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蘆柑大多外面都有一層紅色的塑料袋包著,是為了和橘子以及橙子區分么?


蘆柑包紅色袋子不是為了與橘子和橙子區分,蘆柑的包裝袋也有白色,或者說近透明色的。

一般我們所看到的蘆柑外包裝塑料袋,其學名為聚乙烯薄膜,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塑料薄膜,無毒,被大量用於製作食品包裝袋。

很早就有學術報告證明,聚乙烯薄膜作為蘆柑的外包裝,可降低蘆柑水分及各種內含物的損失,降低腐爛,保持果實新鮮飽滿,延長貯藏期。

怎麼理解呢?我們通俗地來說一下:

蘆柑很嬌貴,細皮嫩肉的,一不小心磕著碰著就會導致果實的快速腐爛,並且其腐爛得很有煽動性,會拉著旁邊的其他蘆柑同歸於盡。我們給蘆柑穿上了一件外衣,讓蘆柑表皮起碼有了一層後天的保護膜,這樣就降低了包裝和運輸過程中對於蘆柑表皮的傷害。同時,有些蘆柑先天缺陷,早早夭折了,那層保護膜也可以保護其他蘆柑盡量不受到影響。

(這是腐果圖,嘖嘖嘖,色彩好看嗎?味道可不好聞,觸感更令人不敢恭維!)

套上塑料袋可以防止水分丟失這一點,前面的知友也提到了,其實這是自發性氣調方法的體現,通俗一點來理解就是利用儲藏對象(蘆柑)自身的呼吸作用,降低儲藏環境中的氧氣濃度,同時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的一種氣調儲藏方法。如果有條件,你可以自己摘新鮮的蘆柑來儲存,幾天後你會感覺,是不是有人偷吃了蘆柑,因為從視覺上來說,感覺蘆柑減少了至少10%,(數字不是很準確,看各地蘆柑品種和成熟度)這就是呼吸作用在搞鬼。

其實蘆柑外包裝除了能保鮮,便於儲存,我個人還認為方便剝食,我一般都是一手拿著蘆柑,一手套著袋子,三下五除二,然後手一翻,蘆柑皮都在袋子里了,根本就不臟手好嗎!!

對了,溫馨提醒一下,蘆柑最佳食用月份是農曆11、12、1月份,在這之前的蘆柑比較上火且酸,在這之後的蘆柑多數變味兒了。


防止水分丟失,不包著的話放幾天就幹了。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幹了很難吃……


不是為了和其他種類橘子、橙子區分,蘆柑和其他橘子橙子本來就長得不一樣,可以用肉眼看和舌頭吃區分開來。

【套保鮮袋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保鮮。】

因為各種柑橘類的水果,會腐敗,類似食品有個保質期一樣,加某些添加劑,能延長食品的保質期。同理,那為了延長柑橘的食用期,會給它保鮮。

保鮮一般分兩種:物理保鮮(指通過一些外在可見的方法保鮮)和化學保鮮(指通過添加化學試劑保鮮)。

套保鮮袋是比較常見的且相對成本比較便宜又划算(簡稱性價比高)的一種物理保鮮方法。

接下來呢,關於紅色保鮮袋的事……

1.柑橘保鮮袋經過人們長期的實踐和買賣,其實在現在的柑橘類保鮮袋市場上,廠家只提供那麼幾種給買家選,顏色的話一般是白色和紅色。所以我們在買柑橘的時候,大多會見到的是白色和紅色的保鮮袋。

2.我們在市場中見到的蘆柑,是不是大多用比較厚的純紅色保鮮袋或者是外面帶蘆柑字樣的比較厚的白色保鮮袋?但有些的柑橘就用的是比較薄的白色保鮮袋甚至有的沒包保鮮袋?

所以這裡的關鍵區分點不是保鮮袋的顏色,而是保鮮袋的厚度不一樣。

因為蘆柑相比起臍橙啊冰糖橙之類的柑橘,蘆柑的橘皮要更加軟一些,容易磕磕碰碰,會有損傷,一損傷就不好看了或者更加容易腐壞了,那就賣不了錢了,所以要用更加厚一些的保鮮袋包裝讓它好好地可以賣出去。

另外呢,給柑橘包保鮮袋都是人工在包,不像衛龍辣條,是機器一條龍包外包裝。所以人工包裝,可能一個人會同一天包好幾種的柑橘,重複工作久了難免眼花,要是能在外觀上(比如顏色)能更加容易區分的話,這樣一眼掃過去就很明顯地知道哪種保鮮袋包哪種柑橘,就減少包裝出錯率、相對提高生產效率了。

ps.要是在柑橘產地,又正是剛上市的季節的時候,在產地的水果店超市之類的,是很少會見到柑橘們包保鮮袋的,應季本身鮮度高運輸時間短賣得快,節約成本起見,會很少用保鮮袋包裝。

像這樣,不包保鮮袋,省錢…比起保鮮袋,我覺得天然的外皮手感也更好

@劉剛


可能是蘆柑壞了容易影響周圍的也跟著壞。而橘子好一點~

橙子也有用塑料袋包著的~~


橘子比較賤,橙子打了蠟唄,手動滑稽


我們有時候把問題想複雜了,其實就是一個賣相問題,蘆柑的表皮沒有橙子的表皮看上去好看,蘆靠衣裝嘛,而且可以防止水分過快流失


占坑。等我做個實驗驗證下我的想法再來答。


推薦閱讀:

能把人憋出十級內傷的練車回憶!
在北方地暖房間能否選用實木傢具?
SHUPPA 一噴一擦 開啟潔凈新生活
鎧甲勇士刑天好看還是後傳好看?
身為小鎮青年的你,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是孤身在大城市奮鬥還是在家鄉?

TAG:生活 | 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