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坊七巷嗎?對其現在的改建你有何看法?為什麼?


平心而論,絕大多數普通福州人對三坊七巷的關注程度都是在圍擋施工之後陡升的。在一切開始的時候,保護歷史意識不強,誰也沒有想到三坊七巷會被改到這個程度。歷史終將證明,福州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基本上每一個街區的改造都能做到高樓平地起,千米不留痕。【1】

三坊七巷裡只剩下極少數福州人和新晉富豪住著。老居民中沒錢補面積的,有不服的,就去那個羅漢山下的西園住宅區。其他的搬去五鳳蘭亭【2】三環外的羅漢山是一片「不夠福州」的地方,「羅漢山」這個詞,在福州話里居然不是連讀的。【3】而如今,如果你要去學習一些福州本土的民間手藝,你還非得去那片拜師。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標題裡面的每個詞語,都會讓你感受到現實的諷刺。【4】然而,慵懶而聽話的福州人,還是會安安心心地在裡面自得其樂。這裡就像福州的新天地,至於老天地什麼樣,就只能去丞相坊幼兒園聽家長座談,或者來羅漢山西園新苑聽吹拉彈唱。你現在去三坊七巷,吃好喝好最好。那些被李嘉誠傷透了心,政府不得不重啟修繕的歷史建築,很多沒開放呢。

所以說,萬象更新南后街,八閩正統羅漢山。

註:

【1】茶亭開發案幾乎對於福州的脊樑路——八一七路傷筋動骨,可以說徹底毀滅了茶亭騎樓商業街。此項目連同三坊七巷改造項目,都改變了福州人對於李嘉誠的看法。

【2】三坊七巷開發中,原先居民大體上有這幾條路:實力登天留下來;街坊一同去五鳳;我不差錢搬出去;實在不服羅漢山。

【3】福州話中,本地地名習慣聲母變化較大的縮略連讀。比如東街口(Dung gei kau &>&>&> Dungeiau);三叉街(San caa ge &>&>&> Sanaaye);南門兜(Naan muong dau &>&>&>Naanuonglau)。坐一下福州地鐵,你會聽到羅漢山福州話沒有連讀!讀作Lo han san而不是Loanlan,這代表羅漢山是作為「非本土專有名詞」存在的。

【4】衣錦坊、吉庇巷已經現代化開發了,三坊七巷景區說自己包含全部三坊和七巷,還是有一點勉強的。

【5】

歪詩一首獻上:

萬象更新南后街,人跡罕至茶亭站,

地鐵古迹冶山路,八閩正統羅漢山。

羅!漢!山!


改建前,沒什麼感覺

因為沒有太多細讀,所以當時覺得即使拆了全建成衣錦華庭也無所謂

改建後,極端不支持

走了一遭南后街,發覺整條長街就那幾種粗糙外觀的樣板外立面,古人的建築可不是這樣的千篇一律的。心想當年騎自行車路過的兩旁拆光的南后街今日還買了個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而其實際年齡還沒本人大,中國就這點文化嗎?後來又覺得覺得改就改吧,看人氣還不錯,至少南后街重新成為福州普通百姓休閑聚集的中心,即便是這種差強人意的效果。但是逐漸不少街巷被高檔餐飲會所侵佔,曾經處於城中最黃金的市景故地,竟然最終成為官商階層的私人領地,心裡十分不是滋味。從最本質的層面來看,這明顯是變相花納稅人的錢為權貴建娛樂場所。

包括這回的上下杭,覺得福州的城建一直都很粗鄙缺乏修養,或者說是缺乏對於福州文化的熱愛與理解。基本上國家文物部門批評的地方的一些毀建現象在福州都有實例。沒有經濟硬基礎又不重視文化軟實力這很糟糕。


受邀了。

這個我沒法評價,早期歷史街區保護規劃設計文本我從頭看到尾,確實寫得還挺好,

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和價值分析,在保護措施和改造措施上也考慮得比較全面。

現狀我沒看過,也不好說。


三坊七巷已經算是修繕得很不錯的古迹景區啦,很多建築的細節都修繕得很到位。

換我的角度來看,我覺得其實這也是一種趨勢,咱們都說歐洲城市的古迹街區保留得好,其實它們也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因為這些建築的用途都發生變化了:

它們過去是住宅,如今都成了餐廳、百貨公司、企業辦公室甚至酒店。

同理,三坊七巷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上下杭古鎮也是這個道理,它們的商業化比較明顯,不過這些都已經是政府部門所能做的全部了,唉,想想我也很心塞,只要建築的功能變了,原來的味道就保不住了...

泉州的老城區的確保留得原汁原味,可是去過的都知道,這裡的面貌和山區的縣城沒差別,髒亂差,道路狹窄,人車混行,建築的狀況都不太理想...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就是為啥修繕古迹時總要拆掉一部分?比如修繕煙台山、上下杭和三坊七巷這些地方?

這個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這也是沒辦法的。當年建這些房子時可沒有如今這樣的城市規劃,大家隨便建,只要有空地就可以建房子,結果就變成連成一大片的建築群,現在的縣城還有這個毛病,一堆的民房擠在一起,對吧。

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和妥善修復古迹這兩者真的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更何況在長期的居住時間裡,那些老住戶也沒有文物意識,他們在無形中破壞了老房子:很多住戶亂改亂修,有人還拆了不少舊物件或者隨意砌堵牆...

這些都需要引導,以前老三坊七巷裡面的幼兒園就是個例子,淚奔了...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現在政府部門在修繕這些古街區時,為了保證有足夠的空間鋪設地下管道和修建足夠多的路網保障通勤安全,消防車等能進入。大家只能選擇一個折中方案:

儘可能地保留那些位置和狀況都很好的建築,然後把其他房子拆掉,以此騰出空間來,同時禁止機動車輛進入。

不管怎麼說,如今的大好局面來之不易啊,現在上下杭、馬廠街還有煙台山都開始修繕了,這都是及時雨啊。


挺好的-----------這個觀點大概和很多人不同。

過去的三坊七巷看起來很好,住起來很溫馨,左鄰右舍很有愛,但是終究不像樣。因為我就曾經住過,木製結構為主,陰暗的室內照明,下雨天漏點雨,搖搖晃晃的樓梯,窄小的小房間。無論如何比不上鋼筋水泥建起來的房子寬敞明亮。

作為文物遺迹吧,總是被人破壞。美觀不美觀先不說,那些珍貴的東西卻逐漸被磨損掉了。

作為商業街吧,不成體統的大褲衩和歪歪扭扭的小窄巷,哪兒有商業的氣息。

老店是有的,但不見得換個位置,就把老店的味道換沒了吧?

其實,我們所愛的並非老街,而是老街給我們的記憶。

對於遊客來說,哪怕是粉飾的虛假的美麗,也強過真實不加掩飾的粗陋。那些大大咧咧的遊客裡頭,又有幾個是懂文化,來看文化的?無非就是湊個熱鬧。

實在不行還能去林覺民故居逛逛對不對,也差不多就是那個樣子了。


推薦閱讀:

福州是否有公益性的健身場所?
在720科技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熱烈慶祝「貝返加盟商培訓班9-1期」圓滿結束
中國式「比薩斜塔」——福州烏塔

TAG:建築 | 福州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