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Econometrica上發表論文

這是本專欄的第 55 篇日記

昨天Joel Sobel來我校辦了個神奇的講座:AMA(Ask Me Anything) on Publishing。他說,之所以辦這個講座,是因為他發現大家現在對他寫的論文都不敢興趣,反倒是因為他在Econometrica做了很多年(好像是8年?)Editor加上更多年的Co-editor,大家都想聽聽他在論文發表方面的經驗…………

時間線

在作者把論文發給期刊後……

  • 工作人員檢查一些基本要求;
  • Editor拿到論文;
  • Editor把一部分直接拒稿(desk reject),然後把剩下的論文分給Co-editor(通常按照研究領域);
  • Co-editor把一部分直接拒稿(desk reject),然後為剩下的論文找referee審稿;
  • Co-editor因種種原因可能會更換referee;
  • ……時間流逝……
  • Co-editor結合referee意見決定是拒稿還是接收,或者R&R(Revise & Resubmit);
  • 作者收到發回的報告;
  • 如果是R&R,重新提交論文後,重複一遍上述流程;
  • ……直到最終拒稿或發表。

一些來自Sobel教授的補充:

  1. Desk reject回來得很快,一般在兩周之內;
  2. 有些期刊(如QJE)要求每個Co-editor接收論文時需要有另一個Co-editor也同意;(Sobel說自己就碰到過Co-editor表示「雖然referee和我都滿意但是找不到另一個人所以沒法接收」)
  3. 作者可以發信去詢問自己提交的論文進度如何,但是Sobel認為這通常沒啥作用(無論正面還是反面);第一次詢問可能有非常小的幾率發現你的論文沒有送到Editor手上,但第三次詢問基本上也不太可能讓referee審稿審得更快;總之,不要每兩周就問一次……
  4. 一般來說,每一輪(從提交到收到報告)有80%的概率需要4到5個月。

選擇Referee

選擇Referee的幾種方式:

  • 看引用的文章:假如你引用了X的論文,可以找X;最近Y也引用了X的同一篇論文,可以找Y;Z引用了你最近發表的論文,可以找Z;如此這般……
  • 個人的「關係網路」:你寫的是A領域的論文,Editor會去問一下同事或朋友誰也在做A領域;
  • 各種資料庫:由於互聯網發達了,現在只需要通過Google Scholar搜一下就能找到很多需要的信息了;

如何做出決定

在收到referee的意見後:

  • 如果referee的觀點完全一致,那沒問題;
  • 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完全一致,特別是推薦力度不同;

Sobel自己的經歷:

  • 60%的情況下,referee的觀點「基本完全一致」;
  • 剩下40%,有75%的最終決定服從嚴格多數;
  • 最後那些,通常是比如找了4個referee,意見結果是3對1,然後co-editor(自己也是該領域的)站少數那邊;

Econometrica大概的統計數據

Sobel特彆強調這些數據是他根據自己的經驗make up的……

  • 90%被拒(25%是desk reject)
  • 10%R&R(其中的70%最終發表)

被拒理由的分布:

  • 不適合本期刊(Not a good fit),佔25%;
  • 論文觀點不新穎、不激動人心(Not a striking idea),佔60%
  • 隨機因素,比如編輯犯錯,或者表述得不夠好(Poor exposition),佔15%

提交論文的策略

  • 如果不趕時間,那就投到你想讓它發表的期刊;
  • 如果趕時間,那就平衡考慮投到不同期刊接收的概率和所需的時長。

論文被拒有三大損失:首先是時間,其次是自尊心,最後是惹惱審稿人(annoying reviewers)。

當論文被拒,準備投下一個期刊時,牢記有很大可能會面對同一個審稿人;如果被發現你無視他的審稿意見,他會很生氣。所以,如果你是重新提交給同一個期刊,你可以不根據審稿意見修改,但是你要寫一封信說明為什麼不修改;如果你是提交給另一個期刊,還是盡量修改一下吧……

如何答覆拒稿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拒稿就是拒稿。只有在這兩種情況下,可以寫信給Editor:

  1. 拿回的報告中有嚴重的錯誤;
  2. 特別想要知道某些具體信息;

之所以不建議再去糾纏是因為:

  1. Editor和referee通常不願意承認自己犯了錯誤;
  2. 拒稿的原因比寫在報告上的多得多;

如何答覆R&R

首先,慶祝一下吧!然後……

  1. 儘快重新提交(除非你已經拿到tenure(終身教職)了),趁著editor和referee還記得你這篇論文;
  2. 你可以不按照他們的要求來修改,但是必須詳細答覆所有要求,並給出理由為什麼有些要求不合理/為什麼你這麼修改而不是那麼修改。

Sobel自己作為一個友好的Editor,在給作者發回報告時,通常會附上「使得論文能夠發表的充分條件」清單,作者只需要按照這個做行;如果不做這些,不僅有風險,而且需要額外的為自己的做法論證;但是也要記住,Editor和referee的意見並不總能讓文章變得更好,通常這些意見只是讓文章沒有變得更差。所以論文作者還是要自己做主,Sobel的建議是,改一點兒就好(twist a little),不要改得太過了……

「玩弄」系統?

比如說,把你希望成為referee的人列入致謝(acknowledgement)或者故意引用他的論文,或者反過來,降低那些你不希望成為referee的人被找上的概率?

Sobel的答覆:

  • 一般不會特意看致謝的腳註,但可能會注意到一些名字;
  • 確實會看引用了誰的論文;
  • 會建議referee說:如果認為自己和論文作者有特別的關係(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請主動拒絕參與審稿;
  • 如果referee審稿了,但是後來發現和論文作者有特別的關係,該referee的意見在做決定時會被打折扣;
  • 並不認為如果是另一個領域的研究者就能通過有選擇地引用的方式來糊弄自己;特別是如果並非自己熟悉的話題,通常會多做些功課。

年輕經濟學家常犯的錯誤

  • 寫的文章太垃圾(當然,不年輕的經濟學家們也經常犯這個錯誤);
  • 如果得到的結果很好,問題通常出在沒能迅速、清楚地傳遞最重要的信息,或者為什麼這個信息最重要;
  • 把太多東西塞到一篇論文里,比如一大堆robustness check或者model variation ;
  • 一種特別不好的行為:為了獲得反饋意見,提交明顯有錯/未完成的論文給期刊;(反而會給Editor和referee留下壞印象)

一點人生的經驗(未經驗證)

  • 表述得不好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特別是年輕的作者,會在這個問題上被放一馬;
  • 耍小花招通常得不償失;

回答現場提問:

提問1:手頭有JMP,先投top journal還是先上job market?

答覆1:確實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有top journal paper會幫助你拿到教職,拿到教職會使你的paper更有可能被top journal發表;但總的來說,建議先投:如果被拒,那麼反饋的意見能更好地幫助你應對觀眾提問;如果沒被拒,那豈不是更好?

提問2:引用並推翻了前人的結果,如果正好碰到他來審稿怎麼辦?

答覆2:首先還是希望大家相信經濟學家們的職業素養……如果真的很擔心這個問題,那麼應該在寫的時候就友善一點,不要用「推翻了前人的結果」而是說「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另外,如果你確信前人的結果是錯的,在寫一整篇論文反駁並試圖發表之前,先和對方聯繫一下比較好。

(Photo Credit: Barcelona GSE)


推薦閱讀:

英文學術寫作選詞要義
醫學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寫好論文Introduction你需要知道這些
發表論文晉級職稱
教師怎樣發表期刊

TAG:論文 | 經濟學 | 期刊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