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意見分歧的「最優解」
首先聲明,這是主觀題,不是填空題。意味著,如何處理團隊意見分歧,根本不存在最優解。
(路人甲:那你題目不是說的最優解嗎,開題就微微打臉以示尊重?)
(回答:所以我加了引號,西西~)
寫這篇文章,動機是對早上爭論很激烈的項目&需求會議進行一個反思,從中分析出團隊之所以會經常出現意見分歧的原因以及如何更好地在表達自我觀點的基礎上兼容不同意見以達成團隊最優化學反應。
爭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和你達成一個共識:所有的爭論是為了解決分歧而不是為了發泄情緒。若否,左上角??。
進入正題——
為什麼我們分歧不斷?
團隊是有「口」「才」的人和一群用「耳」聽的「人」組成的組織,其本質追求是通過發揮各自所長將目標以最快效率達成。但是因為團隊的最小單位是一個個的個人,所以個人之間的觀點衝突也就直接被定義為團隊意見分歧,分析團隊意見分歧就被分解為分析單個人的立場或者觀點是如何產生的。
1.歷史環境(經歷)決定動機,動機決定立場。
大腦是基因與環境交互產生的結果,每一個人即出生之日起就經歷著不同的教育,學習以及社會活動等,所以心智模型必然會有差異,我們不去追究其中的認知科學規律,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我們需要以開放的態度承認每一個動機的存在,在團隊交流中任何人不可故意猜測他人動機:你這是在表現自己、你這樣說不就是因為…這樣的心理是對人性認知的逆反心理,但凡有誰做事沒有動機,他也早就在「物競天擇」的進化浪潮中慘死沙灘了。所以我們努力想搞清這些動機背後的動機也就是因為我們始終承認人性弱點的存在,你有我有大家有,只有善良對待這些缺點,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標準。否則,抱著畸形的心態和別人產生對話是不可能產生共識的,猶如一個定時炸彈,只是啥時候爆的問題罷了。
2.當自我保護心理遇上擴大戰果的貪婪心理。
個體普遍存在著自我防禦機制,當一個和自己不同的觀點產生時,個體都會本能的菊花一緊,有種領土受到侵犯的危機感,這不是多讀書就能避免的,讀書能解決的只是減少攻擊型防禦心理的發生次數,增加建設型防禦心理(升華、認同、幽默)的發生次數。
如果在自我保護心理觸發的同時,有了一定的戰果,那簡直是失去理智的前奏…。A 如果正在和 B 爭論一個東西,此時突然獲得了C 的支持,那A 很有可能喪失對B 觀點的客觀判斷,將 C 的支持當做戰果,步步逼進,從而在 B 身上取得更大的爭論優勢。貪婪會使人喪失理性,但理性恰恰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礎上的,當我們不斷地對元認知進行鍛煉時,我們就會輕易地發現「貪婪」並且及時規避之。
尋求分歧的更優解
分歧的成因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用接受的心態看待每個分歧的存在,始終抓住團體存在的本質目的——通過發揮各自所長將目標以最快效率達成,解決分歧這件事情真的簡單很多。
1.可以有分歧,不可以沒有溝通。
人與人之間由於生活環境、工作經歷、社會閱歷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容易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這也是出現分歧的根源所在。但是工作中的分歧,都是對事不對人的,大家都是為了工作著想。出現分歧不去溝通,將固執當成個性,將一意孤行當成個人能力的體現,這本質上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2.在分歧中尋找共識,通過共識化解分歧。
即使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即使雙方意見在邏輯上看來完全互斥,問題都可以通過切換維度的方法來尋找共同點,先將雙方同步切換到對一些有共同認識的頻道之中才會建立解決分歧的橋樑。你相信這個理論是正確的,我卻相信另一個理論是正確的,出現這種情況後,我們先不急於爭論誰是誰非,相反,我們必須要先就如下問題達成共識:要讓你接受我的理論,需要觀察到怎樣一組事實;如果要我接受你的理論,又需要觀察到怎樣一組事實。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找到一個和平解決我們之間分歧的方法了。
3.服從上級,是一個組織得以良好運轉的必要條件。
如果多方分歧各執一詞,邏輯上都無法找到漏洞,不多逼逼,leader 拍板就是了。如果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意見跟領導不一致而鬧得雞飛狗跳,如果每個人都不顧 leader 的看法固執己見,那工作如何進一步開展呢?文章一開頭提到,我們永遠無法尋找到這種主觀題的「最優解」,只有通過時間去驗證,並且不斷得到「更優解」。簡單來講,這種情況下服從上級就是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4.記得通過批判元認知來總結這次爭論。
元認知,簡單解釋就是一個人對自我認知的認知,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就像對硬碟進行分區一樣,刻意將大腦劃分出多個層級(鍛煉)是避免0-1思維的基礎。一次爭論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會拋出去至少一個主觀觀點,爭論過後,需要刻意使用批判性的思維進行自我辯證:
自己剛剛的觀點是否正確?
觀點的出發點是什麼,動機是什麼?
為何要與 TA 對此事進行爭論?
在解決這個事情的過程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有沒有其他更好地方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