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們說要做自己,但是是做哪個自己?本我,自我,超我?

最近很困惑


轉發北大六院叢中老師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仔細琢磨琢磨:

人,真的存在嗎?

叢中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世界是物質的,是一種客觀存在。人類的身體,是物質的,是一種客觀存在。

那麼,人類的心靈,是一種「虛擬空間」,是一套符號系統。試問:這套符號系統,是一種客觀存在嗎?將這套符號系統拿掉之後,人類還存在嗎?人,真的存在嗎?

古代原始部落之間發生戰爭的時候,最初,打仗完全是拼實力、拼體力。後來,個別聰明人想到了「借刀殺人」、「離間計」等計策。兵不厭詐,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讓敵人摸不著頭腦。這樣的智力作戰方式,更容易戰勝敵人。結果,人類文明得到了發展,人類就成了所有動物中最會「作假」的動物。

原始人,當初沒有語言文字,如果他要問你是否想要吃蘋果,他就直接拿一個蘋果,推到在你面前,看你是否願意接過來。現代人有了文字元號,有了語言,他如果想問你是否願意吃蘋果,他手裡不用拿著蘋果,嘴上卻說「我這裡有蘋果,你想吃嗎?」實際上,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並沒有看到任何真實的蘋果。

我們小時候,幾乎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製作的,比如,用樹條子製作弓箭,用泥巴捏成坦克汽車等。現在的孩子,玩具槍都是從商店買來的、現成的,他們喪失自己製作玩具的創作過程和樂趣。更為現代的孩子,一歲多就用手指劃著IPad,所接觸到的都是虛擬世界中的圖像或文字,缺少了與真實物理世界的親密接觸。

符號系統,讓人們可以輕鬆地生活在符號所創建起來的「虛擬空間」里,可以創作出小說、電視劇,讓人們坐在房間里閱讀小說,讓人們可以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劇,躲在房子里盡情地去幻想,雖然心靈得到了極大的幻想式滿足,心理需要藉助符號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很遺憾,現代人最缺少直接的生活經驗。

現代人,從小到大,無法讀懂別人的表情,因為別人的表情都會是「作假」的,剩下的就只有聽別人對自己的語言評價,當老師跟家長說「你家孩子挺好的」,家長聽了就高興,孩子聽了就認為自己是可愛的。期末,孩子把考試成績和老師的評語帶回家,這些符號,就構成了孩子虛擬心靈空間中的自我存在(感)。

青島啤酒,瓶子里裝有酒,外面貼著「青島啤酒」的標籤。我們都知道,最重要的不是外面的標籤,而是裡面的酒。可是,當我們去購物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外面的標籤,如果瓶子上沒有了標籤,如果青島啤酒失去了稱謂它自身的名稱,我們就不知道瓶子里裝的是什麼了。每個人的姓名(名聲),如同啤酒的標籤。

每個人在內心把自己看作是「什麼人」,其實就如同在青島啤酒瓶子外面貼上了一個「青島啤酒」字樣的標籤,這標籤只是一個符號,絕不能等同於瓶子里的「酒」。同理,當個體把自己看作是「什麼人」的時候,其實就相當於是誤把「青島啤酒」的標籤當作是瓶子里的「酒」了。這時,人疏離或抽離了真正的自體。

人類的語言文字,甚至是計算機虛擬空間中的符號系統,阻擋甚至是切斷了人跟外部世界之間的直接聯繫;這些符號系統,同時也阻斷了人跟自身(內在人性)之間的直接聯繫。在人類普遍、方便、習慣地使用著語言文字、創造出一套虛擬心靈空間、精神世界、藉以表達人類自身的存在的同時,人卻失去了人自身。

人,真的存在嗎?


本我是慾望、超我是各式各樣的規則,本我與超我往往衝突,而這時候作為一種矛盾的調節自我出現了。

我想人要所做自己應該是一個調節了本我(慾望)與超我(規則)之後令自己感覺到不矛盾、舒適暢快的自我。

當然了,有時可能讓追求的自己並不是平衡協調後的自我,有時我想也可能這樣,一個本我主導的人受到了超我的干涉於是回到了本我,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做自己是回到本我主導的狀態,而另一些人則反之回到了超我所主導的狀態。


從世俗的角度來講,人是在世俗中生存的麻,恩,所謂的做自己,是指在自己的能力和自身條件允許的個人環境中,言行舉止等個人行為都符合大道理而又不違心不客套不言不由衷。


推薦閱讀:

如果想要系統地學習心理學,該怎麼讀書?
如何把內向的自己變得外向?
「後悔」在心理學上怎麼理解,是屬於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
【周日沙龍回顧】從「巨嬰國」與「空心病」談精神分析
父母的責任:幫助孩子發展,而非決定孩子的人生

TAG: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