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灣73年紀】一個柱島提督在萊特灣

作為艦隊Collection遊戲中柱島鎮守府的一位女提督,2017年的夏天,我帶領我的姑娘們從柱島啟程突破了馬六甲海峽,沒經過多長時間的休整便突入了狹窄的紅海,之後的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一番苦戰後我和我的姑娘們在北大西洋斬殺了強大的歐洲棲姬,在品嘗勝利的喜悅之時,我也在為一位在上個世紀前同樣來自柱島的提督感到可悲,同樣是在一個夏季,他和他的艦隊突入了一片註定不凡的海域-萊特灣。

夏活E7斬殺未遂圖。。。雖然之後還是斬了(??ω?)?

回顧60多年前的萊特灣海戰,舊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孤注一擲、美國護衛驅逐艦的英勇頑強以及栗田謎一般的撤退,都是那麼地令人不解和著迷。

熟悉海戰史的必定記得,艦隊通訊的不暢以及情報的錯誤是如何使得傑里科與日德蘭的勝利失之交臂。在廣闊的大海上,指揮一支大規模的艦隊進行聯合作戰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然而軍令部在考慮「捷一號」作戰的時候,則明顯忽略了這個影響海戰勝負的關鍵因素。他們將本就龐大的艦隊將分成4支,從不同的基地出發,經過不同的航線,奔向不同的海域,擔負不同的任務。但是,作為主力的栗田艦隊,則必須不計損失,沖入層層設防的美軍運輸船隊,摧毀所有美軍的補給品,如果可能的話,還要炮轟登陸部隊,從而最終粉碎美軍從菲律賓來犯的任何企圖。

但是只要簡單對比一下44年末日美艦隊的實力,就會覺得日軍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即便栗田的艦隊最終達到了目的,恐怕也再也回不來。聯合艦隊將喪失幾乎所有的水面艦艇,才可能完成這次自殺進攻,以便日本的本土能夠獲得一年乃至半年的修養時間,延緩戰爭的失敗。

這種丟車保帥的戰法,既促成了萊特灣之戰,也最終導致了日後大和號的菊水特攻。昭和時代的無奈和悲慘,真是令人深思。

如果軍令部的長官僅僅向栗田強調攻擊目標僅限於運輸船隊的話,那麼海戰的結果很可能會大不一樣,但是,命令書上偏偏添了一句——「如果在行動過程中發現能夠給予美航母編隊重大打擊的戰機的話,則應該牢牢把握」。

日本軍令部和聯合艦隊司令部對於這種希望部隊一石二鳥的命令對於一線指揮官的會產生何種影響是巨大的,同時也莫名其妙。也許,海軍上層覺得溫存至今的戰艦部隊僅僅奉命去打擊毫無抵抗能力的輸送船比較丟臉,也許,他們希望栗田能「武運長久」地超水平完成兩個任務,但這種用白字黑紙寫在命令書上的內容,對於栗田來說,就變成了命令。這種做法實在是值得商榷。

有意思的是,相同的問題也出現在了美國一方。美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對於哈爾西的第三艦隊的命令是,「確保登陸部隊的安全以及成功」的同時,在「發現日本機動部隊的時候,也可以採取積極的行動。」後來的事實證明,哈爾西的反應十分積極,而且他至死也認為自己當時的決定沒有錯,美軍之所以沒有在這場海戰中取得全勝,就是因為他的上司一個勁地催他回去救援萊特灣。在哈爾西看來,他正確執行了上級給與他的命令,在這一點上,栗田和他的想法也許不謀而合。

栗田的部隊在和西村分開後不多時,就遭到了美軍的潛艇部隊,栗田的旗艦愛宕號被擊沉,他本人和參謀人員在海里泡了很久才獲救,直到當天晚些時候他才在大和號上重新恢復了對艦隊的指揮。這件事情也許對栗田本人的衝擊很大,使得原本就異常緊張的他更加提心弔膽,並最終影響到了今後的作戰。

就在栗田的部隊一路戰戰兢兢,並飽受美軍飛機和潛艇的屠戮之時,西村正抱著必死的信念,帶領著自己的部隊前進。在出發前的最後一晚,栗田司令的船艙內,七位高級指揮官進行過出征前的最後一次祝捷酒會。據參與者回憶,在酒會上,西村滿面笑容,與所有的人碰杯,相談甚歡,但毫無疑問,他的內心裡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所以,當西村收到栗田艦隊已經調轉方向,向西規避的電報之時,他決定不惜一切,犧牲自己掩護栗田沖入萊特灣。他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

此時,在西村後面70英里的志摩艦隊當然無法理解西村的心境。儘管志摩是西村的上級,但因為他對於全盤的作戰意圖和戰局不是很了解,所以他保持著無線靜默,並沒有和西村取得任何的聯繫,這對於西村來說也是求之不得。志摩在整個作戰期間,只收到一份關於西村艦隊的消息,那就是西村臨死之前發出的那道「全軍不顧一切,向前突擊」的命令。不過很快,志摩就在殘留在海面上的西村艦隊的殘骸判斷出,他這一路的進攻算是失敗了。心不甘情不願的志摩,只好歸攏殘餘部隊,暫時撤退,並準備找個機會再次突入。但是,他再也沒有得到栗田的任何消息,連作戰是否還在繼續,他也不清楚。

四路艦隊中,只有小澤較為順利的完成了任務。作為誘餌,他又放濃煙,又連發報,派出機群攻擊美軍,可謂是千方百計想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給美軍。而一直希望全殲日本航母艦隊的莽牛哈爾西立即吞下了魚餌,率領全艦隊北上。他雖然將自己北上的消息告訴了金凱德,不過並沒有把萊特灣已經空無一人的事實準確通知對方,因為哈爾西覺得金凱德手頭的部隊已經足夠應付任何局面了。而金凱德則以為哈爾西是將第34特混編隊留下來以後率部北上的,所以他心安理得的帶領自己的主力去對付西村的部隊。

正如哈爾西自己戰後的反思,如果是斯普魯恩斯坐鎮指揮的話,小澤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什麼收穫。但是哈爾西自己則不然。因為他是一位異常喜歡出風頭和重視戰鬥榮譽的人。

誘敵成功並遭到攻擊的小澤立即把消息發給了栗田。直到此時,小澤也不知道除了自己以外其他部隊的情況,但對於他來說,自己的任務是完成了,他現在要儘力多帶一些艦隻回到自己的鎮守府了。

栗田對於西村、小澤、志摩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但他收到了西村的一些報告,得知西村艦隊的重大損失和志摩艦隊的後撤。但關鍵的小澤艦隊的動向,自始自終他也沒有搞清楚。而這才是他成功的關鍵。

所以當他的部隊遭遇到塔菲3號的編隊之時,栗田的吃驚程度恐怕不亞於美國的指揮官。因為栗田得到的情報是,對面的敵人是美國正規航母艦隊(其實不是)!如果「捷一號」作戰實施順利的話,那麼美國的主力航母群應該不在眼前,所以說,作戰也許失敗了,問題是現在該怎麼辦?

不止一個參謀情緒激動地向栗田進言,應該立即對眼前的敵人展開攻勢,而不要再去管那個什麼突入萊特灣的原計划了。而備受打擊,情緒低落的栗田稍加考慮,就下令全軍散開突擊。這是一個被後人批評至今的決定,但是栗田覺得他是在和美國人的主力航母編隊作戰,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寶貴的,因此,他的部隊應該儘可能快地靠上去,儘快給予敵人以打擊。

之後的戰鬥大家都知道,以聯合艦隊旗艦大和為首的栗田艦隊迅速的撲了上去並與美國護航航母編隊開始了混戰。不時降下的雨霧和驅逐艦釋放的煙幕阻礙了日軍的視線,使得他們的進攻顯得很笨拙。而手握制空權的的美軍戰機又一次次迫使栗田的艦艇改變航向,以躲避炸彈或是魚雷。(儘管美國飛機基本掛的都是殺傷炸彈或什麼也沒有,但殺紅了眼的美國飛行員還是反覆作出攻擊姿態,嚇唬日軍的船員)

這可能是人類海軍史上最富有戲劇性的一場追加戰,一邊是美國艦隊拚命在前面跑,但是限於18節的最高航速,跑不快。而後面的日本人雖然想追上,但是由於受到了極大的干擾,追不快。再加上日本艦隊的炮術欠准和美國驅逐艦捨生忘死的突擊掩護,所以戰鬥的開始階段說實話美國人打得很不錯。8點10分,一發至今都還在爭議是金剛還是大和打出的炮彈才擊中了美國的「甘比亞灣」號,(實際上第一游擊艦隊炮術沒出什麼大問題,很多命中美軍船隻的徹甲弾擊中後都過度擊穿)

被人寄予厚望的大和號在此戰的表現可謂不盡如人意。先不說幾個無法確認的戰果,在8點30分的左右,它還被兩枚慢速魚雷夾著向北遠離了戰場。本來就對戰況不甚了解的栗田,這回乾脆歇了菜。等他再次回到戰場的時候,他的部隊早就消失在了前方。異常失望的栗田在9點11分下達了艦隊集結的命令。而在這場混戰中,日本艦隊的鈴谷號、築摩號重巡被擊沉,熊野號受創,而他們的戰果除了幾艘驅逐艦以外,就只有「甘比亞灣」號這麼一艘護航航母。

然而栗田得到的報告則是,「至少擊沉重創了4、5艘敵航母以及一艘巡洋艦」,這確實算是一個不錯的消息,據此,栗田判斷當前的敵人已受到重創,這場戰役已經打贏了。而且,就在艦隊集結的差不多的時候,栗田又收到了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在北面發現了另一支美航母編隊。渴望更大戰果的栗田立即轉向,開始向北前進,但是在耗費了幾個小時以後,卻發現這是一個假消息——現在,關於發出這個情報的來源已經不可考證了,但這卻恰恰是研究栗田艦隊最後決定撤出戰鬥的一個關鍵。

此時,已經兩天多沒有好好休息過,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和亢奮狀態的栗田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的艦隊已經七零八落,他的部下也非常的疲勞,船隻的彈藥也消耗較大,但畢竟打了一個「勝仗」,完成了戰役部署的任務。在這種條件下,栗田覺得即便突入萊特灣也不可能取得什麼突出性的戰果了。因為原定目標很可能已經得到警告疏散了。再加上有消息說美國的大批部隊正在向萊特灣集結,所以栗田覺得,是撤退的時候了。

這就是我揣測的栗田當時的心態。栗田也許是一個謹慎的老人,且被疲憊和驚嚇所左右,所以在取得一定戰果的情況下進行撤退並非是一個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

戰後,栗田被人們譏諷為「懦夫」、「膽小鬼」「逃跑專家」,似乎整個日本帝國的覆滅都和他那次撤退有著直接的關係。而栗田至死也沒有為自己辯護過一句,更沒有解釋當時決定撤退的原因——這正是人們最想獲取答案的問題。他忍受著人們的謾罵和譏笑,沉默寡言直到走進墳墓。

決定戰爭乃至國家的命運的瞬間,如果只掌握在一兩個人手裡面,也未免太殘酷也太片面了。

而萊特灣海戰作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作戰,也必將永載史冊。

全文完


推薦閱讀:

二戰:瓜島爭奪戰(六十九)塔薩法隆加海戰 04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做的最好的太平洋戰爭遊戲 —— Battlestations Pacific について

TAG:舊日本帝國海軍 | 太平洋戰爭 | 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