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嗑(五十一)當代為何出不了大師?
原創 2017-04-02 天瓶雲水 閑人碎語
友:老師您好。看了您轉發的《現代書法=無恥書法,現代書論=白痴書論》一文,我終於知道什麼叫鬼畫符了,哈哈。我雖然不是行家,但看到這麼醜陋的中國字也感到驚悚莫名。我看那些博導和書法家比他們的字還要醜陋。書法藝術墮落如斯,為什麼呢?還有,您說各領域皆無大師,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人種變異了?什麼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大師呢?科技在進步,文化藝術卻在倒退,人類真的到了釋迦摩尼說的末法時代了?請老師方便的時候為我解惑。
我:書法界的群魔亂舞只是中國藝術界的一個縮影。你應該看到,書法是諸多藝術之中的一種形式,不可能單獨存在書法藝術墮落問題。也就是說,它反映的是中國整體藝術的墮落。大畫家黃永玉用「大師滿街走,教授多如狗」來形容今天墮落的藝術界。
如果我們進一步追究就會發現,藝術也只是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的墮落也不可能單獨存在。它體現的必然是整個人類文化的墮落。而整個人類文化的墮落就意味著人類的精神世界在墮落,心靈的智慧在衰退,靈魂的高度在降低。
我們考察一下歷史就會發現一個規律,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一個發展時期,其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可能出現某個方面一枝獨秀,別的都不行的情況。比如我國的唐朝,書法上有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虞世南、懷素、張旭等頂尖人物;與此同時,美術上則有閻立本、吳道子、顧閎中;醫學上有孫思邈;詩詞上,李杜等群星璀璨就不用說了;宗教哲學上有六祖慧能、玄奘、王通、韓愈、李翱等。
宋朝鼎盛時期也是如此,宗教哲學上有周敦頤、陸九淵、朱熹、二程等大家,詩詞上有婉約派的李清照、柳永、秦觀;豪放派的辛棄疾、蘇軾、陸遊;花間派的溫庭筠等。書法上,蘇黃米蔡,各臻其妙;更有《清明上河圖》那樣的絕代繪畫珍品。
在西方也是一樣的,比如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思想界有孟德斯鳩;文學上有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藝術上有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等。可見,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沒有宗教和哲學深度的文學藝術是膚淺短命的,而深刻的哲理也需要有好的表達形式。歷史上傑出的文學藝術家往往也是具有深刻思想的宗教哲學家。一切都是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
其實,你提出的話題在我以前的文章里也有所涉及,我這裡再完整地回答一下。你問的比較亂,我把你的幾個問題歸結為一個問題來談,這就是溫家寶總理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問的問題:「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師?」
一、人類心靈的領悟力每況愈下
我們先把「大師」這個名詞作一個定義。《瑜伽師地論》曰:「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史記》說:「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可見,所謂大師是介於聖賢和學者專家之間的的學問家,同時也是傑出的教育家。他們不僅自身能夠領悟最高的學問而且能夠教育引導別人。告訴他們「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我這裡把「大師」定位於民國時期教育界的傑出學者。
人類的文化可追溯上萬年,但真正以完備的,自成一家的學術思想出現,至今不足三千年。西方有古希臘文化、猶太和基督教文化;東方有佛教和諸子百家文化。創造這些傑出文化的人,我們稱之為聖人或智者。
縱觀人類文化傳承的歷史,我們不無遺憾地發現,自東西方聖人以降,後來的人類無論是思想深度,心靈境界,還是智慧的圓滿度,都是呈逐步下降趨勢的。天才人物越來越少,學問的境界越來越低,這個現象充分說明了人類的心靈智慧和領悟力正在衰退。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令人沮喪的衰退過程。
(一)一流的思想家
一流思想家是創立思想的人,我們把他們稱之為聖人。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東西方的聖人都是在兩千五百年前幾乎同時降臨了地球。他們就是中國的孔孟老莊,印度的釋迦摩尼和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他們差不多出生在同一個時代,年齡上也相差不了多少歲。其學問高深莫測,玄妙純正而直達本質。更令人驚嘆的是,他們在毫無交流的情況下,竟然不約而同地殊途同歸,在學問的最高處歸結為同一個真相、同一個真理、同一個境界。
這些聖人智者的誕生標誌著人類的智慧高峰從此建立,而且不可逾越。後來人除了學習繼承,別無他途。他們是真理的化身,是人類前行的明燈。他們超越時空,萬古流芳。
今天中國人頭腦中的聖人形象是扭曲而不真實的,形成這種觀念的原因有三,一是人們長期受政治宣傳的誤導,自身又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去判斷;二是聖人的思想深邃而高妙,即使讀他們留下的經典也很難準確把握;三是物慾社會,人們的心靈浮躁而不安,除了喜歡無腦的勵志雞湯,已經沒有探索真理的願望和耐心。
(二)二流的思想家
我們把聖人定義為一流的思想家,那麼二流的思想家是些什麼人呢?回溯歷史,我們發現,在諸子百家時代,除了儒道兩家的聖人外,其他各家的天才人物也是層出不窮,各種門派的思想精彩紛呈。如果我們拋開世俗道德的考量,僅從學術的角度,二流的思想家有:道家的列子;儒家的荀子;墨家的墨子;兵家的孫武、孫臏;法家的商鞅、韓非、申不害;名家的鄧析、惠施、公孫龍;陰陽家鄒衍;縱橫家鬼谷子、蘇秦、張儀;雜家呂不韋,還有管子、葛洪等等。
秦漢以降,如果我們把慧能和王陽明列為準一流的話。那麼二流的思想家有董仲舒、司馬遷、王充、王弼、王通、揚雄、周敦頤、二程、陸九淵、張載、朱熹、劉宗周、惠遠、徐子平、邵雍、馬祖道一、百丈、臨濟義玄、丘處機等。西方的人物有奧古斯汀、康德、笛卡爾、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人。
二流思想家的功績在於把聖人的思想傳承了下來。有利於後人更好地領會聖人的思想。沒有他們的智慧解讀,高深莫測的聖人學問可能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所以,他們思想同樣也是深刻而豐富的。他們有的人獨樹一幟,有的人融合了儒釋道三家學問,有的人則很好地繼承了聖人的學說。他們的學說較之一流人物的差距在於,略顯蕪雜,不夠純粹、究竟和圓滿。也有的門派偏執一端,如法家人物都顯得邪惡和無情;縱橫家顯得詭計多端等等。
(三)三流的思想家
三流的思想家主要集中在近五百年的時間段里,從中國來看,明末清初有黃宗羲、王船山、顧炎武等人;清中期有曾國藩、龔自珍等;清末民初有陳寅恪、梁漱溟、錢鍾書、南懷瑾、馬一浮、熊十力、辜鴻銘、劉文典、虛雲、弘一、馮友蘭、梁啟超、錢穆、胡適等。國外有牛頓、休謨、費希特、伏爾泰、萊布尼茨、洛克、愛因斯坦、克里希那穆提、羅素等人。我們把這些人定義為大師。
從中國來看,三流思想家的創新很少,他們是聖人學問的優秀繼承者和弘揚者,二流思想家的研究者。民國大家中有的人學問直追二流,如陳寅恪等。有的則是三流的末尾,屬下學型的博學者,比如,梁啟超的學問龐雜而不精深;錢穆著述頗豐惜未及根本;胡適略顯膚淺。
二、人類智慧每況愈下在各文化主體上的具體表現
上面談了人類領悟力衰退在個體人身上的體現。從中我們應該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即人類的智慧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下面我們再考察一下各個文化主體的衰敗情況。
1、宗教哲學方面
(1)儒家
幾千年來,真正領悟孔孟學問的人只有顏回、王弼、周敦頤和王陽明等數人而已。王陽明一針見血地指出,真正的孔孟學問並沒有得到繼承,而是中斷了兩千年。其間是私慾重重的後儒當道。他們把孔孟上達的心靈學問歪曲成經世致用的霸學和貪婪的成功學。
與孔孟學問的命運一樣,陽明心學也同樣中斷了五百年。今天自我標榜為「儒學大師」的人基本上都是「後儒」流毒的繼承者。他們看到孔孟周遊列國,看到王陽明打仗百戰百勝,就愚蠢地把儒家學問定義為建功立業的入世哲學。似乎聖人們和他一樣,都是追名逐利的貪婪之人。
聖人們真正的追求是什麼呢?那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提倡的是「學問為己」,其中「為己」二字是關鍵。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讓自己「不惑,知天命,從心所欲」;孟子一生追求的就是「順命」、「浩然之氣」和「安心」,無他!;王陽明說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內求「致良知」,因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致良知就是在自己的心裡「滅人慾明天理」、「恭敬奉承天命」、找到「真己」和「本體之樂」。至於心外之事自有天命做主,畏命、順命、安命,事來應事即可。
可見,聖人的功夫都花在自己的心上,他們追求的是領悟大道和自身心靈境界的提高,從而智慧而快樂地度過一生。而後儒和今天所謂「新儒家」搞的東西恰恰與聖人背道而馳,他們不知命,放著內心的私慾不去除,放著天理不去遵循。聖人一心內求:致良知,而他們卻一心外求:追名逐利。
結論:繼孔孟學問中斷兩千年,陽明學中斷五百年,真正的儒家學問在今天同樣處於中斷的狀態。
(2)佛家
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至六祖慧能大師,接下來是南陽慧忠禪師、南嶽懷讓禪師、永嘉玄覺禪師、荷澤神會禪師、馬祖道一禪師、百丈懷海禪師、黃檗希運禪師、臨濟義玄禪師、興化存獎禪師、黃龍慧南禪師等人。宋以後再無傑出人物。
華嚴宗和天台宗自唐以後就凋零了;
唯識宗唐僧玄奘後無人;
凈土宗當代有個印光大師;
律宗當代有個弘一法師。
(3)道家和道教
道家的學問自老子開創,經關尹、莊子、列子的傳承後就中斷了。至於道教,則自元末明初的張三丰之後就無人了。
(4)西方宗教和哲學
西方哲學除了古希臘的一流人物和後來的叔本華等二流人物。現代自羅素後未見什麼特別的哲學家。基督教也是如此,自馬丁·路德、加爾文後沒聽說有什麼特別的人物。
(5)文學藝術和經濟等領域的情況
詩詞:唐詩、宋詞是巔峰。清朝有個納蘭性德,其他就乏善可陳了。現代詩人無法入流。魯迅則認為中國的詩到唐朝就做完了;西方的但丁、莎士比亞、普希金、雪萊、歌德等人後面也就沒什麼人了。
美術:前有顧愷之、韓滉、顧閎中、閻立本、吳道子、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安格爾、倫勃朗。後有畢加索、齊白石、張大千,今天已無大師;
書法:前有魏晉唐宋的二王、顏柳、歐陽詢、趙孟頫、蘇黃米蔡、董其昌,後有明清王覺斯是終結者。現代有個林散之算個人物。今天則是妖魔鬼怪當道;
音樂:巴赫、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韓德爾是高峰;
文學:巴爾扎克、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曹雪芹後也沒人了;
經濟學:近現代,西方經濟學大師主要有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馬爾薩斯、凱恩斯、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等。中國過去沒有經濟學大師,今天也沒有。
綜上所述,不僅僅中國,整個人類在各文化領域都是人才凋敝,江河日下,乏善可陳。人們說梁漱溟先生「是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我看南懷瑾先生就是中國最後的大佛家。今天像他們這樣的大學問家已經沒有了。遊走於市的所謂學者專家與那些三流的大師相去甚遠,沒有真正的學問,所以無一入流者。
三、末法時代的醜陋
(一)釋迦摩尼關於「末法時代」的偉大預言
兩千五百年前的佛經中記述了釋迦摩尼的預言:兩千年後佛教將進入末法時代。所謂「末法時代」就是佛法開始沒落的時代。屆時,信仰佛教的人數漸漸稀少,修行的人更少,佛法也就被世間的邪說和物慾所淹沒。縱然尚有佛經存在,也沒有人去信受奉行。修行而證道的人寥寥無幾。目前,我們看到各個佛教聖地亂象頻發,為了錢財,和尚打和尚,和尚打信眾時有發生。廟裡的和尚已經不再修行,而是睜著貪婪的雙眼盯著世人的錢包。可見釋迦摩尼的預言是何等的準確。
釋迦牟尼說,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數」。意思是,到了末法時代,帶有邪見的「法師」像恆河裡的沙子一樣多,他們紛紛走出來說教,滿足自己的貪慾。今天的佛教界除了穿梭於政商兩界的所謂法師大師,就是釋永信這樣貪婪的「邪師」,刻苦修行的高僧大德已經很難見到了。
繼成功學大師被戳穿之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靈修班」、「禪修班」和「瑜伽班」,就是「邪師說法」的最好例證。流竄在全國各地的假活佛達3萬多。而國家認可的活佛只有兩千多人。可見邪師之多。人們虔誠而愚蠢地供養著這些「邪師」。
釋迦摩尼的偉大在於,他沒有其他宗教普遍存在的門戶之見。他並不因為自己是佛教的創始人而存在狹隘的偏見,他不僅公開預言今天末法時代的佛教界亂象;而且預言佛法將於一萬年後消失。這種毫不迴避的無私和求真精神令人敬仰。
我們從釋迦摩尼的這個末法時代說法中能獲得什麼樣的啟示呢?
1、佛陀說末法時代的人們,根器越來越差,眾生善根淺、福報薄、業障重且退緣多。貪婪的私心已經遮蔽了人們心靈的智慧。這意味著人類進入了一個缺乏智慧,人才凋敝的時代。既然沒人能夠領悟佛法,那麼,其他的學問又靠誰來領悟呢?大師又從何而來呢?
2、既然沒有大師,那麼,那些招搖過市的「佛學大師」「國學大師」、「靈修大師」、「心學大師」是些什麼貨色呢?牛吹得再大也沒有騙子王林大吧?但王林已經死於囚牢了。所以,修行人不要到處攀緣,尤其不要被那些著名的「邪師」忽悠,既花了錢,又浪費了時間,還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的,傻不傻啊?
3、要依法不依人。聖人的經典就在身邊,自己認真領悟,刻苦修行便是。學佛、學儒、學道都一樣,殊途同歸。今人根器鈍,如果學佛以修凈土宗為宜,禪宗和唯識宗對根器要求很高,密宗要靠機緣。還有,學佛之人也可以修習陽明心學,其結果都一樣。一切都是為了認清人生的真相,知命信命,擺脫煩惱,從容淡定,快樂無憂的生活。
4、沒有佛教信仰的人也要注意,不要再傻乎乎的給惡和尚捐錢了,你讓他們拿你的錢去吃喝嫖賭抽,你就和他們一起在造惡業。小心因果報應。
佛教進入了末法時代,道家學問從來沒有得到繼承,那麼,儒家呢?前面已經作了結論,即真正的的儒家學問已經中斷。鑒於儒家學說是中國自漢代以來的社會主流意識,今天也在大力提倡。所以,我這裡再談一下儒家問題,揭示今天「新後儒」的真面目。
所謂「後儒」或「世儒」,就是孔孟之後的儒家人物,他們因為受自身的根器所限,加之私慾重,把孔孟內求的學問篡改為外馳求名利,搞陰謀詭計的霸學。陽明先生說:「世儒只講得一個伯者(霸者)的學問,所以要知得許多陰謀詭計。純是一片功利的心,與聖人作經的意思正相反,如何思量得通?」。
讓王陽明始料所不及的是,他之後的儒家比孔孟之後「後儒」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把陽明先生的「心學」歪曲成世俗百戰百勝的成功學了。
今天那些「著名的儒學大師」都是打著繼承儒家學說的幌子,行後儒追名逐利之實。這些「新後儒」們從來不顧自己內心雜草叢生,任由私慾泛濫,動輒談什麼三不朽、治國平天下。其貪婪的嘴臉完全符合王陽明對後儒的描述:「後儒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如何做得!」這裡,陽明先生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後儒的本質,他們「不明聖學」,「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體認擴充」,千方百計「一味只是希高慕大」,就是「不知自己是桀、紂心地」,還「動輒要做堯,舜事業,」,妄談什麼治國平天下,「如何做得!」。
我這裡以很多海外華人和大陸學者推崇備至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為例,揭示一下他「新後儒」的思想本質。
牟宗三是西方哲學的底子,他對康德哲學情有獨鍾。但他對康德「物自體」的「創造性的改造」是很不客觀的。他後來師從熊十力,以西學解讀儒學,提出所謂「實踐的智慧學」,即所謂的「新外王」理論。究其本質就是後儒「經世致用」思想的翻版。
他由於根器鈍,無法領悟儒家形而上的學問。所以無知地認為孔子「只能授文章,不能授天道。」。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天道不可說,如何「授」?三國的王弼早就指出,孔子知天道的「無」,之所以不談無,因為一談就變成了「有」。這是上達學問「不可言說」和「言語道斷」的性質決定的。可見,牟宗三隻是在憑他聰明的大腦在臆測聖人。他還把「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混為一談,試圖用「邏輯」來解釋儒家形而上的智慧,可見不明智!
在他早期的論文里,他站在西方哲學的立場批判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他甚至斷言,西方人雖有野蠻,卻不像中國人的原始的野蠻,殺戮的殘忍;西方人也有戰爭,但他們戰爭的意義卻比中國人的戰爭高尚一點,豐富一點,進步一點。你說,他這是什麼野獸邏輯?屠殺中國人,搶劫燒毀圓明園的八國聯軍高尚而豐富?在這個邏輯基礎上建立的學問怎麼可能是高尚和公正的?
牟宗三是親身經歷中國百年恥辱的人,抗日戰爭時期他也是東躲西藏,但他卻得出了一個荒謬絕倫的結論:「大家又說中國人好和平,其實並非好和平,乃是形而下的具體物不足,沒有力氣來反抗,只好吃啞吧虧!」據此,他狂妄地要重塑中國人。對於這樣辱沒祖宗的言論,我不知道今天崇拜他的中國人是否還有判斷是非的良知?他後來沒有變得更邪乎得益於恩師熊十力的極力挽救。
牟宗三是個很狂妄而傲慢的人,他對胡適的評價是「對中國哲學一點都不了解」、他是「外行人瞎考證禪宗」;對馮友蘭的評價是「寫書很狡猾」,《中國哲學史》是「膿包哲學」,「更遑論有什麼有價值」;他說「金岳霖先生是外行」,陳寅恪是「公子型的史學家」,馬一浮博而不深,梁漱溟學術薄弱。對於他的恩師熊十力,他評價道:「熊先生讀書時心不平,橫撐豎架,······他對儒家的文獻也不多看,他只了解那干元性海,體用不二。這是不夠的,」云云。至此,民國的大家無一漏網,統統不在他話下。那麼,他自己的學術幾斤幾兩呢?他的那些誤人子弟的書又有幾文錢的價值呢?
作為一個學者,評價別人要客觀,尤其對於比自己學問高的前輩要有起碼的敬畏之心。像牟宗三這樣以天下唯我獨尊的狂妄,全盤否定比他學問大得多的前輩,怎不令人生厭?
如果說牟宗三有什麼可取之處,那就是他判定孔、孟、陸、王為儒家"正脈",認為儒學就是"身心性命"之學,而其他則都是所謂的"繞開去"、"歧出"。這是很有見地的。可惜的是,他並沒有按照這個「正脈」求索下去,搞出來的東西都是違背儒學「正脈」的。
(三)今天的中國,大師絕跡矣!人有命運,民族有命運,人類亦有命運。物質文明的發展必然帶來精神文明的衰退,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規律。釋迦摩尼說的北俱蘆洲不接受韋陀菩薩去傳播佛法,就是因為哪裡已經沒有貧窮和疾病,物質文明已經到達極致的緣故。
事物呈波浪式前進也是規律,人類文化從茹毛飲血到聖人降世是一個巔峰浪尖,接下來必然開始滑落,一路下來,現在滑向谷底。而到達谷底,並從谷底開始上升可能是萬年之後的事情了。
雖說大師在中國絕跡是歷史的必然,但環境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知者無畏的唯物主義洗腦三十年,金錢至上的野獸主義又洗腦三十年,幾十年洗下來,人們的心靈智慧已被洗的一乾二淨。取而代之的是自作聰明的愚昧和無所不用其極的貪婪爭鬥。今天中國人對金錢的崇拜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貪婪愚昧的土地上如何能生長出智慧的花朵?所以,大師絕跡矣!
智慧在衰退、學問在消失、心靈在迷失、貪婪在肆虐、煩惱在加劇、愚昧在蔓延······今天社會上發生的一切越來越顯得不可理喻而違背常理。諸多亂象都在證明一個事實:人類正在回歸動物屬性,神的屬性正在消失。
當今既然沒有傑出的思想家,自然就沒有值得流傳的思想。多年前,我看到有人認為魯迅的思想大約可流傳五十年,我當時是懷疑的,現在看來被他說中了(魯迅1936年去世,五十年後的86年就基本上沒有人提了)。著名學問家郭沫若更是一死便倒。魯迅、郭沫若尚且如此,還有哪個今人敢說自己的學問可以流傳十年?皆會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裡,一江春水向東流矣!今天徒有虛名的學者,人還活著,其學問已經一文不值了。
(四)沒有大師的時代如何自我精進
江河日下的人類文化導致引導人們前行的大師不復存在。那麼,今天還想擁有智慧的人們該怎麼辦呢?
1、用心靈讀書。
古今中外聖人雖然也談下學,但他們的學問本質都是關於形而上的上達學問,這就決定了僅僅依靠大腦的聰明是無法學得會的。訓詁考證和咬文嚼字都不是做學問。真正做學問靠的是心靈智慧,必須用心去領悟經典文字背後的真相才是真正的讀書。
2、直奔經典,不讀雜書
智慧都在千年不倒的傳統經典里。當代沒有大師,故沒有經典。不要被「國學大師」、「著名學者」、「博導教授」等等騙人的頭銜所迷惑而去聽他們的課和讀他們的書。要知道,這些東奔西走的偽「大師」從不刻苦修行,所以只有知識沒有學問。他們名利心未除,生死未了,和普通人一樣,都是煩惱焦慮的凡夫俗子。他們既沒智慧又不快樂,這樣的人怎麼可能給你智慧和快樂呢?你去讀他們的書豈不是越讀越糊塗?
3、循序漸進讀經典
好多網友問我,《易經》、《莊子》、《楞嚴經》怎麼讀?我問他,《論語》、《六祖壇經》和《傳習錄》讀了嗎?他說沒有。我說那你怎麼可能看得懂易經和莊子呢?如果讀經典不能入心,只是弄懂了一堆文字,即使全部背下來,又有何用?這樣貪高圖快,貪多嚼不爛,不如不讀書。
我在《漫談讀書》里談到過循序漸進讀經典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基礎學問就看《易經》等高深莫測的經典是不可能看得懂的。聖人學問是高深玄妙的,以顏回那樣不世出的根器還感覺孔子的學問「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更何況普通人?
業餘棋手看不懂專業棋手的棋是因為差距太大。讀書學習也一樣,只有彼此智慧接近才能心領神會。對於孔子的思想,除了顏回、孟子、王陽明,其他人的理解就開始走偏了。當下一些號稱儒學專家的人,以及孔子學院的老師們,都是不懂孔子思想精髓的,他們搞的是「與時俱進」和「學以致用」的孔子。你不要以為我在危言聳聽,這其實是很現實的。你想想,連天天守著王陽明先生問這問那的學生尚且不知陽明心學為何物,何況五百年後的現代人?所以,不是我一棍子打翻包括我在內的天下讀書人,因為事實的確如此。
也許你要問了,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經典呢?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聖人的學問浩如煙海,我們取用一瓢就可以受益無窮。為何非要貪心地全部吃進呢?領悟一分,智慧一分,快樂一分,足矣!
4、知識只是獲取學問的工具
今天應試教育出來的學生,不管是大學生還是博士,擁有的只是知識,不是學問。文憑只是證明你曾經學習過某些知識,學會了一些探索真理的工具,並不代表你有學問,更不能代表你擁有智慧和掌握真理。六祖慧能大字不識一個,然而他卻是中國佛教史上的第一覺悟之人。大學問家陳寅恪沒有文憑卻是北大教授。不僅如此,朱自清、吳宓等大教授也來聽他的課。吳宓評價他「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寅恪雖系吾友而實吾師。」,陳寅恪被北大的學生稱之為「活字典」、「活辭書」,以及「太老師」,即教授的教授。
5、去除無知和傲慢
陽明先生說:「人生大病就是一個「傲」子。」。一個人一旦染了「傲」病,其學問就到頭了。所謂無知者無畏,無知帶來愚昧,愚昧帶來無畏,無畏帶來傲慢,傲慢再帶來無知。有些人讀了幾本書,記住了幾句聖人的話,然後就到處吹牛顯擺,這樣的人就是老子說的愚蠢的「大笑之」之人。做學問最忌諱的是因為自身的傲慢而懷疑聖人,不服高人,輕視同學。所以,一個學者要學會低頭,對聖人要拜服篤信,對高人要潛心跟隨學習,對相若者要相互砥礪。
當代「草聖」林散之坦誠地說,他的字可以與鄭板橋抗衡,遇到王覺斯只能低頭。齊白石則只恨此生未能做八大山人的書童。學問家傅斯年很狂,可以翹著二郎腿罵蔣介石,大學問家劉文典比傅斯年更狂,但他們看到陳寅恪都是畢恭畢敬的。這就是敬畏之心。傅斯年認為陳寅恪是「三百年一人而已」,劉文典則稱它為「國粹」,這就是學者誠意求真的精神和謙虛退讓的道德修養。像牟宗三那樣不知天高地厚的「傲」人怎麼可能領悟聖人的學問呢?
綜上所述,中國產生不了大師的根本原因是人類命運之必然,而今天瘋狂的物慾社會則作為一種「增上緣」,進一步強化了這個趨勢。政府提倡學習傳統文化固然是好事,但作為學習者必須明白環境的惡劣和自身根器的愚鈍,必須比古人更刻苦才能領悟聖人學問之一二。
好了,寫得夠多的了,就此打住。供你參考。
友:又是一篇精彩的長篇大論。上一篇《意識是什麼?》的嘮嗑,我一看,天哪,深奧不說,字數還上萬!當然,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老師這樣回答問題是不是太辛苦了?
我:對我來說,寫東西是樂在其中,如果感覺辛苦寫了幹什麼?字數多的原因是:一、我認為,回答問題要麼簡單明了,要麼全面通透;二、我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也許把它作為一篇《嘮嗑》的文章。
友:哈哈,原來如此。我看這篇就完全可以,我還沒有看到這樣獨到而精闢的解讀。即有高度,又有深度,還有廣度,可謂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您真正配得上「淵博」二字。所以真心希望您把它放到公眾號里,利益眾人,也便於我把文章收藏起來。
我:哈哈,又給我戴高帽子了。好吧,我再看看,如果感覺有價值就放進公眾號。謝謝你的問題。
友:拜服,再次感謝!
提示:點擊下面文章的題目即可打開閱讀。
一、寫公眾號文章的因緣:《緣起》
二、命運問題:《快樂生活的前提——認識命運(1-12)》;《知命認命算命》(上)(中)(下)》;《真認的命才能得道》;《風水能改命嗎?》;《打卦》。
三、詩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TM3NTQ1Mg==&mid=208588907&idx=1&sn=cb14b49e665e7012d3d75e970a834075&scene=21#wechat_redirect;《怪哉,墨也!》;《琴棋書畫詩酒茶》;《天妒英才》;《詩人的哲思》;《寫字者寫志也》;《淺吟低唱》;《曲高和寡》;《詩魂》。
四、儒道:《曾國藩究竟厲害在哪兒?》;《孔子歧視婦女嗎?》;《正本清源話中庸(1-14)》;《誰知我心——王陽明(1-67)》;《嘮嗑八》;《嘮嗑九》;《國學與漢學》;《真人無夢》;《陽明心學辨析》;《經典可以與時俱進嗎?》;《心學答疑》;《無事時用功》;《親信干政與養士文化》;《方便說法》。
五、人生的境界:《莊子與陶淵明:一樣的悠閑自由,不一樣的心靈境界》;《天下第一的功夫——擺脫煩惱》;《楊絳是怎樣煉成的?》;《為什麼說毛澤東是偉人中的偉人?》(上)(中)(下);
六:讀書:《漫談讀書(1-31)》;《讀什麼書?》;
七、佛學:《釋迦摩尼吃肉嗎?》;《愛和慈悲的理由》;《被深深誤解的大智慧——佛教》;《釋永信事件告訴我們什麼?》;《佛教亂國嗎?》;《佛學基礎問答》;《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跳出三界外》;《四諦八識》;《佛說外星人》;《不可思議》。
八、中醫:《到醫院體檢有用嗎?》;《養生的真諦》;《病為什麼由心而生?》(上)(下);《中醫厲害在哪兒?》。
九、哲學:《心與腦》(上)(中)(下);《我是誰?》;《靈魂就是暗物質嗎?》;《白話哲學(1-17)》;《嘮嗑六》、;《克里希那穆提》;《無用而大用的哲學》;《柏拉圖與王陽明》;《進化論的危害》;《人為什麼要有信仰?》;《靈與肉》;《長生還是毀滅》;《意識是什麼?》。
十、現實思考:《味精·香煙·腦殘》;《洗腦》;《江青一生給我們的啟示》;《嘮嗑一(愛子與孝順)》;《禍福相依》;《精英與大眾》;《嘮嗑五》;《你幸福嗎?》;《什麼是生活質量?》;《孩子錯了嗎?》;《聰明與智慧》;《你想創業嗎?》;《讓心靈走出喧囂》;《居安思危》;《愛國是每個公民的良知》;《關於愛國思想的追問》。
以上到《嘮嗑五十一(為何出不了大師?)》為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