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大腦-黃帝內經的高科技與精神

黃帝內經既講了具體生理上的心,又講了很抽象的心神。同時又能符合科學的驗證。

你知道心與大腦有什麼區別嗎?人的精神、意識究竟是什麼樣的?

耐心看下去。第三句就到大腦了。

黃帝內經中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1所以任物者謂之心

任的意思是擔任、負責、稱職。

《說文解字》說「符也。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所以,「任物」是合於、擔任、反應客觀事物的過程,也就是感知過程。

這個感知過程不僅僅是現代生理上的大腦的機制,在不同的文化里有著不同的解讀。

心有多大,就會裝下、反映多大的事物、世界。

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怎麼樣去認識世界,看世界。

2心有所憶謂之意

心憶念起來的東西叫做意。

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想起什麼樣的東西,去關注什麼類型的東西。

這就是意識。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思考什麼。

這只是你的心能想起來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東西你也能感知到想起來,只是你的心屏蔽掉了。

只會感知到一部分。這一部分也就是意識。

3意之所存謂之志

一個人的意識聚焦的事物,如果重複多了,就會形成記憶存儲下來。

比如一個人不斷的讀書,或進行某種模式的思考,或身體上的訓練等等。

保存下來的記憶、模式等等就叫志。

比如有的人就是很好強、或很善良等等,這就是一種志氣。

內經還有幾個概念:精舍志。腎藏志。精生髓。

也就是說,

志的宿舍在精。也就是說精是志的載體。

腎是藏精的。人的骨髓和腦髓是精氣生成的。

而眾所周知,現代的科學同樣認為人的大腦是保存記憶的主要器官。

但是卻很少人知道,

按照上面的道理,只要腎在進行藏精、轉化精氣的工作,人的記憶就在進行。

比如人在睡眠狀態,身體器官還在運行,也會有記憶。

睡眠記憶的新聞。

四、睡眠依賴性的記憶鞏固機制 | 生命奧秘?

www.lifeomics.com圖標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6-11/01/content_117585157.htm?

news.gmw.cn

同樣的道理,如果其他臟腑保有精氣,那麼事實上其他臟腑也是有一定記憶的。

人的五臟就是藏有五髒的精氣的。所以也叫五藏。

可以搜索器官記憶、第二大腦。可以驗證。

總之知道這個道理,還可以解釋很多現象。

又比如內經說「志傷則喜忘其前言」,

有的人健忘、喝酒斷片都會失去一段記憶。

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早就知道這些,真是高科技!

4因志而存變謂之思

動態的新的意識,和原有的保存的心理不斷轉化、相互作用,保存和轉變,這種過程就叫思。

所以內經又說,思傷脾。

因為脾主運化(能量、精氣的運輸,轉化,吸收),脾主思。

如果脾對精氣的轉化、釋放失常了,就像洪水泛濫,人的「思」也會停不下來。

反過來,如果因為外在原因,人的「思」一直停不下來,也會首先傷了脾。

5因思而遠慕謂之慮

因為思維的活動,對沒有得到的,遠離自己的東西開始嚮往、渴望、思念、依戀。

這一步叫做慮。

6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因為慮,開始運用身邊的事物,操作身邊的工具,研究處理事物,這一步叫做智。

舉個例子,

比如我忽然想吃東西,這叫

但是沒想好吃什麼,開始回想我昨天吃什麼了,有什麼可以吃的。這一步叫做

當別人開始提意見,吃這個不健康,吃那個很好,推動你去想一個「好看」、「舒服」、「健康"的東西,這就叫

我開始拿起電話找外賣,或者找路線找朋友去得到吃的東西,這就叫

現實里這幾步都是混在一起的,很難分開來。

可見內經對人的大腦的認識是非常精確具體的。

同時更要看到,大腦並不能等同於人心。人心還涉及神、魂、魄等等。

很多進行器官移植的人性格是會改變的。

現實中也有一些無腦人、裂腦人正常生活的例子。

當回到第一句「任物者謂之心」時,比較之下就會發現,

這樣的描述不是一種具體的視覺、觸覺感官方式,而是一種抽象、概括的說法。

所有能覺知到的事物,都是心的作用。

開始變得形而上了。

形而上的意思就是脫離具體形象,抽象出來的規律、道理,或不同事物共同的東西。

所以說形而上者謂之道。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神、煉精化氣等等都是看不到、很抽象、形而上的內容。

在道家那裡,當一個人的精氣神魂魄、能量很足的時候,按科學的方法來說,叫電波、磁場、能量場就會發生很多形而上不可思議的事情......

所以在中國文化里,要談到心,可要仔細看談的是哪一個層面的心了。

在佛教里,人心可以分為六根、六識等等。

在佛教《楞嚴經》里,人心也不僅僅限於大腦,也不僅僅限於身體。「七處征心」、「八還辨見」就是為了弄清楚心在哪裡。以為自己在修心,實際只是修衣服,修身體,鍛煉身體。

搞不清心在哪裡,所謂的修心也就無從談起。

附錄

器官移植為什麼會改變性格?神識存在於身體的哪一個部位?_kong2011sn_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

blog.sina.com.cn/s/blog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臟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是故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盪憚而不收。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月囷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

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恍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季夏。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是故用針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針不可以治之也。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

五臟不安。必審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謹而調之也。

更多資訊請添加我的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讀內經——何為營衛
以草木之心燃血肉有情之熱——艾灸
不是所有書都能叫做《經》——「字解《黃帝內經》」之一
張成老師:按摩這些穴位能緩解腎虛

TAG:意識 | 黃帝內經 | 精神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