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為了忘卻的抑鬱症,我們發布了這份調查報告
抑鬱症是一種危害嚴重的心理障礙。
2003年的今天,中國著名演員、香港樂壇天王張國榮於文華酒店墜樓身亡。據世界衛生組織以往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 瑞典的發病率為 6. 16%、美國為4. 45%、中國為3. 02%,並且這一數字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超過1億人,抑鬱症患者約4000萬人,情況不容樂觀。
故此,我們通過快速問醫生(有問必答網),心貓心理網路平台,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平台調查了1萬多名民眾,旨在了解中國民眾對抑鬱症的了解程度和對抑鬱症治療的看法,從而呼籲和促進全國對抑鬱群體的關懷和對抑鬱治療的重視。
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對抑鬱症只有一些了解或者了解大概。對抑鬱症非常了解的個體很少。無論學歷高低、年紀大小、男女,對抑鬱症了解程度的差異不大。其中,半數人是通過明星或者其他熱門事件第一次接觸到抑鬱症,50%左右的個人主要通過明星或者其他熱門事件第一次接觸到抑鬱症的,但大約9成的民眾了解抑鬱症患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自殺。接觸到抑鬱症的原因中,因為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受到抑鬱症困擾才接觸的(28%),通過課程講座或書籍了解的比例甚少(24%)。這表明,我國對抑鬱症的教育和普及還是比較落後。
當你抑鬱時,你會怎麼辦?調查結果堪憂——僅有5%的人會尋求專業機構或者個人的幫助。其餘95%的人則會採取獨立默默忍受或者找親人和朋友傾訴。
另一值得引起重視的數據是,抑鬱症患者得到系統治療的只佔總人數的10%左右,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都沒有得到系統的治療。這表明國內對抑鬱症的治療現狀並不理想。分析可能的原因發現,70%-80%的人報告自己不清楚有沒有(或者沒有)可以進行心理治療的機構和個人。
目前,治療抑鬱症的方法和費用也是較多人關心的問題。調查顯示,60%多的民眾更傾向面對面的治療方式,有30%的民眾認為微信語音或者文字諮詢更可以接受。並有82%人認為抑鬱症的治療應當和其他身體疾病一樣應該納入醫保當中。
《2017年中國網民抑鬱症調研報告》的設計和分析由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精神和行為醫學系Mark D. Miller教授和鄭萬宏副教授,杭州師範大學心理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賽李陽博士聯合完成,由動脈網(微信號:vcbeat)首發,以下為調研報告的詳細內容。
中國民眾對抑鬱症了解的情況
根據此次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對抑鬱症只有一些了解或者了解大概。對抑鬱症非常了解的個體很少。
1、高學歷就意味著對抑鬱症了解多嗎?
調查顯示,不管學歷高低,非常了解抑鬱症的個體的比例非常低,大約50%的個體只了解一些。然而高學歷的人群中非常了解抑鬱症的個體比例(10%多)要比低學歷的人群的高(3%左右)。這一調查結果顯示說明中國民眾對抑鬱症的了解很不足。即使是高學歷的人對抑鬱症的了解也很有限。
2、男女對抑鬱症了解程度的有差異嗎?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論男女,對抑鬱症了解一些的人比例是最多的(在40%左右),其次是完全不了解(在20%左右)。總體,男女之間的差異不明顯。
3、不同年齡的個體對抑鬱症了解程度的有差異嗎?
我們的調查發現,無論20歲還是40歲,大部分人(50%左右)還只是對抑鬱症只有一些了解。年齡上沒有太大的差異。
4、民眾如何了解或者接觸到抑鬱症?
調查結果顯示,50%左右的個人主要通過明星或者其他熱門事件第一次接觸到抑鬱症的。其次是因為自己或者身邊人的受到抑鬱症困擾才接觸的(28%)。通過課程講座或書籍了解的比例甚少(24%)。這表明,我國對抑鬱症的教育和普及還是比較落後。
5、民眾是否了解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可能會導致自殺?
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學歷高低,大約9成的民眾了解抑鬱症患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自殺。
6、當前抑鬱症患者是否都得到系統的治療
我們調查顯示,抑鬱症患者得到系統治療的只佔總人數的10%左右。大部分的抑鬱症患者都沒有得到系統的治療。這表明國內對抑鬱症的治療現狀並不理想。分析可能的原因發現,70%-80%的人報告自己不清楚有沒有(或者沒有)可以進行心理治療的機構和個人。
7、當患有抑鬱了,人們會科學的應對嗎?
當個體情緒長期低落可能是抑鬱的個人,一般都採用什麼方式來應對。調查結果顯示,只有5%的人會尋求專業機構或者個人的幫助。大部分個人都是採取獨立默默忍受或者找親人和朋友傾訴。這表明大部分人還不能採用正確的方式來應對抑鬱。
8、民眾可接受的抑鬱症治療的方式
無關哪個年齡段,何種學歷和收入水平,相比網路諮詢或者電話諮詢方式,60%多的民眾更傾向面對面的治療方式,有30%的民眾認為微信語音或者文字諮詢更可以接受。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大多人認為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更適合於通過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治療。
9、抑鬱症的治療是否應該納入醫保?
大約有82%人認為抑鬱症的治療應當和其他身體疾病一樣應該納入醫保當中。
編輯|劉東
動脈網(WeChat:vcbeat),關注互聯網醫療及健康領域的新技術、創業和投資,以及新技術背後的倫理變遷。
在動脈網公眾號後台回復互聯網醫療領域任意關鍵詞(如:人工智慧、基因檢測),為您獨家提供相關前沿資訊文章!
版權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推薦閱讀:
※張國榮獲得過哪些獎項榮譽?
※張國榮拍過的港劇和電影都有哪些?
※《英雄本色》重映張國榮驚喜「現身」是怎麼回事?
※張國榮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A long long time ago,I can still remem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