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當年明月先生和袁騰飛先生對明朝的看法
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和袁騰飛先生關於明朝歷史的視頻論述我反反覆復的看了好多遍。從中體會到的東西是很多的。對於歷史的論述,兩位的共同點是能夠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吸引受眾,使人能夠在舒適和歡快中體會到歷史的趣味。
但是,反映在對於明朝歷史的態度上,當年明月先生和袁騰飛先生則有著顯然的不同。通過對《明朝那些事兒》的閱讀,我看到的明朝十幾位皇帝幾乎個個都是明君,即使是對於主旋律觀點中的那些無道昏君,像風流皇帝朱厚照、道士皇帝朱厚璁、木匠皇帝朱由校等人都是有可圈可點的御國之道的。就比如正德皇帝朱厚照,雖然貪玩好鬥、喜歡武裝巡遊、設立鎮國府、豹房等資娛樂消遣場所,但當年明月又指出:正德雖然放浪不羈,耽於政事,但是總的來說他並未因此放鬆對於國家最高權力的把控,即使去山西親征蒙古小王子,也仍然要求北京方面必須將各地送呈的奏摺一件不落得送至前線供其審閱和定奪;而且由正德親自調度指揮的明朝對蒙古小王子之戰的勝利也表明:朱厚照也稱得上是一位優秀將領,是一位對國家有功的人。
而且,有些史實資料也表明:正德設立鎮國府並常駐此地辦公的真實原因其實不單是以資享樂,而是為了迴避明朝內閣官僚制度的掣肘,以期提高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並且,朱厚照在位期間,對於大臣的直言勸諫總的來說還是能夠虛心接受的。
可能對於正德皇帝,我們更多的是記住了他的荒淫無度,記住了他如何寵幸宦官劉瑾、錦衣衛錢彬而導致朝政暗無天日的。袁騰飛先生在「精華學校的講課視頻」中對於明朝各位皇帝的評價則很大程度上抓住了明朝皇帝不好的一面。可能在袁老師眼裡,明代諸帝中也只有孝宗皇帝、穆宗皇帝、思宗皇帝還可以,其餘的都不咋地,比如:洪武、永樂嗜殺;宣德禁海,使鄭和下西洋的成果毀於一旦;嘉靖崇道;萬曆怠政;天啟又好木匠活.....。
對於當年明月和袁騰飛對明朝歷史的講評,我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見解。但是,我覺得評價明朝和明朝諸帝應該是一個立體的、複雜的事情。但是有一點我能夠確定:袁騰飛老師對明朝皇帝的評價明顯有不公允的地方,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則是突出了明朝皇帝好的一面,弱化了他們的反面。可能,如果要公正評價明朝皇帝,我們一方面要廣泛涉獵相關史料、一方面又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其人各自的具體情況具體的評價。就拿明熹宗朱由校來說吧,我們既要看到熹宗皇帝重用宦官魏忠賢、寵信乳娘客氏、沉迷木工以致朝政荒廢、權宦亂政的一面,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由於熹宗皇帝的祖父萬曆對朱常洛一脈的排斥和厭惡,以致朱常洛父子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熹宗皇帝的知識水平是難以承擔治國重任的;其次,明朝晚期,代表江南富商士紳勢力的東林黨集團無視國家利益,黨同伐異,恣意打擊持不同政見者,嚴重降低國家和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決策水平,並且強烈反對明政府對南方工商地主階層的稅收政策,致使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為應對西北民變和東北女真勢力明朝不得已強行向百姓攤派,從而導致更大規模的動蕩最後導致明朝的滅亡。那麼,對於東林黨集團,顯然,熹宗皇帝自己是絕難應付得了的。所以,對於熹宗皇帝重用魏忠賢我的想法是:利大於弊。理由是:
1、熹宗皇帝自身處理國務的能力差,理應交給有能力應對局面的人,這一點有點類似明穆宗朱載垕;
2、所謂「亂世用重典」。同樣是面對混亂的國家局面,張居正宰相以鐵腕手段統一朝廷輿論導向,強力推行「一條鞭法」,從而紓解了國家的財政危機,扭轉了自正德以來的發展頹勢;魏忠賢雖系地痞無賴,更兼腐餘之身,然而,魏忠賢卻能在很多方面從國家大局出發,不計黨派之爭,大膽啟用東林黨官員袁可立、袁崇煥從而使明朝在天啟年間取得了一系列對後金戰爭的勝利,穩定了東北局勢;而且魏忠賢對東林黨勢力的打壓客觀上起到了統一朝廷意見,使國家大事不會因為遲鈍的政府決策而貽誤的效果;
3、魏忠賢在一定程度上堅持向富人徵稅,取消江南地主工商業士紳的免稅特權,古文《五人墓碑記》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點,這樣做帶來的效果就是,完善了國家的稅收體制,擴大的國家財政的來源渠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普通人民的負擔,防止了大規模民變的產生,而且為明軍對後金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充裕的軍餉,孫承宗的關寧防線得以建立與此有著很大關係。可以說,魏忠賢這樣做與萬曆皇帝向各地派出「礦監稅使」極其相似,也與清代雍正皇帝推行的士紳一體納糧有交集;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說熹宗皇帝對魏忠賢的重用總體上是明智的。縱觀明朝中後期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皇帝、宦官集團、文官勢力三方只要有兩方能夠團結,政府就能夠正常運行。所以,熹宗皇帝痴迷木工本身不可能對明政府的正常運行造成惡劣影響,所以過分渲染朱由校的這個行為對國家的危害顯然是不對的。一個團體,只有統一步調才能體現出它的力量。試想:如果天啟年間沒有魏忠賢這樣一個強勢人物的出現,而任憑東林黨把控朝廷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局面?首先,東林黨極有可能會不顧萬曆末年明朝面臨的內外困境(時值薩爾滸之戰新敗、萬曆三大征導致國庫枯竭),無限放大朝廷的內部黨爭,嚴重干擾政府的決策效率和降低決策水平;同時,東林黨會堅決貫徹江南士紳富商階層對於國家政策的訴求,當然,這其中雖然有促進資本主義萌芽的一面,但是這是以縮緊國家財稅收入為代價的,但是結合當時明朝面臨的實際內外情況,這樣做顯然是一種戰略短視行為。而且從後來楊嗣昌「攘外先安內,欲先與清廷議和,全力剿殺農民軍」的戰略意圖不能施行,以致明朝滅亡以及後來的一連串南明小朝廷的覆滅等一系列史實中,我們都能看到東林黨輕言誤國的在其中產生的影響。
所以,明熹宗對魏忠賢的任用總的來講是利大於弊的。
通過對熹宗皇帝的、屬於我個人的見解,我認為:對於歷史,最好的認識就是:歷史事件本身+讀者對此的廣泛涉獵+讀者自身結合當時歷史條件的個人獨立思考。
說實話,我喜歡用通俗的、詼諧的語言來解讀歷史和接受歷史知識,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最後要想清楚,我們要從別人對於某件事的論述中得到什麼,而不是最終被別人詼諧的語言誤導,從而無選擇的接受別人的一切觀點。只有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的人才是一個有靈魂的人。我不諱言:我開始挺喜歡當年明月和袁騰飛的語言風格,雖然現在有些麻木,但是對於他們各自對於歷史人物的看法我從未無條件的苟同,當然,這不是僅對於這二人,而是對於一切人和事我都是這樣的。而且,我同時也相信:對於明熹宗的認識我或許走在當年明月和袁騰飛的前面,但是,我也確信這並不是明熹宗的全部,對於這個歷史人物的認識,或者說對於一切人和事的認識我們總是處在一個不斷完善的、漸次無限逼近事實真相的道路上。
完
2017年06月17日凌晨
推薦閱讀:
※中國古史-生如夏花-尚書辯僞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書摘-12
※關於「草地密電」的對話
※《古文觀止-過秦論》講述了秦朝怎樣的歷史?有哪些方面讓我們學習?
※書痴宋應星的偉大成就(遊歷歷史108)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