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碎葉丨所謂「發動機減制」的迷思

參加BMW摩托車中國的大篷車貴陽站活動時,遇上了關於所謂「發動機減制」的常見迷思。

因此,還是將此篇舊文再次分享出來。


上周收到了一個問題,關於緊急制動的討論。

基於我們的培訓經驗,這也是在實際培訓中經常需要騎士破解的心理障礙,所以還是大致的寫一下。

為了避免大家被渣畫風折磨,從美國摩托車安全基金會(MSF)的教材中截取了兩幅畫面做為補充說明。

必需要明確的前提是:在緊急制動的情況下,相較於正常行駛的制動減速,「制動距離」成為了「更重要」的目標。

就是說,要設法獲得儘可能大的制動力

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在制動時,包括普通制動和緊急制動,制動力究竟如何作用?

在所有地面依靠車輪驅動的機械上,向前的推動力只能來自於車輪

對於摩托車來說,絕大部分都只能來自於後輪

而向後的制動力,最主要的來源也只能是車輪,包括前後輪。

在前後輪之間,又以前輪為主

主要的原因是:在制動過程中,會發生因為慣性導致的重量遷移作用。

就是說,更多的重量作用在前輪之上。

依照MSF的數據,大約可以有高達95%的重量總和載入在前輪

只要制動力位於Kamm係數的臨界值內,

就是說輪胎沒有開始打滑時,自然是施加的重力越大從而獲得的制動力越大。

那麼在制動過程中,明顯前輪的作用要佔到最主要的部分。

我知道這時也會有「發燒友」提出來「蒼蠅再小也是肉」的理論。

就是所謂的「發動機減制也是有幫助」的說法。

然而客觀的物理事實是:

只要發動機沒熄火,後輪就只能向前轉動,無法在行駛中直接切換為倒檔。

所以,後輪仍舊要向前推動車輛

「發動機減制」,只是「用相對較慢的速度把車輛拖慢」而已。

——這就意味著一部分的制動力,要被所謂的「發動機減制」造成額外的消耗。

結果可能是:本來可能在10米完全停下的摩托車,又向前滑行了半米,撞在了障礙物上。

回顧對於「發動機減制」的迷信,必需考量產品技術的進化。

在「半本漫畫當車神」的時代,曾經有過5:57:3和8:2的不同方式。①

這即是Keith Code所談到過的,在他們裝有G加速感應器的訓練車上,人類的「上限」不及摩托車「上限」一半的狀態。

根源是對於制動時,尤其是緊急制動時的不安定感的恐懼。

「前輪容易鎖死翻車」,這是在你跌跌撞撞歪歪扭扭的漫長自學成才過程中,累積的頑固肌肉記憶。

在制動過程中,相較於易於發生轉動的前輪,與車身永遠位於同一軸線上的後輪則會提供更高的穩定性。

稍加訓練的騎士,在沒有裝備ABS的時候,也很容易對後輪鎖死造成的擺動進行控制。

例如慢速行駛時,如果使用前剎車很容易失控跌倒,而後剎車則相對穩定的多。

而在彼時,因為車輛來源及維護水準等客觀原因導致的機械缺陷,進一步的加重了這種恐懼。

因此便有了對於「發動機減制」的心理依賴。

至於ABS系統,則是解決平均水準的騎士對於鎖死臨界點有限控制能力的輔助設施。

或者說,現代ABS系統在實際操作的水準已經早已超越了平均水準的騎士。

畢竟,枯燥的繁反覆練習對於「素人騎士」而言實在是無趣的負擔。

但是,任何系統都無法解決騎士因恐懼導致的失控問題。

唯一可能,就是不斷的練習。

在不斷的練習中,用新的肌肉記憶覆蓋錯誤的肌肉記憶。

除此之外,別無捷徑與秘訣。


遺憾的是,在「何老師」已經離開BMW摩托車中國的騎行培訓工作之後,這個問題依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

所以,我將「後輪一定將車向前推動」做為一個簡單的Tips分享給了大篷車培訓師。

參考鏈接

①《半本漫畫去摩旅|騎行技術


推薦閱讀:

靈獸CB190護杠
神摩網|簡單而純粹,雅馬哈、本田改裝鑒賞(圖)
神摩網機車文化節蓄勢待發,這個你不得不看!
雅馬哈摩托車車怎麼辨別真假?
2018年春運正式拉開大幕,神摩網給您送一份摩騎返鄉寶典!

TAG:摩托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