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腦子已經被入侵了,可你也許還沒發現
「你可能還喜歡」
「為你推薦」
「看了又看」
……
電商、社交、新聞網站,你一定看過上面的推薦語。在紐西蘭海邊、山澗、花叢,最多旅行者拍照的地方,最近也豎著寫著類似的話:
「那些喜歡這個的人可能也喜歡……」
這是兩位倫敦藝術家 Scott Kelly 和 Ben Polkinghorne 的藝術項目「指示牌與時代」。這些廣告牌模仿的現在互聯網公司在產品當中加入的「推薦演算法」,看著這些圖片,突然有種互聯網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詭異錯位感。
你不需要在國外使用 Facebook、Google 和亞馬遜才能體會這點,在淘寶、京東、愛奇藝、今日頭條……人們生活中常備的手機應用里,這些好像「對你有幫助」的推薦演算法已經成了常態:
▲你能看出來,這都是哪些 app 嗎?
推薦商品、推薦遊戲、推薦你可能想看的新聞,甚至是你可能想認識的人。「今日頭條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個最懂你的信息平台。」今天頭條的副總裁馬維英不久前在公開大會上說道。
他的說法是互聯網公司觀點的縮影,這些推薦演算法都是基於用戶社交關係、點擊行為、瀏覽偏好,不斷學習,也更懂你的需要——因此,你也會把更多的時間留在這些應用裡面。
Scott Kelly 和 Ben Polkinghorne 想讓人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是否已經被互聯網公司的「推薦內容」所掌控?
Scott Kelly 稱,「我們想要表達一種觀點,就是這些內容在互聯網上無處不在了。」今年夏天,趁著回到紐西蘭度假的時間,他們就在旅行景點和城市公共空間里裝了這些廣告牌。
而這個話題帶來的影響,不僅是會讓人多玩半小時手機遊戲,或者在電商上多買一件服這麼簡單了。
2016 年全球發生了兩件大事情,一是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二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先撇開結果好壞的爭論。在尼爾森的統計表示,英國支持脫歐和不支持脫歐的人群里,社交圈幾乎沒有交集,也無法和對方交流。在美國總統大選前,代表精英主義、中產階級的主流媒體和矽谷,認為無論如何特朗普都不會當選,結果只告訴了他們,他們或許完全不了解另一半美國民眾。
▲《紐約時報》在 2016 年美國總統大學當天預測的當選概率,藍色是希拉里,紅色是特朗普
2011 年,Eli Pariser 《別讓演算法控制你》(The Filter Bubble)的書中提出了「過濾氣泡」概念:
互聯網公司在給我們篩選信息的時候,為你能夠繼續留在產品里別跳出來,所以迎合你的喜好,只推薦「你可能更喜歡」的內容。逐漸地,跟你意見相左的內容,挑戰你現有價值觀的觀點和人,就會被排除推薦演算法排除,因為互聯網公司認為這會讓你更容易離開他們的應用,久而久之,你就只接觸到讓不需要費力去思考和接受的內容了。
Eli Pariser的TED演講 《當心互聯網的過濾氣泡》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d03993bjbq4/d03993bjbq4.html▲ Eli Pariser 的 TED演講
Eli Pariser 在 2011 年的 TED 演講中認為,這樣的機制會讓人群越來越分裂,而他預測對了。
無論是商品、新聞、視頻,表面上你是在「自由」選擇,但實際上選擇都在互聯網公司為你定製的「過濾氣泡」裡面。手機的屏幕不僅不能讓你看到世界的全貌,也容易讓你陷入「不斷刷手機」的循環當中——因為「為你定製了口味」的視頻和新聞一下拉根本看不完。
這是美國互聯網的「過濾氣泡」,換成中國呢?
這也是 Scott Kelly 和 Ben Polkinghorne 想要在「指示牌與時代」里討論的話題,他們認為,人每天做的每個決定都很重要,而互聯網公司正在用演算法接管著人們的下一個決策,人們應該意識到這點。
「線上和真實世界越來越融合,這對於我們每天做決定來說意味著什麼?」Scott Kelly 問到。也許很難馬上改變互聯網公司做產品的方式,但至少,意識到問題,掌控攝入信息的源頭和多樣性是可能的。
作者 | 高級酷
圖片 | Signs of the Times、紐約時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