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骷髏島》---商業電影所不能承受深刻主題之重

原文發於《中國藝術報》

在好萊塢的製片體系中,老電影被翻拍的情況是常有的複利行為,尤其是對一些年代久遠但口碑上乘而被業內視作經典作品往往會隨著影視技術發展和新觀眾需求的動機從而演化出新的版本。然而作為一種觀眾的主體意識在場,不同時代的審美追求、社會環境以及潮流風尚也往往左右著一部翻拍電影在新環境下的動態評價。這之中既有優秀的作品誕生,也有褒貶不一的話題作品存在。而最近上映的翻拍電影《金剛:骷髏島》則顯然屬於糾結的後者。

隨著1933年世界上第一部《金剛》電影在美國的誕生,這部講述超越常規尺寸的大猩猩偶然被人類發現、擒獲、展出並最終大鬧紐約都會的電影就註定在好萊塢的災難電影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腳印。雖然在現實世界中從未有如此龐大的靈長類動物的存在,也從未有哪個未知生物隻身爬到帝國大廈頂端與彼時人類最先進的武器---戰鬥機決一死戰。但那種人類對於未知自然的探索,和文明與野蠻的對抗,卻能很容易被西方世界的觀眾所接受和理解。黑猩猩作為在基因上與人類最為接近的物種,也一直被認為是人類文明與自然世界臨界點一般的存在,這在另一部美國科幻電影《猩球崛起》中也有所體現。而經歷了大航海時代由於黑奴交易而產生的例如展示非洲人種等落後文明的人類博物館,也確實存在於真實的歐洲文明史中。因而這部拍攝於兩次世界大戰間隙、和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的荒誕電影,著然也是美國人對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進行著自我反思與重定義。

而2005年重拍的《金剛》電影則是對1933年和1976年拍攝的《金剛》電影的又一次致敬,但出於使用最新的數字特效技術對原作經典場景的再現和對於劇本再創作的迴避,則沒有對於《金剛》這部作品的故事構成有太多的創新之處。唯一讓人覺得可圈可點的地方也就是在渲染金剛與女主角之間愛情的描述手法上更加凄美和動人。而時隔不久,金剛與人類之間的故事於今年被重新搬上熒幕。不同於之前兩次翻拍作品對於原著的忠實還原,編劇試圖對這部電影的老劇本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試圖從更加嶄新的關注視角對於這發生在骷髏島上的奇幻故事注入新鮮的註解。

在《金剛:骷髏島》中,劇情被由20世紀初的世界舞台轉移到了二戰方休、越戰未盡的冷戰時期。主要角色的選取也大致劃歸成了負責戰鬥的越戰現役軍人、負責研究的科學家團隊和負責進行世俗評價的民間人士這三類。而這時距離薩義德寫出《東方學》的1978年還有不短的時差,但這並不妨礙21世紀的編劇從更為廣闊的意識形態視野來描述故事的發展。劇情延續了前作對於骷髏島的探險,但不同的是這次的金剛無論從體積還是力量都要變得更為龐大和兇悍,這也使得本次探險隊的首要目的由之前的「把金剛捕獲到文明世界展出」不得不變為「儘力逃脫骷髏島」。由於地點不再有長距轉換,編劇便有了更多的時間對於骷髏島的自然人文地理進行描繪和刻畫。之前作品中兇狠狡詐的類非洲原始部族也變成了一如陶淵明筆下與世無爭自然純良的東方土著;同樣的,金剛也由之前那個處於野性本能支配的存在變成了在維護自然秩序防止地底邪惡侵襲地表的衛士和始終處於食物鏈一環的有機構成間遊離不定,這也是對於人類既有的科學認知與道德判定的一次挑戰。

就如片中所講,20世紀中後期既是人類科學技術爆炸發展的時代,也同樣是人類距離自身滅亡最近的時代。爆炸於比基尼環礁附近的核彈給人類帶來的衝擊不僅是感受到了自身的脆弱,也同樣由同名女性內衣進行了文化解構的狂歡與消費。由科技帶來的西方文化自信不僅使得後殖民時代的悄然到來,也同樣使得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認為自己的價值取向即是全人類所應當遵循的不二鐵律。而正是由這種矯枉過正的人類救世主心態,才造就了片中的核心行為動機:「由理論推論出金剛的存在--前往骷髏島探索調研--捕獲或消滅金剛」這個片中存在的理想邏輯卻又同樣像極了凱撒大帝幾千年前說出的「我來、我見、我征服」。這從一個角度也論證了如今西方文明沒落的必然性,作為副證的即是那隨著軍用直升機而來吵鬧不斷最終由於損壞而漸漸喪失原音卻依舊不停播放著搖滾樂的音箱。

而金剛的存在,無論從東方主義的藩籬中窺其真容還是從一個中國人的視角從意識形態層面去過度解讀,似乎都偏離了劇作原本的用意,因為金剛及其所在的骷髏島不過是廣袤宇宙中人類所不曾發現的諸多謎團之萬一。金剛和地底怪物的往複鬥爭也不過是宇宙中尚且沒有影響到人類文明發展的諸多不安定因素的一種現實意義上的可能。無論是像美國人一樣喝著啤酒、躺在沙發上看著棒球比賽,還是像某個原始部族一樣過著安靜祥和、男耕女織的隱匿生活,都不過是人類這個極度渺小的宇宙存在大同小異的生存模式而已。

當編劇展現了人類科技對於野性的勝利,也同樣坦誠了人類對人性自身的失敗之時,《金剛》這部電影的主題便演化成對於生存哲學最高意義的詰問,這也是對這部講求視效外表,展示美女與野獸愛情內核為主的商業電影的過度價值透支和難以為繼之處。

推薦閱讀:

【中國電影市場報告】2017上半年
2012-2017爛片啟示錄:2016,IP的困境
《2018中國電影產業數據洞察》報告解讀
從不同的視角去看《釜山行》《隧道》這樣的災難片!

TAG:好萊塢電影 | 電影產業 | 特攝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