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ision Studio 初體驗

去年 InVision 對外發布了集界面設計與原型製作為一體的設計工具 — Studio, 五個月過去,終於收到內測邀請,體驗了一把「世界上最好的屏幕設計工具」。

Studio 啟動界面

從啟動界面就能看出 Studio 的核心定位:界面設計。值得一提的是 Tutorials 部分,同時承擔著介紹特性和新手教學的作用:響應式布局、動畫、頁面滾動。點擊 Tutorial 會打開一個設計文件,裡面提供了設計半成品與說明文字,按照指示操作,就能明白相應功能是如何生效的。

Animation Tutorial

比如上圖是「動畫」的新手教學,通過 3 步操作「點擊圖層 → 創建頁面連接 → 播放動畫」,就掌握了如何製作和預覽動效。這個過程中,既能學到功能用法,也熟悉了工具界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 Aha! moment 了。

學習完 Tutorial,用 Studio 試著做了一個 Demo。

Demo

https://www.zhihu.com/video/962809965739782144

體驗下來印象深刻的幾點:

  • 界面設計的部分絕大多數操作與 Sketch 一樣,幾乎沒有學習成本。
  • 支持不同精度的原型動畫,從簡單的頁面切換到跨頁面元素轉場;提供時間軸進行細微調整、自定義動畫曲線等;支持頁面滾動。整體功能與 Principle 類似。
  • 除了提供與 Sketch 類似的自適應布局,也支用百分比定義寬高。
  • 每個畫板可單獨設置網格和柵格參考線。
  • 提供黑白兩色主題,在視覺風格上比 Sketch 更扁平現代。

Studio 白色主題

不足的地方也比較明顯:

  • 對中文的支持還不成熟,無法顯示選定的中文字體。
  • 一些常用功能缺失,如圖片填充形狀、模糊效果,圖層複製粘貼、切片等。
  • 雖然支持 Sketch 文件導入,但目前有許多兼容性問題。
  • 宣傳片中提到的「設計系統共享」「生成代碼」功能暫時沒有看到。

導入 Sketch 時有很多兼容性問題

另外,用 Studio 設計界面時,我會下意識考慮每個元素在整個體驗流中的變化,而不僅僅局限於單個界面。這是我在 Sketch + Principle 的流程里沒有的感受。在之前的工具形態下,我會先設計靜態界面,再打開原型工具設計動態效果,而 Studio 整合了這兩個步驟,在設計界面樣式的時候,你需要同時考慮界面元素是如何變化的。

人創造工具,工具反過來也會影響人。Photoshop 時代我們著重關心設計圖本身的質量;Sketch 推出後人們開始製造周邊工具來銜接設計過程;而 Studio 的出現,似乎標誌著設計工具的重心由「關注設計圖稿」變成了「關注設計工作流」。

目前我們在設計流程中用到的工具

在現有的設計流程中,工具的使用仍是碎片化的。近幾年湧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針對單一痛點的工具,我們在流程中的某個節點遇到問題,然後挑選對應的工具來解決問題,但不同工具之間的協作並不順暢,工具與工作流之間仍然存在不小的鴻溝。

InVision 的野心或許並不限於取代 Sketch。從 Studio 這個名字也能看出,InVision 想打造的是一個可服務於整個設計流程的一體化工作室,而不僅僅是畫出一張精美界面的工具。

對於 Studio 後續會給界面設計師帶來什麼,我保持期待 ??

推薦閱讀:

如何運用網格構建優秀的UI設計
GUI 常用元素中英對照表 / 3. Toolbar
如何更有效學習《UI功夫》二 論設計任務等級簡介
2017年轉行學UI設計還有沒有前途?
交互設計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TAG:用戶界面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