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2017:中國電影市場十大關鍵詞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搬磚俠(來自豆瓣)

來源:douban.com/note/6513995

2017年已經過去,套用馮小剛在甲方乙方中的一句台詞:

201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回望過去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在遭遇了2016年的「過山車式」的票房增幅放緩之後,今年的影市一改頹勢。在《戰狼2》《羞羞的鐵拳》等爆款的助力下,2017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終於在下半年迎來了一次院線集體高潮,全年票房突破了550億大關。

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是位列十強的四部國產片,這四部電影也基本都是佔據在國產的三大檔期。六部進口片中,好萊塢影片依然風頭不減,還有一部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儘管市場不斷創造新驚喜,但在熱鬧之外,依然需要理性對待的華語電影市場的起伏與轉折。

伴隨著2017年《中美備忘錄》的到期和觀眾需求的多元化,進口片引進數量「擴量」成為大趨勢,推動國內整體票房的動力依然存在,作為全球第二大票倉的內地電影市場也將在未來繼續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

本文試圖通過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十個「關鍵詞」,來複盤2017年的華語電影市場。

壹·500億時代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20日下午6時57分,中國電影年度總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這個歷史紀錄僅僅用時324天——

內地電影市場正式進入500億時代。

圖片來自界面新聞的數據

2017年,內地電影市場在全國範圍內公映電影數量達到515部(刨除了在電影節期間展映的電影),年度票房預估在559.11億左右(含服務費),同去年的457億比,增長率預估在13.45%左右。

其中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有92部中外電影票房過億,國產片佔51部,引進片40部(含分賬片與買斷批片)。引進片冠軍是《速度與激情8》26.96億元,國產片冠軍是《戰狼2》56.81億元。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80%。

然而在全年票房高奏凱歌的背後,有一個現象是顯而易見的:

所謂的爆款、黑馬電影越來越少,但是,分眾化、差異化的電影觀眾越來越普遍。

此前只需要弄一個名氣大的IP,找幾個人氣明星,拍一些高大上的場景,拼幾個段子,就湊成一部電影,票房也能紛紛破億、破10億,這種現象在2017年基本不存在了。

鮮肉與IP不再當道

而另一方面,儘管國產影片創作質量明顯提升,全年最重要的三個檔期,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均在今年刷新了票房紀錄。

但是繁華背後也有不小的隱憂——

如果沒有檔期之便和《戰狼2》這樣的現象級黑馬的強勢拉動,整體大盤的增幅相比去年是基本持平甚至是下降的。

截止2017年年底,今年國內銀幕數量比去年增長30%左右,電影銀幕總數已達到5萬塊,是內地影史銀幕總數的最高峰值,同時還超越了北美市場總和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但在銀幕數增長這麼快的環境中,票房本身的增幅卻沒趕上銀幕本身。

理智地講,內地電影市場想要成熟起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國產電影只有持續發力,才能更好的迎接未知的未來。

貳·戰狼2

回顧2017年的華語電影,《戰狼2》絕對是最不能被忽視的作品。

《戰狼2》上映在七月份的下旬。在此之前的內地電影市場正延續著上半年的頹勢,以至於不少媒體寓言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將會重蹈去年的影市寒冬——

但一切都在《戰狼2》上映之後出現了逆轉。

從上映首日開始,《戰狼2》彷彿一顆深水炸彈一樣,瞬間引爆了國內觀眾的觀影熱情,繼而威力擴散到整個暑期檔。連續一個月牢牢佔據票房榜首位並最終以56.81億的驚人票房收官,成為全球電影票房前100名中唯一一部亞洲電影。

《戰狼2》創造的票房神話,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難有影片企及。

當我們試圖「馬後炮」分析這部現象級電影的時候,必須承認的是——

《戰狼2》或許並不是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但絕對是今年最值得思考的現象級國產電影。

它所引發的輿論交鋒,也已經遠遠超過一部電影的範疇,更是帶給內地電影市場的一種重要啟示:

01.華語重工業大片

對於國產電影來說,《戰狼2》是一部難得的高概念重工業大片。

在以往,國產片最賺錢的類型是虛構題材特效大片,拍攝最多的類型片則是國產青春愛情片。至於好萊塢擅長的科幻動作類型,在國產電影中成為一種真空狀態。所以,在和好萊塢商業大片的拉鋸戰的過程中,華語電影經常陷入難有還手之力的被動局面。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打造華語重工業大片無疑是必然。

以《戰狼2》為例,從工業水準來說,《戰狼2》在前期劇本、特效製作、拍攝技術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電影中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坦克對撞、軍艦火力全開、以及密集的槍戰戲+爆破戲等完成度頗高的鏡頭,這種火爆刺激的戰爭動作場面在此前的國產院線電影中是鮮見的。

儘管我們承認《戰狼2》在製作層面存在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吳京在《戰狼》系列試圖探索出一條國產軍事動作大片的野心與嘗試。

02.中國式商業大片

在《戰狼2》火爆的背後,更值得關注的是,影片為中國式大片的創作探索出了一種值得借鑒和學習的方向。

從技術層面上來分析,《戰狼2》遵循的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規範,但在價值觀和主題上卻立足於本土,尤其是它背後所承載的是強烈的愛國熱情。

《戰狼2》背後的愛國主旋律價值觀

事實上,成功的商業大片都具備呼應時代需求的主旋律屬性,好萊塢大片所做的,就是摸索出了一套將主旋律表達巧妙融合進商業類型片的創作方法。

而對於華語電影人來說,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和升級,電影的類型化創新更加頻繁也更加重要,《戰狼2》的表現應該會讓從業人員認識到中國式商業大片的潛力。

再往前回溯,早在去年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的成功之後,就可以窺見國內觀眾對於這類華語商業大片的接受度。而在今年除了《戰狼2》之外,還有一部同類型作品《空天獵》緊隨其後上映,此外還有明年春節檔即將上映的《紅海行動》。

《湄公河行動》

雖然這些電影或許還不能夠完全媲美好萊塢大片,但這些新類型的出現豐富了國產電影的內涵。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國產電影人開拓更多的電影類型,來促使國產電影類型化探索進一步豐富和成熟。

因為,只有多樣化的類型電影才能夠吸引多元化的觀影人群,帶動觀影人次的增加。

叄·電影產業促進法

今年3月1日,我國文化產業領域首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不僅在電影創作和保護、藝人行為規範等方面立了「規矩」,還加大了對票房的監管和處罰。

以此為契機,各級電影主管部門及文化執法機構針對電影市場中出現的瞞報票房等不公平競爭行為,進行了大力整治。不少業內人士表示:

《電影產業促進法》將為我國電影產業走入法治時代,並向電影強國邁進提供了政策引導與法律保障,同時促進中國電影產業更加規範、健康發展。

此外《促進法》還規定了,電影放映可能引起未成年人等觀眾身體或者心理不適的,應當予以提示。儘管很難說這是內地電影「分級制」的開端,不過,《促進法》實施後的確給了影院以及發行方對於「給予觀眾指導」給出了明確的法規支持。

比如:

今年上映的進口影片《金剛狼3:殊死一戰》和動畫電影《大護法》便做了自主分級,提醒未成年觀眾需要在家長陪同下觀看。

《大護法》建議十三歲以上觀眾觀看

如果按照十九大的精神來理解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那麼現階段國產電影市場的矛盾在於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觀影需求與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內地電影產業之間的矛盾關係。

因此,只有對不平等的競爭和市場行為進行管控,才能讓更多的好電影在品質保證的情況下,有更好的票房成績。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從法律的角度提升了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不管是對於市場還是政策,都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

肆·洗牌

儘管2017年的電影市場經過去年的「觸底危機」之後,終於迎來了今年的回暖,但票房增速放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對於國產電影公司來說,今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

2017 年傳媒板塊持續回調,年初至今傳媒板下跌了約24%,處於整個市場的末尾,且為連續兩年跌幅最大,甚至有媒體稱2017年為:

國內影視行業洗牌年。

透過光鮮的大銀幕可以看到,中國的電影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儘管全年500餘部電影,但由於普遍缺乏爆款作品,電影公司普遍陷入業績增長停滯——

即使是曾經的五大民營影視巨頭,在今年同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01.華誼

在過去幾年裡,圍繞在華誼兄弟這家國產影視巨頭周圍的關鍵詞是「去電影化」,更多的是作為項目參投方出現,主控作品並不多。不過依靠著兩部10億級作品,華誼在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總算交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首先是引進印度劇情片《摔跤吧!爸爸》,以12.99億的成績成為華誼控股的華影天下的首秀。其後是年末馮小剛對賭協議之下的《芳華》經歷了一波十三折的改檔事件之後,卻靠著口碑衝破10億票房大關。

但除了這兩部大賣作品之外,華誼在今年已經拿不出更具有影響力的作品。

除了《絕世高手》勉強過億,其他幾部影片《瘋岳俏佳人》、《美好的意外》、《少年巴比倫》票房加起來也就8500萬左右。至於年底上映《前任攻略3》如果能延續之前的票房走勢,於華誼則是2018年一個好的開端。

02.萬達

至於一向財大氣粗的萬達影業則略顯低調,沒能在2017年的電影市場上多「實現幾個小目標」。除卻萬達集團本身在今年遭遇的海外併購危機,和上半年一系列的資產出售動作,萬達影視今年的片單也有些差強人意,主控項目在大檔期「隱身」。

票房最高的《心理罪》、《記憶大師》均徘徊在3億上下,《父子雄兵》、《決戰食神》、《綁架者》和《十萬個冷笑話2》加起來也不過4.75億左右。

而在引進片中,萬達收購的傳奇影業和騰訊影業再次合作了《金剛:骷髏島》,萬達影視參投了《神奇女俠》,但這些項目對萬達的助力依然有限,這些作品在內地的票房和口碑都沒有完全匹配萬達應有的「身價」。

03.光線

一直以來,光線傳媒都堅持「內容為王」,但相比過去幾年,光線在今年沒能創造業界奇蹟。

暑期檔被傳言錯失《戰狼2》,選擇8億保底《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國慶檔的《縫紉機樂隊》票房吊車尾,結果未能複製《煎餅俠》的10億奇蹟。至於《春嬌救志明》、《緝槍》這些中小成本影片影響力也屬平淡無奇。

缺少「爆款」作品加持的光線,在今年僅有一部王寶強的《大鬧天竺》依靠著春節檔便利而超額完成任務,此外改編自東野圭吾原著小說的《嫌疑人X的獻身》用5000萬的投資換回4億票房倒是為光線的IP戰略挽回了一點業績。

在IP策略越來越難以奏效的未來,或許光線傳媒需要在今後影視投資方向上做一些調整。

04.博納

同樣以發行起家的博納影業,在2017年的表現也相對平淡。從今年博納的片單來看,仍然是圍繞兩大戰略方針:

依託香港導演,同時背靠紅色主旋律。

票房最高的《殺破狼·貪狼》5.21億,第二名《拆彈專家》4億票房,卻沒達到6億的盈虧線在,另外三部影片《蕩寇風雲》、《明月幾時有》、《夜色撩人》加起來才1.32億左右。

而集合了大票流量鮮肉吸精的主旋律影片《建軍大業》最終成為了《戰狼2》的陪襯,博納作為排名第二的出品方,基本只能是「賠本賺吆喝」。

05.樂視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樂視影業在今年遭遇了不小的危機,並更名為「樂視新文娛」。

內部風波不斷的樂視影業在2017年出品的電影有11部,然而真正由樂視主控的卻只有四部。此前的《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推理筆記》、《「吃吃」的愛》等紛紛撲街,更要命的是,本已被賈躍亭「掏空」一半資產的樂視影業,年底又被《奇門遁甲》補了一刀。

由袁和平導演、徐克監製的《奇門遁甲》的製作成本達到2.5億,是樂視在今年投資最大的電影項目。然而截止目前票房不足3億,回本的任務相當艱巨,這無疑讓正處在風波中的樂視新文娛雪上加霜。

06.北京文化

除了老牌民營巨頭的頹勢,今年的內地電影市場湧入了不少攪局者,這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後起之秀——北京文化。

回顧過去幾年,北京文化在電影方面的動作並不多,但是卻製造了不少爆款。2014年,北京文化5億保底寧浩導演的作品《心花路放》,最終影片斬獲11.6億元票房,北京文化也因此一舉成名。而今年,北京文化再次創造紀錄,8億元保底《戰狼2》,如今這部電影的內地總票房已經突破54億。這意味著,僅在《戰狼2》一片上,北京文化獲得的收益分成將是上半年營收總額的近2倍。下半年,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陳國富監製的《二代妖精》,背後都有北京文化的身影。

此外,還有《功夫瑜伽》背後的耀萊影視、《羞羞的鐵拳》背後的開心麻花,以及背靠BAT的互聯網影業巨頭們正蓄勢待發。從今年的電影市場來看,不乏各路人都來「摻一腳」的現象,傳統意義上的大的電影公司很多正在失去壟斷地位。

市場格局遠未定型之時誰能脫穎而出依然是未知數,2018年或將迎來新一輪市場洗牌。

伍·非英語片逆襲

自從1994年引進第一步美國大片以來,經過近20年的商業化運作,中國電影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在過去的20多年當中,內地電影市場一直是好萊塢電影和華語片兩分天下,而好萊塢電影的票房往往是碾壓式地超越其他類型片非英語電影很難有立足之地。

《摔跤吧!爸爸》

然而就在今年,一些非英語電影接連取得口碑與票房雙贏的成績。

除了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也給中國電影人帶來了新的"思考":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今年現象級的批片了,憑藉著口碑逆襲市場,最終拿下拿下近13億票房。此外,還有泰國的另類校園青春片《天才槍手》2.7億票房,來自西班牙的懸疑審片《看不見的客人》票房1.72億……

這些黑馬電影中,很多來自美國之外的地區。

《天才槍手》

從這些非英語電影的熱映,可以看出,中國觀眾對有內容有演技的電影是買賬的。很顯然,市場需要更加新鮮的血液,而小眾口碑片在影片的質量、新鮮度都足夠優秀的前提下無疑給觀眾帶來了更新穎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與美國批片版權動輒1000多萬到2000多萬美元的高成本相比,一些小語種批片的引進版權費相對比較低廉。

由恆業影業引進的《天才槍手》、《看不見的客人》的版權費僅僅有50萬美元,便順利拿下了累計超過4.5億的票房,而今年創下印度片內地票房紀錄的《摔跤吧!爸爸》引進版權費據悉也就500萬人民幣左右。

如果折算利潤率,這幾部電影比今年的最大爆款《戰狼2》都高。

《看不見的客人》

曾經無人問津的「小語種批片」如今成了某些公司的「金礦」,或許會在短期內促使國內片商們開創尋找優質非英語電影的時代。

在2018年,內地電影市場很可能會出現各國家、各類型、各風格的優秀作品百花齊放,批片發行優質非好萊塢電影或將成為未來一兩年國內片商爭搶的熱點。

陸·鎖場

在2017年8月之前,大概不會有太多人了解鎖場的概念。

隨後,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演了一場「鎖場風波」,給吃瓜群眾掃了盲。

電影《三生》作為楊洋挑大樑的首部大銀幕作品,儘管口碑不佳,豆瓣評分只有4.0分,但粉絲們為了助自家愛豆一臂之力,可謂操碎了心。在電影預售期間,粉絲們經過精心籌劃,對重點影院進行了大規模「鎖場」。

在粉絲群內部的「公告」上,是這樣解釋「鎖場」的:

在影院放出排片後,第一時間購買空場次的電影票,把場次『鎖』住。這樣電影院就不能撤銷場次或換場,以保證影片排片。大量鎖場可以給影院傳遞一個『這部片子很受歡迎,需要大量排片』的信息。

粉絲鑽了市場規則的空子,電影院索性也不遵守商業契約精神了,於是一些影院以設備故障等理由臨時取消放映。但粉絲們也有自己的「對策」,就是拒絕退票,並表示如果退票將投訴影院等。

然而粉絲們的熱情終究沒有挽回愛豆的票房,《三生三世》最終以5.35億票房收官,遠低於此前片方的心理預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在過去幾年,票房造假的話題幾乎是老生常談,其中的「幽靈場」這樣的市場現象也早已被人所熟知。此前的《捉妖記》、《港囧》、《葉問3》被質疑與之有關,也令高票房成績蒙塵,引髮網友熱議。

但像《三生》上演的粉絲與影院之間的較量,應該是電影史上破天荒的一次大戰了。

「電影鎖場」是網路時代遇到的新問題。

由於在線票務平台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利用網路購買預售電影票,部分熱門電影,甚至有可能提前大半個月開啟預售。也正因此,票務平台雖然方便了觀眾購票,卻也使得大規模「鎖場」這種不良現象成為可能。

「鎖場」和「幽靈場」一樣,本質上也是在破壞影院的正常排片的惡意行為,在粉絲得意洋洋「鎖場」的背後是電影院蒙受巨大損失。從長遠來看,鎖場只能是破壞了行業秩序,阻礙中國電影市場的正常生態,註定只能成為電影市場的一股泡沫。

另外,對於那些主打粉絲經濟的國產電影片方們來說——

粉絲的熱情終究很有限,想辦法提高影片自身的質量才是硬道理。

柒·進口片遇冷

2017年內地票房排行榜中,票房過10億元的15部影片中,進口片有9部,其中8部為好萊塢大片。從數據來看,進口片雖然風頭不減,截止12月31日,今年內地共有89部引進片上映,累計進口片票房為260億,佔比46%,相較於去年基本持平。

截圖來自藝恩網

縱觀全年引進片份額,佔據票房榜首依然是來自好萊塢六大製片廠(現在已經只剩五大了)的分賬大片,還是系列大片佔據主場,超級英雄、動作、科幻、動畫幾個老樣重複來。而另一方面,儘管好萊塢的超級大片在內地依然吃香,但在口碑上卻開始出現回落。

在2017年,有多部原本被看好的美國大片在國內遭遇了票房滑鐵盧。

好萊塢的分賬大片中,也僅僅出現了《速度與激情8》最終突破20億票房,至於此前備受期待的《變形金剛5》(11.29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4.77億)、《正義聯盟》(6.89億),都未達到此前的期望值。

國內觀眾對於進口爆米花電影的審美疲勞從各個方面表現出來,好萊塢大片的模式化,太多的系列續集、重啟、翻拍已經很難令觀眾感到新鮮感。隨著內地電影市場逐漸成熟的大環境和觀影習慣,「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樣的現象正在逐漸轉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美簽訂的《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即將到期。

按照《備忘錄》的要求,在2018年將開放更多的進口片配額,但具體放開到什麼程度暫時還無法定論,畢竟這還得看中美雙方的「討價還價」。

目前中國每年上映進口分賬大片為34部(其中20部為普通分賬,14部為特種分賬,主要是3D和IMAX電影),製片方的分賬比例為25%。一旦開放更多進口片名額,會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尤未可知。

但站在樂觀的角度來講,對於尚處在發展階段的華語電影市場來說,閉門造車的時代早已過去,逐步開放早已是必然。

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仍然需要好萊塢大片所帶來的持續支撐,而好萊塢更需要中國市場和資本的投入,如何在競合中保證商業利益與自我提升成本的平衡,這將是一場長期的博弈。

捌·網大精品化

2017年的院線市場仍然一片紅火,與此同時,曾經在過去兩年當中爆髮式發展的網路影視行業卻正在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期。

回顧最近兩年,中國網路影視行業發展迅猛,根據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早前發布的《2017中國網路視聽研究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有1.7億付費會員。比起2016年底的7500萬足足多了近1億,可以說網路付費的時代已經到來。

用戶願意為優質的精品網路影視資源付費,而網路平台內容的寬泛也滿足了觀眾在院線之外的視娛樂需求。這也促成了網路大電影的迅猛發展,短短兩三年,網大數量成數百倍增長。

但在網大泛濫的同時,也飽受著各類詬病。

在過去,網大的主流一直都是「軟色情、暴力和妖魔鬼怪」,以各種噱頭吸引眼球,但製作水準大多低劣業餘,被認為很low,這樣的情況從2017年有了一些改變。

經過這兩年的混戰,網大行業已經基本完成了精品化進程的第一步,逐漸開始受到來自審查制度的規範並逐步趨於理性發展。今年6月份,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通過了新的《網路視聽節目內容審核通則》。通則中對內容導向、內容審核標準等作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這意味著,網大、網劇正在告別「粗製濫造」,越來越多的精品網大開始在視頻網站興起。

相較於傳統院線電影的創作限制之外,網大具有低門檻,製作周期短,創作自由度更高的特點,因而相比院線電影更容易出現黑馬作品。

在今年,已經出現了不少高成本和高概念的網路大電影(就過去的網大市場而言),其中不乏像《哀樂女子天團》、《海帶》、《孤島終結》這樣的精品之作:

《哀樂女子天團》圍繞打造「殯葬界第一女子天團」,將不為人所熟知的殯葬業與花樣搖滾少女團體結合,強烈的反差產生戲劇張力十足的荒誕喜劇效果。投資僅有幾萬塊的獨立科幻電影《海帶》則用好萊塢最擅長的外星入侵的故事設定,延伸到對邊緣人群的重點關注。

這些創意取勝的精品網大表明網路影視行業正在向規範化、專業化、精品化的新時代邁進。

除了口碑外,網大的經濟效益也有顯著的提高。

最典型的例子是由短視頻製作轉變而來的《陳翔六點半之廢話少說》以150萬的成本獲得了1235.3萬的累積分賬,投資回報率高達823.5%。而就在今年的9月,愛奇藝聯合貓眼專業版APP推出了網大日票房數據統計,這也成為繼電影票房統計、網台劇收視和點擊統計之後,網大首次有了自己的明確的每日數據統計。

此舉打破了之前網路平台對數據的壟斷,網大分賬票房正在透明化。

儘管當下的網路電影市場依然良莠不齊,但是隨著網路大電影發展進入深水區,讓網大市場的准入門檻越來越高,能上牌桌的玩家越來越少。

擺在網大電創作者面前的難題是如何擺脫人們對網大的既有印象,不斷做好深度開發和精細化製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玖·文藝片回暖

今年的11月份,獨立導演張內咸在微博上寫紅了一個非典型影迷「重慶梅梅」的故事。儘管只是一個微博段子,但在故事背後卻透露出一個令人深思的現實。作者借陪酒女之口說出了「中國藝術片的的困境」——

影院少,排片少,有觀影需求但是得不到釋放。

藝術電影的生存困境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在以往,藝術電影的排片率低,已經是行業默認的規則,一些有藝術價值的電影甚至經常遭遇院線一日游。

然而從今年開始,一些小眾文藝片逐漸開始有了票房,藝術電影市場逐漸出現一些回暖的跡象,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增長顯著,這似乎隱隱透露了國內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出現了不同領域的觀眾需求。

在這種觀影風氣推動下,不少曾經被認為是賠本賺吆喝的中小成本藝術電影迎來了市場春天,取得以往不敢想像的成績。

首先點燃藝術市場信心的是導演張揚的《岡仁波齊》。

作為一部沒有明星大腕,講述普通藏民朝聖的小眾影片,卻在同期《變形金剛5》的壓力下,最終靠著長線上映完成了這場看似不可能的藝術朝聖之旅,最終斬獲1億票房。對於一部文藝片來說,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類似的案例還有江一燕出演的極限探險片《七十七天》,同樣是靠著長線口碑發展,最終逆襲。

此外還有文晏執導的《嘉年華》,因為題材涉及性侵兒童,加上上映之後趕上三色幼兒園事件的發酵而受到熱議,隨後經過影評人的口碑引導之下排片量不降反增,最終票房收2212萬,成為內地藝術電影照進現實的一次經典案例。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2017年,一些紀錄電影也突破自我,在市場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這當中最為典型的作品是一部講述慰安婦的紀錄片《二十二》。

該片是中國首部獲得公映許可的「慰安婦紀錄片」,導演郭柯用紀錄片的形式,揭開歷史的傷疤,見證「慰安婦」的生存現狀。這部製作成本200萬元、宣發成本1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得到了眾多圈內人士的自發支持,從首日排片僅1.5%一路逆襲,綜合票房高達1.7億元,成為國內第一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地球:神奇的一天》和《重返·狼群》這兩部紀錄片靠著口碑,也分別獲得了4547萬和3293萬的票房。

以上影片題材相對冷門且在沒有高成本、高宣發的前提下,完全憑藉自身過硬的影片素質俘獲了觀眾、贏得了市場。同時也讓大眾看到——

我們的市場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觀眾,文藝片逆襲不必再靠"哭窮下跪",而是靠觀眾的口碑。

支持藝術電影的觀眾遠非小眾,只是缺乏足夠出色的作品。

拾·撤檔

回顧2017年國產電影的檔期之爭,不能忽視的一個關鍵詞是「撤檔」——

而最為典型的無疑是今年國慶檔的大規模撤檔事件。

2017年的國慶檔風詭雲譎,先是不少大製作的國產新片一窩蜂地湧入這一檔期。

根據不完全統計,原定於今年9月30日上映的新片數量,最高峰時竟然達到了18部,一度讓今年的國慶檔被譽為:

史上最擁擠國慶檔。

然而就在院線經理著急如何排片時,國慶檔卻出現了大規模撤檔。這其中既有備受關注的《芳華》、《心理罪城市之光》,也有不那麼有名氣的《君子道》、《閨蜜2》等影片,最後都由於種種因素,或許也是考慮到競爭太過激烈,先後撤出原定檔期。

在國慶檔大規模撤檔事件中,馮小剛的《芳華》應該是最讓人意外的。

該片在開拍之初,就喊出「定檔十一」的口號,各種宣傳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臨近上映之時,馮小剛也帶著演員們各處跑路演,影片預售甚至已超過4萬場,卻在距離上映只有五天的時候突然「被迫消失」。導演馮小剛本人在第二天的上海發布會上更是淚灑當場,卻未能說明究竟為何撤檔——

畢竟這是一部已經過審拿到放映龍標的電影。

事實上,這不是馮小剛第一次遭遇撤檔危機了。

去年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由於題材敏感同樣撤出了原定的9月30日國慶檔,一直延期到11月18日才得以上映,而再次上映時——

據說影片因為審查的原因被減了60多處。

如果我們再細究下去,回顧近些年撤檔的電影,不難發現導致它們最終撤檔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一種是審查限制,被迫撤檔。比如:《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無人區》、等;

一種是片方自發行為,主要是為了避開競爭,選擇更有利的檔期上映。比如:《閨蜜2》、《降魔傳》等;

此外還有一種突髮狀況,審查過了,之後又因為某種政策原因,臨時叫停撤檔。比如之前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李安的《色戒》以及最近的馮小剛的《芳華》等。

而在上述三種情況中,又屬第二種最為常見,當然這種情況在熱門檔期中尤為普遍,歸根結底是為了獲取更大利益,也就是「為了錢」。

從內地電影進入大片時代開始,國內片商便有了檔期的概念,熱衷於在熱門檔期扎堆上映,以求分得市場蛋糕。從早期的賀歲檔、暑期檔,近幾年的五一檔、情人節檔、光棍節檔等檔期,甚至出現了專門的檔期定製電影以迎合市場需求。

但是,熱門檔也註定競爭更加激烈,排片很可能遭遇強敵的擠壓,而陷入尷尬地位。

國慶檔之爭

以最近三年的國慶檔為例,即使在當下內地觀影人次逐年增多的情況下,實際依然只能容納四部電影——

前四位「種子選手」強勢瓜分八成甚至九成以上的票房,而在檔期票房第四名開外的,只能統統淪為「票房炮灰」。

所以,撤檔並不能解救一切票房危機,優質的內容與作品本身的口碑依然是最直接影響電影票房的作用。

另一方面,必須提及的是,除了以上原因之外,今年還有一批不知名的三無電影也加入了撤檔大軍——

這些電影往往都是在票房口碑撲街之後,打起了撤檔的幌子作為片方的遮羞布。

比如:

根據絕版禁書改編的《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上映4天後因票房失利,緊急撤檔;

劉鎮偉新片《你往哪裡跑》上映5天票房75萬,宣布撤檔;

《了不起的小傢伙們》,上映三天總票房僅10萬,宣布撤檔;

以及,——

創下豆瓣史上最低分記錄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上映5天後差評如潮宣布撤檔,目前已改檔2018年大年初一……

是的,這些振聾發聵的作品,在2018年隨時都有可能捲土重來,請謹慎避讓。


總體來看,2017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正處在一個轉型期。

從上述問題的討論可以看出,在輝煌數據的背後,行業的天花板隱隱可見,畢竟《戰狼2》這樣的票房大鱷並非年年都有。

如果說過去的中國觀眾還停留在對好萊塢大片的艷羨和對國產電影的妄自菲薄階段,那麼從今年開始,中國觀眾已經轉變為優質影片的鑒賞家、中外爛片的批評家。觀眾的口碑,成為影片致勝的關鍵。

對於仍處在飛速發展期的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隨著觀眾觀影經驗豐富和審美能力提升,優質的敘事和精良的製作成為電影能否受歡迎的關鍵,「內容為王」在未來絕不僅僅只是一句空話。

最後,2016年的年度盤點戳鏈接回顧——

《溫故2016:中國電影市場十大關鍵詞》。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迷影映畫】(ID:miying1994)

weixin.qq.com/r/RDu3r0f (二維碼自動識別)

PS:1.本文部分數據、圖片、資料引自網路。

2.由於拖延症發作,這篇年度盤點拖到了2018年的第一天才弄完。給大家拜個晚年了,抱拳了,老鐵們!

推薦閱讀:

C&EN盤點2017年最酷化合物
2017年綜藝節目傳播影響力報告
年終歲尾,寫寫年終盤點的套路。

TAG:中國電影 | 華語電影 | 年度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