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是如何誕生的?石鼓為何被稱為「鎮國之寶」?有「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反映了乾隆皇帝怎樣的審美趣味?3日晚,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一期在央視3套開播,故宮3件國寶驚艷亮相。更讓觀眾震撼的,是每一件國寶背後「前世今生」的故事。總導演於蕾在節目播出後,向記者解答了觀眾感興趣的一些問題以及節目背後的故事。


據悉,緊接著故宮三寶,將於本周日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湖北省博物館將攜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和雲夢睡虎地秦簡三件重寶亮相。

「瓷母」燒製成功率只有0.23%?

「國寶」背後的故事更震撼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被稱為「瓷母」的各種釉彩大瓶、「中華第一文物」石鼓,在浩瀚如煙的文物里,故宮此次推薦了這3件國寶。

《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18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傳世之作,12米巨幅長卷,以概括精練的手法、絢麗的色彩和工細的筆致表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觀,一向被視為宋代青綠山水中的巨制傑構。此畫以石青、石綠等昂貴的礦物顏料為基礎,由於顏料和質地的特性,導致畫作極難保存。最讓觀眾動容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姜思序堂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唯一傳人仇慶年老先生的登場,他為大家立體解讀了礦物顏料讓顏色「千年不腐」的秘訣。修復古畫用的這些顏料,都是仇慶年去深山老林挖出來的,他的一句「如果大家知道哪裡有礦物原料,一定要告訴我,我去挖」讓許多觀眾淚目。

《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各種釉彩大瓶看起來像是個浮誇花哨的花瓶,其實集成了那個時代多種最好的陶瓷工藝和題材,它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頂峰,人稱「瓷母」。故宮志願講解員現場揭秘,這件國寶被燒制出來的概率是0.23%,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清代景德鎮的匠人們做到了。

最後亮相的國寶石鼓,歷經2300多年的歷史變遷,曾遭逢多次戰亂,幾度失蹤又被找回,還與不少歷史名人結緣。如今,還牽出了一段「故宮世家」的故事。梁金生來自一個「故宮世家」,自其高祖父始,梁家連續五代人都在故宮供職。「誰其守之?惟吾隊士!誰其護之?惟吾隊士!」當創作於1931年的《故宮守護隊隊歌》在《國家寶藏》的舞台上唱響,又讓觀眾禁不住紅了眼眶。是他們,在兵荒馬亂中護寶輾轉,誓死守護文脈不斷。

石鼓和司馬光有什麼關聯?

明星守護人再現「前世傳奇」

國寶吸引人,節目的呈現方式更是新穎獨特,除了與文物有著深厚情緣的普通人,講述他們與國寶的「今生故事」,還有27位明星化身「國寶守護人」,通過扮演歷史人物的方式,還原文物的「前世傳奇」。

首期節目中,張國立擔任零零一號講解員,李晨、王凱、梁家輝分別是3件國寶的「國寶守護人」。李晨站在宋徽宗的視角,講述酷愛書畫的他「培養」王希孟的故事,還原這幅傳奇之作的誕生過程。王凱化身乾隆,隔空對話王羲之、黃公望和雍正,為觀眾還原這位「迷之審美」的帝王心路。梁家輝則演起了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馬光,為觀眾帶來一個有關石鼓不同尋常的故事。其中,不僅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還牽扯到了司馬光父親司馬池的死因,用一個另類的角度為觀眾展現石鼓對於中華文明的影響力。

《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這些情景小劇場,故事內容不少是杜撰和虛構,但從觀眾反應來看,是可以接受的。節目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在首期節目播出後接受了記者採訪,她說「前世傳奇」的故事的劇本其實很難寫,很多文物的史料並不充足,所以在盡量尊重客觀史實的基礎上,給劇本做了適度的戲劇演繹。「其實所有被公認的歷史,也都是現有的史料集合,然後進行合理的、被更多人認知的猜想。這也符合我們想傳達的歷史觀,讓大家看著既新鮮有趣又有營養。」比方說《千里江山圖》卷,「留給後世能夠研究的,就只有圖上蔡京的那段題跋,我們也是根據這個題跋合理猜想了一個故事」。又比如在宋史上並沒有司馬光與石鼓相關的記載。「但是我們查了史料之後,得知其父司馬池,一代名士,確實受皇帝之託在四處尋覓石鼓,而且他尋找石鼓的時間,正好是他做鳳翔府尹的時間,司馬光大概七八歲的樣子。據說司馬池很愛這個兒子,去到哪裡都會帶著他,所以我們就基於此做了一個合理的演繹。」



讓國寶活起來、讓國寶和觀眾情感共鳴,讓國寶變得觸手可及,中央電視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用極致的手法創造出極致的質感。《國家寶藏》12月3日19:30與觀眾相約CCTV綜藝頻道,首播十分火爆。開播第一期,便在豆瓣上取得9.3分的超高評價,還引發央視新聞、新華社、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紛紛點贊。


銅鎏金木芯馬鐙

1965年,遼寧省考古所在朝陽市北票市西官營子鎮發掘北燕權臣馮素弗墓,清理出近500件陪葬品,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對鎏金木芯馬鐙。它是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完整馬鐙,墓葬年代為公元415年。在西方人眼中,為世界帶來深刻改變的中國發明實為兩樣:一是馬鐙,二是火藥。馬鐙被西方世界稱為「中國靴子」,它的出現對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年),王羲之後裔王方慶進獻其先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並王氏一門二十八人書法真跡,武則天命弘文館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內府,並令中書舍人崔融撰寫《王氏寶章集·敘》記錄此事。王羲之墨跡早在北宋時期就很難獲得,唐摹本日漸稀少。唐代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跡一等之譽,從中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之間書風的傳承關係,為研究我國書體的發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此摹本在流傳過程中曾兩遭火劫,一次是明代無錫華氏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清宮失火,至今仍清晰可見火燒的痕迹。

《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因時間久遠,真跡早已失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是唐宋年間的摹本。《洛神賦圖》傳世的有五個摹本,分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南宋)、故宮博物院(兩幅)、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日本。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的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類似連環畫而又融會貫通的長卷。圖中人物衣紋作「蘭葉描」,既近唐代吳道子,又似宋代馬和之,每個人物旁邊都有文字說明,而每段所書賦句近似宋高宗的筆法。也正是由此,專家才認定它是宋人所摹。

《國家寶藏》播出的兩期里,哪些國寶讓你印象深刻

12月4日記者了解到,在《國家寶藏》中,全國九大博物館分別向觀眾展現本館的三件「鎮館之寶」,遼寧省博物館最終入選的三件國寶也很有來頭,它們分別是銅鎏金木芯馬鐙、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卷。



推薦閱讀:

中國脫口秀排行前幾名都有哪些節目?
如何看待綜藝節目中上演吹泡泡表演,趙麗穎錄製節目又露新傷?
極限挑戰到底有沒有劇本呢?
天籟之戰嘉賓費玉清是誰?
人們對於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的看法是什麼?

TAG:娛樂 | 綜藝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