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商業模式 -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什麼?

你在淘寶上買個東東,然後在上面下單、支付,之後等待收貨、確認收貨,整個交易完成,付錢過程不需要現金或者銀行卡,這便是第三方支付。

你在門口包子鋪買個包子,付錢的時候,打開微信掃一掃,對著包子鋪門口貼出來的二維碼掃一掃,然後輸入金額,確認支付,交易完成,還是第三方支付。

去超市買東西,出來結賬的時候,點開支付寶里的付款碼,收銀員用掃碼槍掃一下,完成支付,仍然是。

以上都是第三方支付,區別於傳統的現金或者銀行卡支付的是,移動無卡支付,且非銀行機構完成。

我們看下智庫上關於第三方支付的解釋:

「第三方支付是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介面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網路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 模式中,買方選購商品後,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並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賬、要求發貨;買方收到貨物,並檢驗商品進行確認後,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上。」

通俗點說就是互聯網支付,因獨立於自封正室的銀行機構支付,所以稱為「第三方」支付,呵呵。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17年在大會上,贊了一把中國的移動在線支付,說相比較而言,他們就像個土包子,你別說,中國的第三方支付確實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手機支付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很大,2016年的時候已經接近五億,在這種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爭奪戰打的如火如荼。如前兩年的微信紅包、集五福,就是支付寶和微信在搶奪用戶手機支付入口,後來者還有翼支付、京東錢包、銀聯錢包、百度錢包等。

大家為什麼搶支付入口呢?說白了,搶的是資金沉澱池,並且這個池子里的金錢流動在內部就玩得轉,國家沒有這筆資金的備案,想想是不是很恐怖?

國家最近成立了個網聯,針對的就是第三方支付,這部分支付的交易流水,以後都將流經網聯這個入口。這個舉措也側面反映了第三方支付目前的規模和影響。

這個資金池是怎麼玩的?這便引出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了,我們一條條來看下。

比支付寶為例。你在淘寶上買個東東,然後下單支付。你付款後錢到商家賬戶了嗎?沒有,而是留在了支付寶,等確認收貨後,錢才會轉給商戶,商戶收到錢後才算交易完成,這個過程叫結算。從錢的走向上看,支付是錢從用戶轉到了支付寶,結算是錢從支付寶轉到了商戶,這是兩個不同階段。

以上使用場景中,有幾個環節是支付寶的贏利點。

  • 交易流水的手續費。

在結算時,支付寶會扣除一部分手續費,再把剩餘的錢轉給商戶。這種手續費模式跟銀聯類似,每筆拿提成,海量數據來的時候,手續費規模就不得了了。

我們類比下傳統的支付流程,以及手續費分成模式(下圖來自網路),就比較清楚了。

上圖是傳統的卡片支付方式,商戶pos機刷卡支付,交易數據會通過收單機構流過銀聯,最終到發卡行。期間收單機構、銀聯、發卡行都會收取手續費,差不多是1:2:7的樣子,可見發卡行拿手續費的大頭。

【注意,作為支付生態圈中的一環,收單機構後面有機會單獨講,此處不再解釋。】

再對比看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中銀聯自始至終沒有參與,如果是用支付寶自由資金池來支付(餘額寶、餘額、花唄等),發卡行也不會參與,這是恐怖的地方。也就是說,在第三方支付規模很大的時候,這些海量支付交易流水,不經過國家監控,脫離了國家控制。也是基於此,國家成立了網聯來對第三方支付一統江湖。

第三方支付中沒有銀聯甚至發卡行的參與,便少了他們的手續費支出,在移動支付生態鏈里,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錢包、百度錢包,他們就代替了銀聯和發卡行的位置,代替他們向商戶收取手續費。

對於商戶呢?與銀行相比,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手續費有明顯的吸引力(相比便宜很多),這也是第三方支付推廣的這麼快的原因。

對於一些大的電商商戶,第三方支付的手續費雖然比銀行便宜,但是交易量龐大情況下,這筆費用是很可觀的。以京東為例,與其每年交這麼幾千萬的手續費,還不如我自己做在線支付,這就牽涉到支付牌照的問題,所以京東在2012年收購了一個支付公司,自己拿到了牌照,也是財大氣粗啊。

  • 沉澱資金池的收入

從支付到結算的這個時間差期間,錢是在支付寶的資金池裡,用戶多、體量大後,這筆錢數目不少。

另外,當大家習慣用第三方支付,用戶黏性培養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將支付寶作為自己的小金庫,往裡存錢,不用時也在裡面放著,這跟銀行吸納老百姓儲蓄做投資是一個道理。

所有這些沉澱下來的資金,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可以來支配的,存到銀行當利息、購買理財、或者做其它投資,都是不菲的收入。

  • 金融理財平台

在海量用戶的前提下,接入基金公司等,做理財平台。

餘額寶、理財通用過的都知道,2017年支付寶還提出techfin的口號,推出理財平台財富號,運營基金、黃金等多種理財方式。

不過這塊也是國家重點防範的,餘額寶也是迫於這方面的壓力,最高限額一降再降。先是從100萬調到25萬,最近又下調到10萬,對餘額寶及掛靠的天弘基金的傷害簡直是一萬點… 之前天弘基金的季度財報里,餘額寶規模已突破萬億,是市場上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orz.

  • 商戶運營費用

就是阿里給商戶提供的一些收費的服務,如商戶門店裝修、內容營銷運營費用、還有付費推廣等等。

  • 衍生的利潤

除了上面的一些直接的利潤,以第三方支付龐大的交易數據為基礎,衍生出一些潛在的盈利模式。

如根據用戶的消費行為、還款情況,建模分析用戶的信用模型,拓展信貸業務。

再如電商平台積累了大量用戶交易數據,可基於此做用戶行為分析,獲取360度用戶畫像,據此向商戶服務,提高商戶的獲客能力。

以及基於大數據商業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拓展.....

總之,這個行業規模為王,前期骨頭難啃阻力很大,但是做到一定規模體量,躺著賺錢的時代就來了。

以第三方支付的龍頭企業支付寶為例,來看看其發展歷程。

2004年支付寶成立,2011年拿到第一張支付牌照,2013年餘額寶上線,在後面的幾年互聯網支付以及衍生業務開始井噴。在它剛開始起步時,打的口號是走「小額交易」、「中轉服務」、「小微、屌絲消費」的角色路子,銀行並沒有當回事,就閉著眼睛任其發展,等到規模上來、銀行醒悟的時候,支付寶已然做大。

支付本身是銀行的核心業務,銀行的積累與資源比第三方強的多,但愣是被支付寶殺出一條血路,充分體現了民營機構的頑強和優勢,沒有歷史包袱,沒有官僚作風限制,進取心也夠足,於是便把這件事干成了。

當然支付蛋糕被搶,銀行本身難辭其咎,銀行的很多模塊開發都分給了外包來做,他們的技術底子與互聯網的重金培養人才相比,差距不小。另外銀行內部受條條框框的制度限制、兄弟部門掣肘,歷史包袱重,對市場的反應也慢的多。

儘管如此,第三方支付未來的阻力並不小,從介面接入通道上來說,它的對手是銀聯。從自有的資金池來說,它的對手是傳統金融的各大銀行。也難怪乎馬沒有安全感,時不時的強調隨時準備上交郭嘉了。

總之,任重道遠,我們拭目以待。

原本稀薄的得以聚合,曾經蜷曲的得以伸展,容易被忽略的得以顯現,可能被排斥的獲得接納,孤獨的不再孤獨,卑微的不再卑微。每一個生命綻放的聲音,從來沒有像這樣韻味深長。

——紀錄片《互聯網時代》

END

------------------------------------------------

知經濟、而後知人生。

文章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作者的,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經濟簡書"(ID: fintalks)。

----------------------------------------------


推薦閱讀:

銀行職員談談銀行移動支付的發展
銀聯2018年發展怎樣,就看這四「聯」了
無存在感的QQ錢包,在移動支付領域還有機會嗎?
印尼的FinTech生存環境:人多,錢貴,監管友好
移動支付:在美國誕生,在中國繁榮

TAG:第三方支付 | 移動支付 | 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