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霸」在文言文中都被如何使用?

  「霸」字在文言文中可譯為「魄」。當霸字意思為陰曆每月之初始見的月光時,這個意義又寫作「魄」。

  例子:

  《說文.月部》﹕"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

  《周書》曰﹕"哉生霸。""今本《書.康誥》作"哉生魄"。

  段玉裁注引《正義》﹕"前月大,則月二日生魄,前月小,則三日始生魄。"一說,指月未盛明時所發的光。參閱王國維《觀堂集林.生霸死霸考》。

「霸」在文言文中都被如何使用

  ◎ 霸 <名>

  作名詞時可假借為伯。代指古代諸侯聯盟的盟主。

  例子:《孟子·離婁·丁音》:霸者,長也。言為諸侯之長。

  也可用來表示依仗權勢或實力橫行一方的人。

  例子:《紅樓夢》第四回:「無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

「霸」在文言文中都被如何使用

  ◎ 霸 <動>

  霸作動詞可表示為稱王稱霸。

  例子:《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

     漢揚雄《解嘲》:「子胥死而吳亡,種蠡存而越霸。」

  亦可表示為霸道,霸佔,有蠻不講理的意思。

  例子:《呂梁英雄傳》:硬把樺林山這座天生天化的東西霸成他自己的家產。

  也有文采或者某項能力特別厲害,超出常人許多。

  例子:《文心雕龍》:主佐合德,文采必霸。

  辨析:魄和霸。在周代金文月相術語中,「魄」字也可用「霸」字代替。如「既生魄」、「既死魄」可以寫成「既生霸」、「既死霸」。但「魄」與「霸」還是有差別的:「魄」可以指「滿月」,「霸」不能指「滿月」。因為「霸」雖然有「剝去人體全部衣服,使人露出全部軀體」的意思,但考慮到春秋「五霸」的每一霸都只統治了一片雖大但並不完整的天下土地,而有「國土殘缺」的意思,但不同於帝王,帝王統治的是全部「天下」。

  



推薦閱讀:

業字的部首是什麼啊?
葡萄成熟時
有關漢字的笑話有哪些?
一個國家的名字,三個字,最後一個字是南字?
《古文觀止-歸去來兮辭·並序》這篇文章中的文言現象是什麼?

TAG:漢語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