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追尋生命的意義》?

《追尋生命的意義》是2003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維克多·E·弗蘭克爾。

本書是是一個人面對巨大的苦難時,用來拯救自己的內在世界,同時也是一個關於每個人存在的價值和能者多勞們生存的社會所應擔負職責的思考。


總的來說,我感覺是本好書,關鍵在於怎麼讀。

因為我覺得讀這類似的書時,一定要辯證地看,保留自己的疑問,也接受作者正確的思想。

雖然我感覺豆瓣上這本書評分有點高了,但是在讀這本書,過程中,我確實找到了一個解答我自己疑問的思路,整理如下供參考

(字多來不及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是我自己對於這本書的理解)

1.

在想翻看這本書之前,要先要贊同一個說法: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在這篇文章中,「不一樣」主要體現在——

有些人可以從工作、娛樂、家庭等板塊中就能找到滿足感,無心或無暇去思考其它;

而另外一種人,無論從事什麼、和誰結婚、是否成功,他們的內心深處常有莫名的衝動驅使他們去問:

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人生在世,究竟有什麼意義?

所以第一類,以及對現狀滿意並且從未思考過該問題的人,別看這本書,徒增煩惱。

2.

首先你要確定,生命有意義嗎?

有,一定有。

作者Frank在人類親手創造出的、最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存活下來,他用了很多例子講述生命確有意義,只不過有些人未能看到。

也因此,作者才認為自己有資格談論生命的意義。

但對於這一點來講,我認為作者的邏輯不夠有說服力。

因為我並沒看到作者說「一定有意義」的具體原因,或者說我沒能被說服。

所以我只能假定「有意義」,才能開展我接下去的問題。

3.

第二個問題,既然有,那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作者說,我也不知道。

(wtf...)

為什麼不知道?

第一、

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變。

每個人被賦予的意義不同。

不僅個體有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他的生命意義也不同,所以他說無法告訴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第二、

生命的意義要自己親身追尋才能得到。

空想不行,別人講的也不行。

什麼意思呢?

即:

你不是想知道答案嗎?

那你自己去找啊。

(wtf...但好像有點道理的樣子)

4.

第三個問題,怎麼找?

還好作者對咱們讀者很負責,他將意義分成了短期意義整體意義兩部分,並給出了短期意義的三個解題思路:

第一,做事,乃至做成一件事;

第二,體驗某件事or見某個人;

第三,受難或受苦(請區別於自虐)。

前兩個解題思路很好理解,一為成就感,二為愛。

第三個思路頗有點「入世修行」的味道,對於這一點,作者是這樣解釋的:

It is here that we encounter the central theme of existentialism: to live is to suffer, to survive is to find meaning in the suffering. If there is a purpose in life at all, there must be a purpose in suffering and in dying.

存在主義的中心命題:生活就是受難,活下去就是在受難中尋找意義。如果生活中存在著一種目標,那麼受難和死亡也必然存在著一種目標。

由於作者需要用自己的「意義療法」幫助患者走出困境,所以上面這番話說的可能嚴重了一點。

通俗點說,兩句話——

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

吃虧是福

5.

現在只剩下了整體意義沒有解決,我非常喜歡作者有一個非常「奇妙」的比喻:

想像一場電影:它是由成千上萬的單個畫面所組成的,每幅畫面都表示一個意義,然而只有當最後一個畫面放映後,我們才能理解整場電影的意義......如果我們不首先理解電影各個組成部分、每一單個畫面的意義,我們就不能理解整部電影。生活不也如此嗎?

這比喻讓我完全無法反駁,因為這場電影我自己都沒看完。

如果等到觀影結束,可能還未來得及告訴你這理論正確與否,我已經入土為安。

所以有沒有更靠譜的解決方案?

有。

作者如是說:

It did not really matter what we expected from life, but rather what life expected from us. We needed to stop ask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instead to think of ourselves as those who were being questioned by life...

我們能夠從生活中得到什麼,這並不真正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給予生活什麼。我們不要再去空想生活的意義,而要把自己作為被生活所詢問的人,想一想我們自己——每時每刻。

在我目前的認知里,這段話才是終極的解決方案,即——

Step 1:將【生命】當做一個個體。

step 2:不再絞盡腦汁地問【生命】,「你的意義是什麼」,而是將身份對調,我們是回答者,【生命】是提問者,它問我們:

「你活著的目標是什麼」。

這樣,我們就無須再執著於霧裡看花般的「meaning of life」,而是要用一生的時間,給出這唯一問題的答案:

此生,你想怎麼過?

-----------------手動分割-------------

鑒於它能給我提供很長一段時間的思想支撐體系,所以我覺得,對於有需要能主動思考的人來講,是本好書。

手動小廣告:公眾號miaozaihu,歡迎關注。


作為本身是精神病醫生的自傳體,自述了集中營的生活,從苦難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和對於受難態度的選擇,現身說病,確實心理醫生要有切身的感受才能更好的理解與治療患者啊。讀前面的故事不錯,吸引人。後面論著部分可惜翻譯水平有限,真的不能好好玩耍了,明明很好理解的內容偏偏翻譯得晦澀,要了命了。能不能找個心理學專業人士翻譯啊,期待新版再譯。

不過此書還是能讀出作者的核心觀點,那就是無論什麼條件下,找到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意義,無論這意義是什麼都好,你都可以好好活著並且知道如何好好活著了!

我記得我是04年的時候入的此書,那時候是一直在苦苦追尋生命的意義,可是看了此書卻發現作者沒有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棄讀了。最近又拿起來重讀發現過了十幾年經歷豐富了,知識拓展了,終於能認同作者的觀點了。尋找人生的意義其實只是想給苦難中的自己找個出口,但是如果找不到為什麼不在悲觀中樂觀起來呢?是的,任何時候都有選擇態度的自由,意義這種東西不過是支撐你活下去的理由,只要你願意隨便什麼意義都好,只要你樂意生存,意義隨之產生。


我是來吐槽一下呂娜版翻譯的- -

雖然只是少數情況,但是居然會出現這種關聯詞不搭配的低級病句...

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

翻譯還沒到完全讀不懂的地步,只是讀得很費勁,得看多三四遍才知道在表達什麼。

我上網找到英文原版的試讀,辭彙不太難,英文基礎好的去讀原版吧ˊ_&>ˋ


摘抄了第一段的「不一樣」寫在讀書筆記里了,謝謝!


推薦閱讀:

與精神病患者共同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
如何判斷你身邊的人是精神病?
《世說新語》: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原創】精神分裂症無法根治,必須終身服藥,千萬萬萬不能停葯
那一年,我在角落患過「精神病」

TAG:精神分析 | 精神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