是學生作業,有些是研究性課題,有些是名師之作。娃娃們的藝術熏陶就在遊玩的不經意間,誰說不是妙不可言呢?

繼而,帶著小朋友去看望了導師,當年系裡的教學樓,如今是設計學院里各系的教研展示基地了。樓道間高大開合的木門,一開一合間,就是絕佳的捉迷藏空間,娃娃們遊戲得不亦樂乎,笑聲不絕於耳!恰逢次日是教學檢查,工作室里都展示著階段的教學成果,順便向女兒講解媽媽當年學的是什麼。導師帶著我們參觀了當年學習的工作室,也算是給娃娃們啟蒙了。娃娃們也樂得一見,平日里不曾見過的機器設備。其中一間,無意間瞄到了自己10年前的留校作業,讓女兒看到媽媽曾經這樣認真對待學業的態度,媽媽有這樣身教的機會,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何其幸運,母女同憶往昔。有些習作,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有機會重來一次。思往事,念如織……玩伴也和我們一起參觀了各工作室,好友很善意地戲言:「我們參觀了多個博物館。」

包豪斯展館入口 攝影:小茜媽媽

恰逢民藝館和包豪斯展館閉館,不得參觀。象山站的那列從「孤山——象山」的火車——1928火車咖啡:搪瓷缸、搖頭扇、紅色語錄,步入火車咖啡吧時,復古、時尚兼有的氛圍,在娃娃們眼裡,這又是一個不一樣的小世界。歡娛不惜時光逝。斜陽正濃,歸家的時刻將至,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娃娃們領略這番情致,帶著娃娃撤離,倒也留下了念想:春夏秋冬,定要再來載承歡笑。當年畢業時,和摯愛的同學們,在這火車裡玩桌游,喝咖啡,那樣的閒情逸緻,也只在畢業時。呵呵~美院里的學子對待學業還是很鄭重其事的。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昔日我們畢業留念的地兒,現在是小娃娃玩耍的寶地。昔時校園裡的小樹,現在都是枝丫參天,鬱鬱蔥蔥,遮擋了大半個美院獨特風格的建築,那城牆已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了!更添育人的情懷,真真是山水間的藝術美育。在美院這座和諧隱匿於山水自然中的人工開物,我們敞開心靈,撒野草木山水間,看自然生態的美,看建築姿態的美,看娃娃們嬉戲歡笑的美,沒有紛擾,簡單真實!我們收斂放肆,沉心靜氣,感受博物館裡的人文、歷史、藝術熏陶,謙恭仁厚!動靜相宜,西湖外,校園系:在我心中,遛娃——始終美院象山獨好!

(完)

本文原創,請勿擅自轉載!

轉載請聯繫微信號:jingdaihuakaiing

或者郵箱:358834833ll@sina.com

關於照片:

陪著娃娃遊玩,走到哪兒拍哪兒,很多時候需要看護活蹦亂竄的娃娃,她也有強烈的要求:「媽媽,陪我玩,不要拍照啦。」既然是親子遊玩,就要保證親子的質量,所以,在拍照這方面只能讓步於"親子",所以,請各位海涵!

小茜媽媽:

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做過設計,客串過老師。現全職媽媽有三載,育有三歲女娃一枚。樂意把平時和小朋友的互動,藝術手作,遊玩,英語啟蒙,為她擇校而參觀考察過杭城的私立幼兒園的資訊和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篇篇原創,字字心血!願育兒的路上,我們可以相伴同行,共勉,一起探索,用愛澆灌,靜待花開!

如若喜歡:請掃碼關註:

點贊,轉發,請多支持!


推薦閱讀:

025.與喵共舞13~自己拉臭了
046.與喵共舞27~媽媽住院之後
201.與喵共舞~周末藍色港灣
230.與喵共舞122~周末去商場
262.與喵共舞141~最近聽什麼歌

TAG:親子 | 旅行 | 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