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留不住,人間已白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漢 ? 曹操 ?《短歌行》

今天我們來說一位歷史上有名的老同志。是廉頗嗎?不是。那是黃忠?也不是。

是曹操。

曹操出生於後漢桓帝永壽元年(西元155年),因為父祖的關係(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曾任職太尉),小時候生活條件應當不差。小阿瞞的童年時光很快活,一如當下京城內的紅二代們——按照幾百年後的說法,我們可以把這類少爺稱呼為「衙內」。

這種出身,不說他是惡霸都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而曹衙內做「壞事」從不來單獨行動,他和自己後來的死對頭——袁紹袁衙內,在當時還是鐵杆哥們,兩人一天到晚勾勾搭搭,搞些惡作劇。

有一次人家結婚,兩人約著一起去搶新娘。搶出來以後,被人家追到一個荊棘地里,袁紹陷在裡面出不來。

曹操大喊,追兵來殺你啦!嚇得袁紹一躍而起,跳了出來。曹操開心的哈哈大笑,然後兩個人一起逃之夭夭。

年少輕狂誰都有,長大了自然會收斂。熹平三年(西元174年),曹操20歲(本文所提及年齡,均按照當時習慣為虛歲),在曹爸爸的關照下,曹操出仕了——用現在的說法,就是進入了公務員序列,出任洛陽北部尉一職,大約相當於如今的北京市海淀區兼懷柔區兼昌平區兼密雲區政法委書記。怎麼樣?我們現在一天說官二代們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升遷,但跟人家曹操比比,那真是拍馬難追(有史料記載,此時曹操的上官,即是洛陽令司馬防,也就是司馬懿的父親)。

人都有年輕氣盛的時候,曹操在北部尉的職位上沒待多久,就被下放到了地方——被派到頓丘當縣令。究其原因,可能是得罪了更大的權貴:他曾因當紅太監蹇碩的叔叔違反宵禁,直接將人給殺了。這樣做雖然在律法上沒有什麼錯,但打狗不看主人,總歸讓人記恨,因此被打發出了京城。

不過雖然是下放,但頓丘縣可不是一般縣。按秦漢制,人口萬戶以上的縣,其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稱縣長。陳群那天下聞名的爺爺,也只是太丘縣的縣長。而23歲的曹操,已經是頓丘縣的縣令了。

按照東漢戶均人口以及今古換算,頓丘縣大約相當於如今一個一百多萬人口的大縣,人口數大概是赫赫有名的正定縣的三倍以上。

幾十年後,曹操南征孫權,曾經跟負責留守鄴城的曹植說過這樣一番話:我二十三歲那年,已經在頓丘當縣令了。如今回憶起當年的行為處事,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如今你也二十三歲了,要好好努力啊!

又過了幾年,後漢中平元年(西元184年),曹操30歲。這一年,張角「黃巾起義」。好男兒志在四方,國家有難,曹操於是穿上軍裝走上戰場,開始了自己人生的軍旅生涯。這時的曹操還不像後來,還在一心一意的為了大漢王朝的長治久安而艱苦奮鬥。因為作戰勇猛,謀略過人,他軍功赫赫,在戰後論功時被封為濟南相——類似於今日一個副部級的濟南市委書記。

不過這個濟南相曹操也沒幹長,原因還是他又得罪了宦官,因此辭官回家。

(《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

(圖片來源於網路)


諸位看到這裡,一定會心生疑惑:陞官這麼快,還叫老同志?

嗯,到這裡的確不是。如果大漢王朝就此天下承平,那麼曹操在官員序列里就會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再過上十幾年,也就能位至三公,為人臣極品了。

但問題是,天下即將大亂。而這接下來的大亂,將徹底改變曹操的人生。

畫外音起:

「一個人的成功,當然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也要結合歷史的進程!」

後漢中平六年(西元189年),董卓進京,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帝,即後世所稱漢獻帝。轉年,曹操35歲,他於陳留散盡家產,起兵伐董,同道諸侯結成反董同盟,並以袁紹為盟主。

在把董卓趕出洛陽以後,反董同盟出現了內訌,曹操深感失望,於是自行追擊董卓,但結果卻損兵折將,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這部分內容,詳見文後鏈接。

後漢初平三年(西元192年),青州黃巾軍肆虐(應是黃巾起義後留下的殘餘部隊),曹操出兵討伐,收編了三十多萬人。這是曹操人生中的一次關鍵性機遇,史稱「魏武之強,自此而始」。而在這之前約半年,曹操的恩人鮑信聯合其他人,請曹操擔任兗州牧(對,就是自封的!)。之後又過了三年,興平二年,漢獻帝實封曹操為兗州牧。

(圖片來源於網路)

幾年間,曹操一直忙著和呂布爭地盤。兩人打來打去,中途曹操差點又死了一次,最終,把呂布趕到了劉備那裡。

這時,命運之神又一次眷顧了曹操,「迎立漢獻帝於許」。此舉讓很多原來無意於爭奪天下的地方實力派,都算是投到了曹操的陣營里。而在漢獻帝那裡,曹操「被」封了一大堆的官,算是成為了中央政府的實際控制人。時年,曹操42歲。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天下大亂,有了這些也只能算是雪中送炭,遠談不上是真的過上了好日子。接下來幾年間,曹操繼續忙不顛兒的到處升級打怪,先後剪滅了張燕、張揚、張綉、袁術,趕跑了劉備,又派鍾繇鎮守長安,穩住了西涼的馬騰和韓遂。

在這當中,因為自己行為不檢點,被人掃黃掃猛了,曹操差點又死了一次。

(圖片來源於網路)


時間進度條拖到了漢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這一年,曹操45歲。

為什麼要提這一年呢?因為他的好朋友——袁紹要來揍他了。

按理說兩人關係相當不差。早年間的交情就不用說了,反董同盟解散以後,兩人各自擴張地盤:袁紹在河北發展的頗為順利(這裡的河北是指黃河以北,包括冀、青、幽、並四州,而不是現在的河北省);倒是曹操過得相當狼狽。跟呂布相爭的時候,家小都找不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安置。這種時候,也不知道袁紹是實誠過頭了還是太老奸巨猾,他拍著胸脯和曹操說:讓弟妹帶著小侄子來我這兒,保證給你照顧的好好的,咱倆誰跟誰!

曹操當時已經是焦頭爛額,沒多想就準備同意。幸虧還是被荀彧給攔了一下。荀彧說:你送過去容易,接回來可就難了!以後要是和袁紹爭天下,這就是活脫脫的人質啊。

一番話嚇得曹操出了一身冷汗。

而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好朋友也有翻臉的時候。曹操自打起兵以來,一天安生日子都沒過過。現在剛剛有點起色,袁紹就來茬架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袁曹相爭,兵力對比並沒有《三國演義》里說得那麼玄乎,但差距也確實夠大。在官渡,曹操一度想要放棄,退回許昌固守,還好被荀彧又一次給勸止住了。而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曹操大勝,袁紹轉年病亡。

但這事兒卻沒完,袁紹還留下了一群寶貝兒子和一個外甥,都在河北。曹操前後花了七年的時間,才真正徹底的解決了這堆麻煩。

這時的曹操已經老態畢露,我們所熟知的《龜雖壽》就作於此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們可能更注目於曹操的雄心壯志,但請注意,這種雄心壯志的前提,卻是「烈士暮年」。而且這首詩的前四句,更是「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圖片來源於網路)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曹操最終平定了袁氏兄弟,返回鄴城。

這一年,他已經53歲。


鬥志昂揚的曹操並沒有做多少休息。轉過年頭,建安十三年七月,他便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死;九月,劉琮以荊州降。

隨即,曹操兵鋒東指,與孫權開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戰前,行為藝術家曹操登台來了一場中國文學史上光照古今的演出:釃酒臨江。在這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劇中,曹丞相歌唱了自己的新作《短歌行》,由此為我們揣測他的內心世界打開了一道門縫。

「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丞相覺得人生苦短。

30歲那年,逢「黃巾之亂」,自己開始領軍。到今年,已經54歲。二十多年的軍事生涯,讓一個年輕力壯的世家子弟,變成了如今的垂垂老者。

然而事功呢?

說起來卻著實苦澀。劉邦起兵的時候已經48歲了,但是人家運氣好,一年多以後秦國便滅亡,又過了四年,便消滅項羽統一了天下。還有劉秀,起兵十四年,也統一了天下。可事情到了我這裡,卻是這麼的慢!24年了,連北方都無法統一。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年!

「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緊迫感可能早已變成了一種厭倦。

五十多歲的人了,一統天下的榮光已經沒有那麼閃耀刺眼。想到這些征戰殺伐,會生出一種本能的逃避。

甚至於,是借酒消愁。

「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所憂者何?又為何不能斷呢?

「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我還是希望做大漢朝的周公啊,輔佐天子,一統天下。

一首《短歌行》,不過百餘字。但所有的話,能說的和不能說的,都在其中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然而,這一戰曹操最終還是敗了,而且損失慘重。

終曹操之世,他再也沒有考慮過一統天下的事。

首先,最好的機會已經過去了。劉備和孫權根基已穩,不可能再輕易翦除。

其次,更重要的,他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他和漢獻帝的關係到底怎麼處理?偌大的家業是留給子孫還是留給漢家王朝,自己到底是做周公還是周文王?如果留給子孫的話,留給誰呢?身邊這些一起征戰多年的猛將謀士,他們一個個態度如何,到底支哪邊?

所有的這些問題,他心裡都沒有最後的答案,但他已經54歲了,在那個年代裡已經算是高壽了,不能再等了。統一天下重要嗎?重要,但這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

歷史記載,赤壁之戰後,曹操的出征明顯減少。有兩次到了長江邊上,也沒打什麼仗就回去了。大一點的戰爭,大約只有三次,一次是馬超韓遂進攻關中,曹操出兵平定。後兩次是在漢中,先是收服了漢中的張魯,然後又被劉備搶走了漢中。

在這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漢中到手以後,司馬懿曾經勸曹操進擊蜀中。曹操的回答竟然是:人心苦不知足啊,怎麼可以得隴望蜀呢?!這一年為建安二十年(西元215年),曹操61歲。

  • 這些年之間,曹操大約忙了這麼些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 ,

「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曹操)為丞相。」

赤壁之戰也發生在這一年。

曹操時 54 歲。

建安十六年(211年) ,

征馬超、韓遂。

這一年,曹操57歲。

建安十七年(212年) ,

春,正月,「公還鄴。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58 歲。

建安十八年(213年),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

59 歲。

建安十九年(214年) ,

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

60 歲。

建安二十年(215年),

征張魯,得漢中而還。

61 歲。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 ,

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 。

62 歲。

建安二十三年(217年) ,

劉備攻漢中夏侯淵,曹操出兵救援無果,最終夏侯淵被殺。

次年,曹操退回長安,時年64 歲。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魏王曹操去世。終年 66 歲。

翻過年頭,曹丕代漢自立,延續四百餘年的大漢王朝滅亡。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我們順著時間線回顧完曹操的整個一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相較於其他歷史人物,我們對曹操的了解可能要更多一些,因為他喜歡文學的,有不少名篇傳世。從這些文章之中,我們隱隱能看到他的整個心路歷程。

早年討伐董卓的時候,

曹操這麼寫:「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對於大漢王朝的衰落,

他痛心疾首:「盪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對於百姓民眾,

他也有深切的關心:「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在河北翦除袁氏兄弟時,

他豪情萬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然而到了建安十三年的那個冬夜,長江畔,月夜中,在釃酒臨江時,他的心態卻已經變得如此蒼老!寫出的竟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我們常常能聽到一句話:年輕人有衝勁!如果你平時對這句話的感覺不是那麼直接,那麼在回顧完曹操的生平以後,相信你的感覺會加深那麼一點。年輕的曹操和晚年的曹操,已經完全不像是一個人,不管是心態還是進取精神,都完全在朝著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

早年的曹操,以削平軍閥為己任,連年征伐,衣不卸甲。但以赤壁之戰為界,他的人生被劈成兩段。赤壁之後,統一之夢已遙遙無期,而且,自己年歲已高,只能將精力更多的花在權力的歸屬問題上,再也無力像年輕時一樣,專事征伐。

不是曹操不願意,而是他不再經受得住歲月的磋磨。年輕的時候,當然想的是要創一番大事業,但年紀大了,想的卻是不要給下一輩人留下一個爛攤子。

你我其實也是如此。

二十歲時,人生無限;三十歲時,立業成家;四十歲了,就會多出很多的瑣事和牽絆;而到了五十歲、六十歲……

看看身邊那些快退休的人,哪一個不是抱著保溫杯,臉上帶著自嘲的笑:這一輩子呀,也就這麼過來了。

面對著這樣的老同志,曾經不免譏諷上幾句,看不起他們的混吃等死、拒絕進步。只有等自己的年歲也漸漸增長,才會明白他們也曾經年輕過,曾經血氣方剛過,曾經敢闖敢拼過,只不過是生活的重擔最終壓垮了他們,讓理想終究屈服於現實,讓年少輕狂最終變成了暮氣沉沉。

什麼叫歲月是把殺豬刀,這就是。

時光奔流不止,奮鬥還請趁早。

(圖片來源於網路)

- Review -

反董往事:那一年的曹操與孫堅

官渡之戰:每一個失敗都是必然

兵臨赤壁:一場緣起突兀的戰爭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

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TAG:曹操 | 三國歷史 | 資治通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