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價值投資必須搞懂巴菲特與你的三點不同

介紹巴菲特的書很多,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滾雪球》、《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沃倫巴菲特傳》、《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從這些書里,你可以正面學習價值投資理念,了解巴菲特成功投資的經典案例,以及感受到一個和善、睿智、幽默、樸實的美國老人形象。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下巴菲特,獲取一些談資,以上內容足夠了。但是,想靠上面的內容學會價值投資,遠遠不夠。

以我投機二十年來的理解,巴菲特還有人們不熟悉的一面,這一面與道德善惡判斷無關,與價值投資理論巴菲特式的實踐緊密相關。也就是說,巴菲特投資成功,除了他宣揚的那些格言警句,除了眾多擁躉的分析解讀,還有並不特意展示的一些內容,比如巴菲特銳利的目光和精明的算計,組成了巴菲特投資成功不可或缺的環節。

巴菲特不同於普通投資者的地方:

1、巴菲特懂會計

巴菲特總結自己的成功投資,認為最重要的是「幸運地在恰當的時機出生在正確的地方」。他感激命運之神讓他降生在20世紀的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為他的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不過,成千上萬人出生在同樣的時機和同樣的地方,他們的投資卻沒有巴菲特那麼成功。巴菲特的出身優勢至少還有一些,很多書里沒有寫到:巴菲特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在1931年與人合夥開辦了一家股票經紀行。要知道,這時候1929年股票崩盤開始的大蕭條遠沒有結束。巴菲特11歲的時候,通過父親的經紀行購買了第一張股票。

巴菲特8歲時候,由父親帶著參觀紐交所,接待他們的是高盛的董事。我猜測,那天高盛的董事狠命捏住小巴菲特的臉蛋,差點弄哭了他,蔫壞蔫壞的小巴菲特暗暗下定決心,將來買下高盛。時間到了2008年,巴菲特終於報復成功。

1947年巴菲特17歲,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因為那裡的教授缺少「乾貨」,教不了他這個天才學生,兩年後轉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入一代宗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門下,成為價值投資派的看門大弟子。

巴菲特的家庭環境,提供了強大的商業背景支撐。專業的財務、投資學習,讓他掌握投資所需的技能。

一個醫生不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絕不可能夠給病人開刀切除闌尾;一個律師不經過專業的訓練和考核,不能走進法院;一個投資者,只要打開電腦或者手機,就能夠交易股票了。這樣的投資者追求通過投資股票,獲得醫生、律師一樣穩定豐厚的收入,是不是很滑稽呢?

事實上,太多的投資者看不懂財務報表。我當年也看不懂財務報表,會計很難自學,當時也沒有各種網路公開課可看。正在苦苦鑽研的時候,看到了彼得?林奇的《戰勝華爾街》,書里對業餘投資者的優勢大為讚賞,對基金經理等專業投資者大肆嘲諷,認為按照死板的按照會計準則等行業規矩行事,不會有成功的投資。於是,我丟掉了會計教材,開心地尋找「10倍股」去了。

會計技能對投資有多重要,讓我們看看巴菲特投資高盛的案例。

2008年9月下旬,高盛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巴菲特出手投資高盛。如果,讓你乘坐時光機回到當時,你是否願意拿出全部積蓄,在巴菲特做出決定的同時買入高盛的股票呢?也許,你還想貸款融資買個夠?買還是不買?請務必寫下來。

巴菲特懂會計,他的交易結構是這樣的:

巴菲特對高盛注資50億美元,獲得市值50億美元的優先股,每年固定分紅10%(5億),並約定高盛可以加價10%回購。到2011年4月,高盛以55億美元回購了這批股權,加上其間的紅利13億美元,巴菲特凈賺18億美元。還沒有結束,對於「股神」來說,這僅僅是「保本」部分的交易設計。

在2008年,巴菲特同時獲得了高盛50億美元普通股認股權證,可以按照115美元/股的價格購買市價為125美元/股的高盛股票。看,交易從一開始就賺錢了。

後來的發展更神奇,巴菲特一分錢沒有出,根本沒有買入50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等到高盛度過最困難的時期,股價回升之後,高盛公司支付給巴菲特價值14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買回了巴菲特的認股權證。

巴菲特對高盛的這次投資歷時4年半,投入50億美元,獲利32億美元,投資回報率64%。

弔詭的是,同期高盛股票價格漲幅為17.5%,遠小於標普500指數29%的漲幅。

也就是說,你乘坐時光機,成功買入高盛的股票,4年半時間只賺了17.5%。相比你的投資收益,巴菲特簡直是在「打劫」。

好吧,如果你真想和巴菲特一樣開展價值投資,請務必搞懂企業運行的機制,能夠找到「偉大的企業」,而不是抱住一隻低價銀行股不放。這並不容易,巴菲特也只買他看得懂的生意,不做能力圈之外的事情。

2、巴菲特真正買入公司創造價值

買股票,就是購買該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

這是價值投資的原則,是每一個價值投資者的信念基石,當他們買入某公司股票後,不論是買100股還是1萬股,都以公司股東自居,這讓他們自我感覺非常棒。

不過,這個所謂「原則」是大可討論的,這裡只給出結論:

僅僅買入股票,並不能讓你成為真正的股東。必須買入足夠的數量,成為能夠影響公司決策的少數大股東,所謂公司所有權人的作用才能發揮出來。

現實很殘酷,現實不相信情懷和感情。小股民買入的股票,終究是一份交易憑證,不管你心理怎麼想。為社么呢?因為小股東對公司運營毫無影響力,公司並不知道你買了他們的股票。

這個事實帶來的投資後果就是,巴菲特真正買入公司,並主動創造價值,小股民買入股票,只能等待價值發現。

當一個普通價值投資者的股票買單成交之後,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兩個字——等待。等待他的公司應有的價值被市場發現,誰也不知道要等多久,也許很長、也許很短。

我也經歷過這樣漫長的等待,有的甜蜜,比如等來雅戈爾5倍多的利潤;也有的痛苦,比如招商輪船帶來超過50%的陰跌。我都默默承受了,因為這是價值投資必須承受的代價。

後來有一次,一位做期貨的朋友問我:「憑什麼等你買入之後,市場就會改變趨勢?」

我買入之前,公司的價值被市場低估,那麼我買入之後,最大可能是繼續低估下去。改變的動因來源於兩個方面:

一是市場情緒的變化。市場被某個催化劑引爆了,改變了大多數交易者對公司價值的評價,眾多買單讓股票價格上漲起來,公司價值被「發現」了。二是公司營利能力的改善,體現為盈利持續加速增長,引來投資者追捧。

不管那個誘因,作為小股東除了等待,還是等待。

我也是這樣回答朋友的:「我知道市場犯了錯誤,我等待市場糾正這個錯誤。」

「為什麼不等市場開始認錯的時候買入?價格會提前反映基本面的變化。」朋友說。

我告訴他:不可以!我是價值投資者,需要買入並持有。巴菲特說:「當我們買下一種股票後,我們當然不會因為市場關閉一兩年而擔憂。」等待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朋友哈哈大笑,笑得前俯後仰,嚴重傷害了我的自尊心,差點跟他斷交。

巴菲特的確可以不關心一兩年的股票價格,但他一天也不會白白等待,他強力介入公司經營,有必要的時候逼迫公司經營者,按照他的意志創造價值。

在股份制公司,誰掌握的股權數量達到控制權,誰就能說了算。根據巴菲特買入股份多少,他所施加的影響力也不同。一是買入大量股份從而進入董事會,比如買入華盛頓郵報10%以上股份之後,巴菲特進入了董事會;二是買入更多股份成為控股股東,掌握董事會出任董事長,比如投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董事會決戰前,巴菲特控制了49%的股票;三是買入整個企業,比如1972年以2500萬元美元買入喜施糖果,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現金奶牛。

巴菲特絕不浪費他的影響力。對於由能幹的經理人運營的出色的企業,管理層讓他滿意,就放手讓原來的管理層管理,必要的時候提供很多有價值的管理和投資建議,比如建議華盛頓郵報回購股票以提高每股價值等。對於不喜歡的管理層,他會毫不留情的換掉,比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原來管理層留戀於老舊的紡織業務,讓巴菲特痛恨,經過股權戰爭和董事會政治角逐,終於被他掃地出門。當巴菲特榮登「股神」寶座之後,「巴菲特買入了這支股票。」本身就成為了市場催化劑,迅速提振股票價格,比如巴菲特對比亞迪的投資。

與巴菲特習慣於商業鬥爭手腕不同,他的老師格雷厄姆出身教授學者,喜歡通過訴訟等法律途徑,逼迫原公司董事會採取行動提升公司價值。例如:格雷厄姆在買入北方管道公司5%的股份後,聯合了佔總股份38%的中小股東,在董事會會議中提出議案,要求將公司持有的鐵路債券兌現,並發給股東相應的紅利。因格雷厄姆提出的議案完全符合《公司法》的規定,董事會只得同意發放紅利。格雷厄姆不僅分得股利,而且還在眾多投資者的追風下,從股價的上漲中獲利頗豐。

試想一下,格雷厄姆只是被動等待的話,北方管道公司直到破產也不會發放紅利。隨便提一句,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也不分紅。

前文提到過,價值投資的一大難題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於小投資者只能被動等待自求多福相比,巴菲特能夠創造價值、塑造未來,真是雲泥之別!差距現實存在,你在開始價值投資之前,不能不知道啊。

3、巴菲特擁有長期資金。

價值投資需要長期投資,長期投資需要長期資金。巴菲特擁有雄厚的長期資金,讓他能夠無視股票市場短期波動。而且,手握大把現金,就可以駕馭經濟景氣循環周期,在市場因為絕望而崩潰的時候,從容不迫投買入心怡的企業。例如巴菲特對高盛的投資,高盛瀕臨覆滅,為了50億美元的救命錢,如同飲鴆止渴一般,接受了巴菲特苛刻的條款。可以說,雄厚的長期資金是巴菲特投資帝國的基石。

巴菲特15歲時積累了6000美元,30歲凈資產達到100萬美元,到56歲達到1億美元。

和普通投資者不同,巴菲特的長期資金並不是自有資金投資收益積累,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1)早期私募基金管理提成。

查看巴菲特凈資產增長曆程,我最感興趣的是他30歲時候的100萬美元。擁有100萬,成為百萬富翁,不論是美元還是人民幣,都可以看做投資事業的重要里程碑,是真正投資者的起點。

巴菲特這關鍵的100萬美元來自於代客理財。1956年,巴菲特26歲,大學畢業第6年,已經是一位2個孩子的父親,個人儲蓄14萬美元。這年5月份,巴菲特成立了合夥企業「巴菲特」協會,7個家庭成員和朋友總計投入10.5萬美元,巴菲特自己投入了100美元,沒錯是100美元。這就是巴菲特代客理財的起點。

巴菲特合夥企業分成約定如下:每年投資回報率在6%及以下,收益全部歸有限合伙人,巴菲特不收基金管理費。超過6%的部分,有限合伙人分享75%,巴菲特分享25%,這是巴菲特的業績提成標準。

我們可以比照一下自己,如果你26歲那年也成立一家有限合夥制的私募基金,你的家人和朋友原意投入10.5萬人民幣嗎?(當然,巴菲特在1956年募集的10.5萬美元,購買力比現在高許多,姑且忽略不計。)

我想並非不可能吧,如果你的家人和朋友不是非常貧困,而且他們對你充分信任,我們還是有可能募集到10萬元的。

僅僅10.5萬美元的本金遠遠不夠。我們之前計算過,按照每年30%的複利增長,大約要過10年才能積累到100萬美元。

這時候巴菲特的家庭背景再一次幫助了他。到1956年底,他又創立了另外2家合夥企業。1957年他又創辦了2家。巴菲特一共擁有了5家合夥企業,即私募基金。可見擁有一個強大的朋友圈有多重要了。

完成了資金募集,巴菲特的投資才能開始體現。到1958年,巴菲特合夥企業的資產已經翻了一番。到1960年,巴菲特30歲的時候,合夥企業已值數百萬美元。具體數據是:1957年-1961年,巴菲特合夥企業賬面盈利251%,同期道瓊斯指數上升75%。

就是這樣,通過私募基金業績提成,巴菲特賺得了第一個100萬美元。不過,這不是重點。

重點在於巴菲特本金的性質,他的本錢由親朋好友組成的有限合伙人提供,在合夥企業存續期間是穩定的,可以支持他的長期投資。

1962年,由於越來越多的人把錢交給巴菲特打理,他把幾個合夥企業整合成了一家。這之後他開始了著名的對美國運通的投資,具體案例大家可以自行參閱有關書籍。

這裡我有一個忠告,即使你有和巴菲特一樣,擁有富裕、友善的親朋好友,也需要擁有比肩巴菲特的投資能力,才可以向他們募集資金來投資,否則還是讓他們請你喝酒吃飯比較好。

(2)擠擠現金牛的奶。

巴菲特投資各種類型的企業,不過他迴避同一個類型——高資本支出企業。

所謂資本支出,大致相當於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就是企業用於購置機器設備等資產的支出,這些支出不能在一個會計年度內轉化為利潤。

對於資本支出,會計上要做計提折舊處理,理論上每年從利潤中提取部分資金儲存起來,以備將來更新機器設備使用。

不過,折舊僅僅是一種會計假設,實際上最大的作用是降低當期利潤,規避部分稅收,稅法把加速折舊作為一項稅收優惠政策用於產業扶持;其次,折舊成為經營者調控利潤的重要手段;最後,有過創業經歷的人都明白,起初投資購買的電腦、印表機、桌椅板凳、房屋裝修等等,等到企業破產的時候全部一文不值。那些年計提的折舊呢?它們根本不存在,折舊只存在於會計賬簿上。

不同企業的資本支出比例不同。

一般情況下重型工業製造業企業的資本支出比較高,例如:通用汽車的資本支出通常超過利潤的4倍,即每股收益30美元左右,資本支出達到每股140美元。這類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必須不斷的更新設備以降低成本,也就是說賺到的錢又投入生產循環。通用汽車的話,把全部利潤用於資本支出還不夠,另外需要銀行借貸,或者增發股票募集資金。

而巴菲特鍾愛的可口可樂公司資本支出就非常少,同期每股收益20美元,資本支出每股4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利潤的20%左右。

資本支出少的企業賺來的錢不必被迫投入再生產,而是成為企業的自由現金,也就是企業所有人可以自由支配的真金白銀。對巴菲特來說,這樣的企業就是現金奶牛,為他源源不斷地提供長期投資所需資金。

對此巴菲特非常坦誠的說:「不論價格高低,我們絕不會出售伯克希爾哈撒韋所擁有的好公司,只要我們預期它們能夠產生一些現金流入。」

再從現金牛的角度看看巴菲特投資喜詩糖果的例子。1972年至2007年,喜詩糖果共為伯克希爾哈撒韋貢獻了13.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只消耗了3200萬美元用於運營資金,只佔利潤總額的2.3%!喜詩糖果賺來的錢幾乎全部被用來購買其它利潤豐厚的企業,巴菲特讚歎她如同亞當和夏娃一樣生養眾多。

這真是一項「夢幻般出色的」投資!

(3)免費使用保險客戶的錢。

保險業真是一個騙局一般的存在!

每年11月份,我要購買汽車保險,這個時候我總是萬分痛苦,因為上一年的保險費又白花了。保險業務員卻一臉真誠的恭喜我:「祝賀你又平安駕駛了一年,多好啊!」平安駕駛是很好,可是我的錢呢?

我支付的保費在支付業務員的提成、保險公司運營成本(包括理賠支出)之外,大部分被保險公司拿去投資賺錢了。不僅是汽車保險,我的意外險、大病險、養老險都是如此,這部分錢就是傳說中保險公司的「俘存金」。

巴菲特說「保險公司現在收取保費並在以後理賠……這種現在收集保費並等到以後才可能理賠的模式讓我們持有一大筆錢——我一直叫它俘存金」。

幾乎每年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談及具體業務,第一個闡述的都是保險。他把保險稱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核心業務、成長引擎」,他旗下有8家保險公司。1970年,巴菲特擁有俘存金數量為3900萬美元,到2013年已經增長到770億美元,俘存金是巴菲特投資資金的主要來源。

「它比免費的錢更棒!」巴菲特這樣沾沾自喜,他被稱道為最早認識到俘存金巨大作用的投資者。為什麼更棒呢?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俘存金是一筆負利率資金;第二,俘存金同時還是一個投資槓桿。巴菲特如實承認,俘存金是伯克希爾哈撒韋成功的關鍵。

當然,擁有俘存金並不保證投資成功,看看國內保險公司的投資水準就明白了。國內保險公司投資部的先生小姐們可能會大喊冤枉,他們運用俘存金投資受到很多政策限制。不過,我滿懷惡意的猜測,如果沒有這些政策限制,依據他們的投資水準,可能已經讓保險公司虧到破產了。

巴菲特說:「保險行業只有非常少量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品質的俘存金。」他有資格講這個話。

最後,我分析了巴菲特與中小投資者不同的幾個方面,絲毫沒有否定價值投資的意思,更沒有抹黑巴菲特的想法。巴菲特是偉大的,我肯定抹黑不了他。我只是想提醒各位朋友,價值投資看起來容易,巴菲特說價值投資的理念五分鐘就可以理解。但是,操作起來並不簡單,甚至很艱難,每個投資者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

我所理解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真的管用嗎?如果管用,為什麼你們還要告訴別人?
學會「價值投資」,讓財富增值帶你「逆襲」帶你飛
歲月靜好,讓我們做時間的朋友
之樂日記:范冰冰和趙薇的不同投資思維!

TAG:股票 | 價值投資 | 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