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納須彌於芥子、一花一世界之說,其所指是對超宏觀、微觀客觀事實的描述,還是僅僅停留在哲學層面呢?
都不是。
佛教有它自己的語境。
我這裡說的哲學,是指從古希臘傳下來的這一路,其他的不算。
而對世界的描述,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是物理學的語境。
佛教既不是哲學,也不是物理學。那在佛教語境下的話,就既不是對世界的描述,也不是哲學觀點。
如果你要對佛教進行超出其原有語境的闡釋,那請注意到一個問題:這種闡釋還算不算佛教?一花一世界並不是一個花里有一個世界
而是當你感覺到花的時候,你也正在真正感受世界,於是你成為花,成為世界
當你能真正感受到花的時候,你處在一種與宇宙頻率共振的超級感受之中。。你感覺人就像花一樣,有含苞,有綻放。。而生命只不過是一次開花的過程
感受到花,並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在街頭花店感受到的花
真感受到花,人會剎那震悟:人他媽的其實也是花,人他媽的其實也是果,人也是樹,人也是根。。這種狀態接近本佛以前說過的「如果"狀態,如果是如來之後果。。。這是非一般的感悟,普通人得不到這種感受,是一種「天堂」感受
這種感受下,人會對凡有生命的東西都會有一種特殊親密,一種萬靈感受。。而你作為人類-----萬靈之長,你擁有知識,你不但感受到各種生命在你周圍,你也能解釋它們。。你感覺到極大的和平,但也非虛空
當你感覺生命像花,你在那一秒即擁有世界
歡迎來到花之世界
楞嚴經對平常我們所認為的「見」舉了幾個例子,從另外的角度思考見: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余。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見周圓,遍娑婆國。退歸精舍,只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檐廡。世尊。此見如是,其體本來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為復此見縮大為小。為當牆宇夾令斷絕。我今不知斯義所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吾復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云何為在。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面。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跡。是義不然。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佛教說的這種道理,與哲學沒有太多關聯。謝邀。
這兩句話出處不同。首先須彌芥子的概念出自【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第六,原文如下: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廣之座,於毗耶離城,無所妨礙,又於閻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諸天龍王鬼神宮殿,亦不迫迮。」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嬈魚?黿鼉水性之屬,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諸龍鬼神阿修羅等,不覺不知己之所入,於此眾生亦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眾生,樂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薩即演七日以為一劫,令彼眾生謂之一劫;或有眾生不樂久住,而可度者,菩薩即促一劫以為七日,令彼眾生謂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以一切佛土嚴飾之事,集在一國,示於眾生。又菩薩以一切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又舍利弗!十方眾生供養諸佛之具,菩薩於一毛孔,皆令得見。又十方國土所有日月星宿,於一毛孔,普使見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諸風,菩薩悉能吸著口中,而身無損,外諸樹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為害。又於下方過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恆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能以神通現作佛身,或現辟支佛身,或現聲聞身,或現帝釋身,或現梵王身,或現世主身,或現轉輪聖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眾聲,上中下音,皆能變之,令作佛聲,演出無常苦空無我之音。及十方諸佛,所說種種之法,皆於其中,普令得聞。舍利弗!我今略說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力,若廣說者,窮劫不盡。」
描述的是「不可思議解脫法門」這個概念。==== 答主私人原因不評論這部經典請體諒。
而一花一世界一直被誤傳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並不是好嗎!!!
原文實際上出自【益州嵩山野竹禪師後錄】卷二:
到拈花寺德解上座請上堂:昨年曾寓雨花亭,百接橋邊草色青,今日重來山更暖,誰知春在蓼花汀,若是妙德家風,普賢境界,不須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何也?衲僧門下總是展演之談曲,為今時不見道。春到上林芳草緣,鶯啼二月杏花天。
硬要把它和華嚴經扯到一塊,大概是因為華嚴經持有「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的圓融觀。至於華嚴天台二家所持圓融觀為何,我非顯宗信徒,不敢妄語。
至於什麼全息論。。。答主只能呵呵。。。這個問題還是留給科學家答吧= =【很大的東東可以站在很小的東東之上】說明啦好幾個觀點~~
【緣起空性】:我們的日常經驗總是帶有主觀色彩因此即是客觀也不唯一、【大象的本相】並不一定就那麼大~~、介子的本相併不一定就那麼小
【本自具足】:雖然我們日常經驗是不客觀的有染的、但是其中仍然蘊含有大象本相的全部信息、即我們的主觀經驗雖然是變形的但卻是無損(不增不減)的、因此一旦我們放下我執我們就立刻可以看見真相、因為真相是一直在那裡的~~把一粒沙子用顯微鏡不斷的放大看到的就是我們的宇宙,這個宇宙的運行原理就如同一朵花的開放結果,無盡的循環。
原子世界與宇宙的結構類似,而循環反覆更是多種宗教的教義,在此看來天地萬物歸為一本,無所謂大小里外。芥子須彌算是一種比喻,萬物都是相對的,而看法只存在於某一個時間點…
反正你們他媽也看不到微觀世界,我作為佛祖威望很高,隨便一忽悠你們不就信了
其實一花一世界並不是說花里有世界,而是佛祖作為一個大智慧者對自然的一個思考 ,為了告訴人們事件萬物的複雜性,至於佛祖是不是用佛力開天眼看到了夸克超弦克爾黑洞什麼的我們就不知道了是對事實的描述,也是佛能真是看到的世界。
請不要用過於理性的思維模式思考佛學問題,因為佛學本身是建立在感性和理性融合的基礎上。佛觀一碗水,四萬八千蟲。這裡面的蟲子,講的就是細菌病毒一類的微生物吧。古代人的科學技術和想像力都是很強大的,未必不是從物理層面來解釋這個世界哦。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你和大神之間,差的只是思維方式?
※哲學隨筆—從概念到存在
※《星際爭霸2:虛空之遺》里有什麼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呢?
※哲學的不堪——「人」與「哲學」
※勃學的可能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