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影書 | 國外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國外窮人的生活是怎樣的?院長帶你到影視劇中去看一看。
1、《無恥之徒Shamless》
國家地區:芝加哥,美國
貧困程度:吃了上頓沒下頓,衛生紙是從公廁偷的,尿不濕是跟其他媽媽討的,衣服是穿過之後要回商場退的。看不起有線電視,買不起咖啡牛奶,有病只能排三個月等待免費醫療。
致貧原因:原生家庭貧困
此劇在出到第四季的時候我推薦過一次,現在它已經不負眾望地出到第七季。如果說 《破產姐妹》里兩個女孩的潦倒還有些時運不濟的詼諧,《絕命毒師》里要跳救護車的老白還有一絲知識分子的自傲,《無恥之徒》里的美國式貧窮,則是毫無遮掩、毫無借口、甚至毫無希望的。這是一個擺脫不了「窮人基因」的家庭,孩子們缺衣少食,少人管教,即使出了Lip這樣的天才少年,也依然被因貧窮養成的種種惡習縛住了手腳,難有翻盤的希望。
與常見的「從絕望中尋找希望」的主流影片不同,這是一部「在絕望中繼續絕望」的美國底層民眾寫實錄。而本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即使生活如此糟糕,它卻仍然是一部喜劇。
2、《我是布萊克 I, Daniel Blake》
國家地區:紐卡斯爾,英國
貧困程度:男主角窮到賣光家裡的傢具,女主角交不起電費只能點蠟燭。在玻璃上貼泡泡紙做保溫,女兒的鞋底掉了只能拿膠水粘。
致貧原因:福利保障缺位
一位正直善良的老木匠,因病無法工作,卻沒有通過政府申領救濟的重重審核。福利部門的流程冗雜漫長又投訴無門,而女主角也同樣困在了這繁複苛刻的窘境里。他們嘗試著互相幫扶著渡過這潦倒的日子,但生活的不如意又怎麼肯輕易放過誰。希望也許會來,也許不會;也許來時,已經晚矣。
導演是一直關注底層人民疾苦的肯·洛奇,此片為年屆八旬的他再奪一尊金棕櫚。本片沒有耀眼的明星,也沒有華麗的技巧,深沉克制的情緒之下,卻是一顆飽含憂慮的拳拳之心。
3、《兩天一夜Deux jours, une nuit》
國家地區:瓦隆,比利時
貧困程度:該地區平均收入持平法國最低工資水平
致貧原因:技術進步導致失業率上升
女主角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位藍領工人。由於患抑鬱症導致她請了很長時間的病假,而當她能夠重返工作崗位時,卻陷入了新的困局:如何說服工友們放棄1000歐元的獎金,以換得讓她繼續工作的機會?
換言之,你是否願意放棄一個月的工資,來保住一位同事工作?
這是一場關於1000歐元的靈魂拷問。尤其當這筆錢被具化為孩子的學費,下個月的房貸,或是承諾給愛人的禮物時,人們又該如何抉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自己還是他人,獎金還是工作機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而社會留給窮人的選擇權,總是太少。
一部平靜而有力量的電影,過程揪心,結尾陽光但卻暗含悲傷。這不是一部居高臨下的白左趣味電影,而是一部讓人重審自己與他人關係的作品。說到底,他人即地獄,而只有你自己,能夠成全自己。
4、《畢業會考Bacalaureat》
國家地區: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
貧困程度:最大的心愿是女兒可以移民
致貧原因:東西歐貧富差距
把這部片子歸在窮人系列裡有些牽強,畢竟身為醫生的男主角在本國大小也算個中產,雖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衣食無虞。但看片中出現的場景,首都布加勒斯特看起來還不如中國的三線小城,醫院、警局等公共設施也都一片凋敝。與相隔不遠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羅馬尼亞的窮,是一種輸在歷史進程里的窮。
也正是因為整個國家的百廢不興,身為小知識分子的男主才執意要讓女兒去英國留學。而一場意外的發生,讓男主不惜賠上自己的聲譽來為女兒的前途賭一把。這種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的竭力,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陌生。
把本片與上面推薦的《我是布萊克》連起來看會非常有趣:男主角的女兒即使順利留學英國實現了移民夢,誰又能保證她不會成為另一個在救濟站排隊領罐頭的少女媽媽?
5、《百元之戀》
國家地區:橫濱,日本
貧困程度:無業啃老直到32歲
致貧原因:沉迷遊戲(?)
女主角是今天推薦里,唯一既不能怨父母也不能怨制度的窮人。身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家裡有流水不錯的小生意,本應該過上自給自足的日子,卻落得滿盤皆輸。人過三十還與父母同住,在除了中國以外的地方都算作成年人的恥辱。而她,只是日本幾百萬啃老族中的縮影。一事無成的她被從家裡趕了出來,既無法反抗社會對她的強姦,也無力留住心儀的對象。
所以這樣一敗塗地的一個人,還有獲得愛情與新生的希望嗎?這可能是全世界窮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生活已經這樣糟了,還可能會更糟。貧窮就像是慢性病,它也許弄不死你,但卻處處限制你,折損你,挫敗你,讓你離體面正常的生活越來越遠。在美國如此,在中國如此,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是如此。對於窮人來說,無論身在何處,生活都會苛責於你。
人從自己所在的階級向下望去,總會犯些天真的錯誤。你以為窮人是不夠努力,不夠勤奮,不夠聰明,不夠幸運——這何嘗不是一種新時代的何不食肉糜。對於一個朝不保夕的人來說,活下去這件事就已經耗盡了全部心力,又何談改變命運。
我們已經看了太多的白手起家,太多的屌絲逆襲,太多的美夢成真,殊不知每一個成功脫離自己底層命運的人,都是踏著無數同階級失敗者的頭顱才實現了翻盤。一將功成萬骨枯,那些被當做分母的大多數,依然被無限循環的貧窮困在原地。
感謝還有電影,讓我們不必親臨現場,就能見識不同角落的人生。看看國外窮人的生活,不難想像燈光之外,還有多少未被說出的故事。這並不是要說外國的月亮不夠圓,也無意貶損任何人的移民夢,而只是作為一則提醒:作為成年人,我們已經無法再享有天真和淺薄的權利。
(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