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北大女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引發巨大爭議!「讀博」變「賭博」?

10月10日,猶他大學證實該校物理與天文學系博士研究生唐曉琳已離開人世。物理與天文學系主任Benjamin C. Bromley教授給系裡所有學生髮去了一封郵件,對唐曉琳的去世表示極大悲痛,並說她將會被所認識的人們深深懷念,並且提供了心理輔導的信息。但郵件並未提及唐曉琳的具體死亡原因,以及何時何處發現遺體。

唐曉林和她的導師Saveez Saffarian

據報道,本月初唐曉琳的朋友在微博上透露,失聯多日的唐曉琳留下的最後蹤跡是,10月1日,去往了金門大橋南側的迎賓中心。目前猶他大學還沒有公布唐曉琳的死因。

10月11日,猶他大學國際學生辦公室給該校國際學生髮了有關唐曉琳情況的郵件。但是一位中國留學生髮現該郵件只發給中國學生,並沒有發給其他國際學生。

這位中國留學生表示,這個郵件里寫的是difficult for our international student community,這位中國學生說:但是只發給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這是對中國學生的欺騙和歧視,以及對死者的不尊重。不過很多中國留學生表示這可能只是國際學生辦公室秘書的一個小失誤,並不是歧視中國留學生。

據悉,唐曉琳2004年考入北大,就讀空間物理專業,2008年本科畢業後前往美國攻讀研究生。據猶他大學網站2014年11月報道,唐曉琳和該校物理與天文學系副教授Saveez Saffarian合作,對動物病毒進行了生物化學分析和計算機模擬,以發現和解釋埃博拉、麻疹和狂犬病等相關病毒的各種可能的複製機制。

唐曉琳非正常死亡事件在猶他大學中國留學生群體中引發熱議。有猶他大學的中國留學生近日來在網路上留言,指責唐曉琳的導師Saffarian給她壓力太大。一位中國留學生留言說:唐曉琳離世後,她的導師Saveez Saffarian第一時間刪除了科研團隊里關於唐曉林和另一名中國女生的資料。

按照常理出現這種情況導師應該在主頁表示哀悼,這種反常情況的出現再聯繫到唐曉林7年博士,發了6篇文章,還沒有畢業,我們無法不懷疑導師的心虛和冷血。

另外一位猶他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爆料說:唐曉林的導師Saffarian和他老婆在猶他物理系「開夫妻店」。他的老婆就有過不讓美國博士生畢業的經歷。這個美國女生在很多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發表了一作文章,還是被他老婆卡著不讓畢業。最後請了律師鬧了一通掛在別的導師名下畢了業。

知乎網友@Brianna Gao 是一名生物信息分析師,她的回答比較具有參考價值:

@Brianna Gao 的留言里提到了「千老」這個梗,為此我還專門去查了下。

2012年的時候,有個80後妹紙新進了某實驗室,同實驗室有個70後的博士後。兩人有點矛盾,妹紙發了個牢騷帖,說了實驗室的幾個人,其中一個被其稱為「千年老博後」。過了幾天,一個老博士後發了一篇名為《我是千老》的文章,講述了自己在北美求學,最終變成職業博士後的經歷,從此「千老」這個詞開始被廣泛使用。

從這個梗里也可以看出,讀博(博後)這條路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風光。

在美國讀博士的風險

讀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

在美國拿個博士學位,短則三四年,長則七八年。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一年能抵過去的幾年。更別說中國的經濟爆發,在國內經商的同學一年裡賺著十年的錢。因為保養得宜,加上春風得意,十年過去了還像昨天那麼年輕。而在美國讀博士的,這長長的幾年青春,都是要實打實地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度過。增長的知識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只是早生的白髮。同學賺的可都是看得見的東西。比如可以用來玩漂移的寶馬,或者是要保姆澆花的別墅。很多人覺得不值,也有很多人為你覺得不值。特別是在這個重商重利的重金屬時代,這白花花的青春似乎花得特別不值。前面說過,讀書不是職業,讀博士也不是職業。這麼長的時間都是投入,而且是有風險的投入。

讀博士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是讀不出來。讀博士不像碩士。美國的碩士雖然要讀兩年,是英國和澳洲的兩倍,其實卻很好讀出來。不過美國幾乎就不把碩士看成是一個正經的學位,當然MBA除外。我們系的碩士不用資格考,不用開題答辯,最後的畢業答辯也不用對公眾公開。一般碩士被看成是一個過渡的學位。只有博士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哪裡挺不過就倒下在哪裡。我們系的博士資格考要關起門來閉卷考三天。第一天考理論,第二天考方法論,第三天考專業知識。等到第三天考完,一般人的狀態就是用鞭子抽他也無法再抽出來一個單詞來。因為所有能想到的他都已經寫出來了。通不過的有些是英語太糟糕。三天24個小時寫下來,更是雲遮霧罩,讓導師無法給及格。有些人是實在容量不足、儲備有限,不夠三天的料。但是在做學問上栽跟斗,再慘也還算情理之中。

讀博士另外的一種風險與學問做得如何無關,而是與文化有關

美國的文化與中國有千萬種不同。文化的陷阱小則讓你處處受制,大則能直接把人送進監獄,甚至送人性命。懂文化要比懂學術難得多。學術很直白,文化則很含蓄;學術很邏輯,文化則很無厘頭。博士要讀出來,有時候入鄉隨俗比懸樑刺股來得重要。

博士的終極風險是找不到工作

當初拿到美國的博士入學通知書,很多人也同時攥著美國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這份沉甸甸的獎學金除了每月可領的助教助研的薪水,還有免掉的昂貴的學雜費。七七八八算下來一年也有三五萬美金。換算成人民幣,這個博士也還算讀得風光。好不容易讀出來卻找不到工作,情何以堪?理科工科的博士,工業界還能消耗一些。文科的博士,比如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學,通常只能去高校。但是高校職位非常有限。加之終身制讓七八十歲的老教授還活躍在教學研究一線,要等一個這樣的高校職位,簡直和查爾斯王子等當國王的難度相當。中國留學生讀文科博士的少些,但是美國自己人對此卻是樂此不疲,根本不把投入收益放在眼裡。

如果讀博士的收益僅僅是一個終端學位,而這個終端學位讓原本或許有潛力成為款哥款姐甚至款大爺的人成了失業人員——不僅僅是在美國失業,還可能在中國失業,成為終端海帶。那麼,這個博士,是要讀,還是不要讀?

這個問題,其實我有個很簡單的回答——那就是不要讀。

一紙文憑,無論博士、碩士、還是學士,真的只是一張紙而已,輕如鴻毛。如果僅僅為了「一張紙」的收益,耗費美麗青春,甚至有人鋌而走險做出買「紙」的傻事,實在是數學不過關,沒有算清楚得失。

當然,風險與收益並存!

在美國讀博士的收益

在美國讀博士的這麼多的聰明人肯定不會僅僅就為了區區一張紙去搏青春。當然首先不能否認在一些特定的領域這張博士文憑紙的確是不能或缺的敲門磚,比如要在美國高校當教授。這個算是比較看得見的收益。但在美國讀博士更致命的吸引力來自那張紙之外的,看不見的收益。

曾經有人問:「如果讓你兩者選其一,在見一次外星人和得到百萬美金之間,你選哪個?

更加苛刻的附加條件是:你見外星人,就是單獨見一次,不會留下任何你見到外星人的證據(相當於讀博士不拿文憑)。百萬美金是稅後的(也算是真金白銀地變富)。這個問題對於富人可能根本不是個問題,但是對曾經正在讀博士的清貧的我,算是問得很到位。我相信決定來美國讀博士的人很多會選擇見一次外星人。

為什麼?

見一次外星人能讓你關在地球里沉思百年也找不到G點的認知立刻高潮。你就超越了地球人的認知,到達一個完全全新的境界。求知慾是比性慾更持久和更讓人無法抵禦的慾望。

所以說,人們的受教育的權利很神聖。扼殺人的求知慾就是閹割人的思想,是相當殘忍的事情。百萬美金雖然也十分可愛,可是和見一次外星人所得到的認知高潮相比,又值幾個錢呢?

來美國讀博士的人並非人人受到這麼難以遏止的對學問的求知慾的驅使。但是很多人的確是為了探尋未來而來。為了對一種自己朦朧憧憬的生活的求知慾而來。

來美國讀博士最大的收益就是能當面見到這個「外星人」。

而會見外星人的後果是不可預料的。或許,外星人會對你微笑;也或許,外星人會對你露出它的獠牙。

所以,來美國讀博士的確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美國跟中國之間的距離在互聯網時代,對善於翻牆的人,其實並不那麼遠。但是美國博士教育的點點滴滴,對沒有讀過的人,的確跟外星人一樣陌生。這個陌生感通過遠程教育,來美國旅遊,甚至當一年訪問學者是很難消除的。這就好像在圖畫書上看外星人……

有人在一個留學生聚集的網站上作了一個小調查。問大家來美國多久後看電影不用字幕。我記得回答的絕大多數人說至少要4、5年之後。掌握語言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短期去真正體會到美國的文化、制度、精神以及對本領域的精通。

美國博士教育讓人最受益的地方並不在於讓你增長多少的專業知識,而在於教會你系統的思考方法。

而這個思考方法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要求。不過,總而言之,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我覺得很能體現美國博士教育的精髓。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實踐起來卻非常不易。雖然美國也並沒有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至少這個要求已經被系統化了,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終極追求。給了你方法,博士生們就會被要求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並且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了方法,博士們才能獲得學術自信,在沒有導師撐腰的時候也能獨擋一面。

讀博士的另外一個收益是在不發愁生活的前提下,可以把自己最旺盛的精力,幾乎100%地用來思考、探索、和求知。

這種貴族般的待遇,等到畢業了就沒有了。畢業了就自然地要考慮工作、考慮僱主、考慮升職加薪。讀博士期間的生活瑣事相對沒有那麼讓人煩。

以前的博士,要求的其實是「專」。就是在本專業要有深度。現在的博士,很多領域都要求「博」。要Inter-discipline。其實就是要開闊視野,觸類旁通。比如學習電腦的,也可以學學哲學。學習經濟的,不妨了解一下心理學。博的好處是可以賦予人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兩門看似不同的學科互為借鑒。就好像周伯通的雙手互博,容易做到功力翻倍。

在美國讀博士的收益,不但是與「博士」相關的教育,還有「美國」。

所以,在美國讀博士不但要打開你的頭腦,更要打開你的心靈。這樣,收益才不僅僅只是一張花邊紙。

推薦閱讀:

焊接讀到博士是什麼體驗?
你好!cityu!
什麼樣的創新能達到SCI的要求?
怎樣才能幫助我博士在讀的老公呢?

TAG:留學美國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