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學霸教你以下幾招
前些日子,一位三年級的媽媽給我看了他兒子的數學卷子,其中有道數學題是15*40的運算,學生填寫的數字是660。答題錯誤,4分就這樣扣掉了。
整張卷子類似的計算錯誤還有好幾處,一般家長可能認為這是由於孩子粗心,說不定下次就能改正了,但在我先前文章「粗心,是一種習慣,會讓你一敗再敗」中,就提到這樣的粗心如果家長不夠重視,以後絕對會讓你孩子一敗再敗。
除了暴露出粗心問題以外,在該學生的卷子上,我還讀出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數感不行。今天就讓徐老師幫你們聊聊數感是怎麼培養的吧?
為何要培養數感
數感(Number Sense),指的是人對數字的應用能力,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它不是你靠死記硬背「九九乘法表」就可以獲得的,而是通過在實際情況下使用數學、理解數學所獲。
數感好的孩子,在數學學習的初期,最能表現出的方式就是計算速度快,答題準確率高。比如在寫一行算式的時候,寫到21這個數,他的腦子裡會主動跳出3*7=21,馬上意識到這裡有個3的倍數,還有個7的倍數。
之後,漸漸地,他就會喜歡上數學,看到數字就會想著去搞個加減乘除。我對數學的熱愛程度有多大呢?在上小學前,我就可以輕鬆背誦2的15次方啦,譬如2的15次方=32768。(背誦出這些算式將在今後大大加快孩子的答題速度哦!)
那麼,既然數感如此重要,為什麼很多家長卻不重視培養孩子的數感呢?
原因是:它太不引人注目啦~~
家長們培養孩子唱歌、跳舞、練書法,因為這些都是可以在親戚好友前大大露臉的招啊!但很少有家長會說:「來,寶寶,給阿姨叔叔們算一下35+78等於多少?」
如何培養數感
徐老師建議:應該從3-4歲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數感
在3歲以前,大多數孩子都以直覺行動思維來理解事物,而到了4歲,孩子基本能夠分辨出物件的形狀、顏色和大小。此時,可以從一個具體的物體開始,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增加孩子接觸數字的機會。
在我4歲的時候,媽媽正在剝豇豆,分成兩堆。我過來數一下,一堆15根,另外一堆16根,好奇地問媽媽為啥分成兩堆呢?總共有多少根呢?
(備註:我當時只會一位數的加法,兩位數加法不會)
媽媽說因為需要分2天吃,既然我想學兩位數加法,就教一下啦。
然後在白紙上排了個豎式,媽媽和我說個位數+個位數,十位數+十位數,個位數超過10,十位數就進位+1。
通過這個簡單的豇豆計算,我就慢慢學會了兩位數的運算,之後三位數、四位數都水到渠成。
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家長們要充分利用各種生活中的物與事,啟發孩子對數字的興趣。
當小朋友接觸到一項新事物時就特別喜歡實踐,反而會纏著家長出題目。我記得,小時候每次出門坐公交車,都主動要求擠到前門去,就是為了能夠看到駕駛員和售票員的工號做加減法。80年代出生的人應該都還記得當時工號基本上是四五位數,我在車上看著這些數字,直接靠心算計算四位數加減法。
即使不坐車,平時走路的時候,我一邊看著門牌號碼,一邊也在心算。
在生活中,日曆、家長年齡、時鐘都含有數字,只要巧妙引導,就能讓孩子既理解生活中的數字,又能培養數感,還能增進親子關係,真是一舉三得。
前幾天看到朋友圈一張照片,擲骰子是個非常不錯的訓練小孩口算的方式。通過骰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學習加減法,計算一下3個骰子之和,再擲一次後,可以比較兩者的大小,計算兩者之差。這也是個不錯的教學方法哦!
總結好的數感,得益於家長的正確引導,通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讓小朋友理解數學之美,其效果要遠遠好於送孩子去外面上各種公文數學、奧數培訓班。
當然,也有極個別家長抱怨自家的「熊孩子」就是對數學提不起興趣,那麼徐老師在這裡給您支個招:
對於學齡前兒童,父母堅持每天給孩子出20道題目,10或者20以內的加減法即可。
您不妨可以採用這個方法訓練孩子3個月,相信他的數感一定會增強不少!
作者簡介:徐老師,畢業於復旦大學
曾獲全國奧林匹克數學、化學金銀牌
大學期間一次報考中國精算師考試七門課程,獲得六個全國第一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
擁有微信公眾號理財精算盤(ID: zhaocaimao818)、學霸邏輯(ID:xbluoji)
推薦閱讀:
※致家長:同樣上學,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不管你貧窮還是富貴,一定要培養孩子這6種能力!
※教育孩子,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家長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