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寫好詩?

(2010)

受著現代教育成長起來的現代人,所掌握的古典文學知識比起前人是大大不如了。具體一點說,就是許多僻字不認識,許多典故不知道。但這其實並不成為古詩創作上的障礙。古詩是一種文體,規定了大體的形式:句式,韻腳,平仄等等;內容上則是非常自由的。誠然,有不少古詩有難字僻典,沒有相應的知識就讀不懂,他們也似乎因此而增添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一些高深的氣質;但明白易懂的好詩更多。隨便舉幾個例子:

無名氏:《長命女》

雲送關西雨,風傳渭北秋。

孤燈然客夢,寒杵搗鄉愁。

於鵠 :《輓歌》

陰風吹黃蒿,輓歌渡秋水。

車馬卻歸城,孤墳月明裡。

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梁塵靜不飛。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容輝。

王昌齡:《從軍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

這樣的好詩還可以舉出很多。從文學批評的角度上說,簡明而有內容的詩比單純堆砌典故辭藻的更好,前文已有詳述;考慮到當下大眾群體的知識情況,也應推重前一種。一種文體要發展,總要人們能讀能寫,愛讀愛寫才行。要敢於運用新辭彙,描寫新事物。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我們眼中所見,早已不是舊時的市井山川;在詩歌創作上,也應該有志於反映時代的面貌。舉幾首網友的詩作為例:

中秋北望天茫茫,無雲無雁無故鄉。

夜來風寒泡包面,卻見明月映麵湯。

這首詩是某遊戲論壇網友所作。熬夜玩電腦,以泡麵充饑,是當代許許多多年青人都有的經歷;當此之時,卻見明月映麵湯,轉思家園故國,獨在異鄉,怎能不有淚盈眶!誠為畫龍點睛之筆。

杜隨:《乘公車偶過故人樓前有作》

窗檯不見舊盆花,換了垂簾密密遮。

知否有人樓下過,十年塵土未停車。

這首詩寫的是經過故人樓下,心有所感。用字樸實無華,而感情自然流露,有漢魏古詩的風味。

孟依依:《南歌子·周末網上算命》

抱枕人遲起,居家發懶梳。

蓬頭且作小妖巫,卜卜將來那個是兒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里無?

刷新之後再重輸,不信這台電腦總欺奴。

孟依依是知名網路詩人,這首詞寫得非常可愛。描寫的是居家即事的尋常情景,其中刷新,電腦等新詞用的信手拈來,毫不突兀。

寫詩不可作繭自縛,在頭腦中畫地為牢,限制了自己使用的辭彙和手法;然而,太過隨意又會走向反面,變成口水。李清照說,學詩謾有驚人句;杜甫說,語不驚人死不休!詩應該是簡潔凝練,真切動人,能像電氣一般,一振一盪的打到別人的心弦上(梁啟超語)。

總之,第一要有內容,有新意思,這是用力的方向。形式上則可以放寬要求,免得縛手縛腳。押韻寬嚴皆可,推薦用新韻,平仄可以不講究,只要念起來不要太拗口。

入門上手,以對仗為宜。對仗是古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好詩特別是長一些的詩,往往要靠對仗來撐起全篇,流傳的名句中對仗也很多。古時啟蒙,也要對對子的,「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聲律啟蒙)。單說對仗,已是一門學問;但要注意的是,對仗發展到後來有一種傾向,過度追求新奇技巧,比如嵌入人名史實,拆字拼字,如此已近似猜謎遊戲,形式重過內容,於詩道並無補益。

中華詩歌自詩經始,詩經主要的表現手法就是賦比興,這也是詩歌創作的基礎手法。賦就是鋪陳直敘,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比就是比方比喻,借物以喻事:「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興就是觸物興詞,感物以起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作為寫詩的入門指南,本文到此,就擬結束;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沒有講,那就是多寫多練,多看多想。啟功論書法,要把寫好的字掛在牆上,時常看看,檢討得失,作詩亦當如此也。


推薦閱讀:

日本天才女詩人:金子美玲
有哪些很有趣的詩詞?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