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是科技讓我們更孤獨嗎?

很多年輕人,他們在特定條件有著相當不錯的心理狀態:

公交車怎麼還沒來,左顧右盼多無聊,撞著人家的目光多尷尬啊,這樣吧,玩會剛下的手游,今天恰能通第二關。

這紅燈還有1分鐘,這時間真難熬,一分鐘能幹嘛?這樣吧,摸手機出來刷刷微博吧。

這隊排了這麼長,大家都拿著手機很忙的樣子,我可不能不合群,微信上問問小軒在不在。

彷彿在獨處的那幾分鐘里,焦慮、孤獨橫衝直撞而來,扼上了我們的喉。

現代科技連同著心理學的發展似乎讓我們的弱點無處遁形——運營專家、廣告大咖、營銷策劃、產品設計師,他們研究我們的行為、研究我們的動機、他們到我們內心窺探隱秘、他們在產品中大動干戈,他們伸出的帶著勾人芬芳的手,被我們穩穩的接住了。

我們無條件相信他們,只因他們知曉我們的需求,他們明白我們多麼的不滿足,於是他們扛起大旗,帶領這個時代走上變革之路。

是的,我們是不滿足的。不滿足於眼前的那群喝嗨鬧騰的朋友、不滿足於身旁的兩位叨叨絮絮的父母、不滿足於課上的那位張牙舞爪的老師、不滿足於會上的那群嚴肅僵化的領導。

我們想通過一間網路直播,看到千里之外的實時情節;我們想通過一款虛擬遊戲,找到心靈的歸宿;我們想通過一款聊天軟體,足不出戶就聯繫到多年未見的好朋友;我們想簡化社交的複雜性,奔到人與人交往的終極去;我們更想擁有一個噓寒問暖的伴侶,它有著無限的包容,在我需要的時候能扮演好傾聽者。

我們祈求得到心靈的慰藉、簡便的人生、我們祈求永遠不會感到孤獨。

現代科技一代代的產物應運而生,我們無比的自豪,因為通過它聯繫到了真正」懂我「的那群朋友,找到了真正」懂我「的那些玩物。

科技發展前,人們根本無法想像到如今這樣的生活:我們可以用科技帶給我們的替身,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本人「,同時身處數個地點,與數位朋友交談;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科技去到任何地方、看到我們想看的任何事。

於是我們穿上了冷漠的皮囊,包裹住洶湧的內心。我們沉迷電子產品們,下載了一個又一個社交軟體、玩上了一款又一款遊戲、刷過了微博和知乎,再在朋友圈打開一篇文章,草草點開再默默關上。

大家似乎不那麼重視傳統的面對面交往,轉而投身於新時代的社交產品中去,我們會通過點」贊「來表示——我是很在乎你的;大家似乎不那麼希望感知現實生活的種種,試圖在新世界的情感傾訴中找到自我,我們會找來一部部網劇動漫浸入其里,無時無刻不與劇中個個並肩戰鬥。

我們沉迷那簡化的交往邏輯——我們精心後期處理的圖片,配上文字曬在朋友圈,收穫贊和評論,再一一回復;我們幾經琢磨的辭藻放在信息里,發給對面那位,就代表了我們本身的愉快對話,省去了面對面時的結巴、忘詞與粗魯。而在省下來的時間裡,閑不下來的我們玩玩遊戲和追追劇。

直到我們開始變得畏頭畏尾,小心翼翼地保持和他人的距離,我們既害怕孤獨,又不想費力揭開那層古舊的封膜。但我們想化被動為主動,在孤獨的時候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我們從」我有一個想法或者好玩的事,我要說出來給你們分享。「變為:」我想要想到一個想法和好玩的事,這樣我才能和大家分享,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

由此,又一個新的說法誕生了:」I Share Therefore I Am「,中文:」我曬,故我在「

再然後,我們發現微信上經常點贊斗表情的朋友,到了現實不能聊上一語;我們發現陪我們說話的Siri,它根本體會不到你失戀的苦楚;我們發現行走在虛空的遊戲里,優越感損耗殆盡後,面臨的是喘不過氣的壓力;我們發現再怎麼看到更大的世界,如果今生就此了結,你會後悔,我依舊看不到那個世界的門檻,究竟在哪裡。

我們變得孤獨,但又再無為親密關係服務的能力。

終於我們意識到,這些產品影響到了我們生活的方式,打亂了我們社交的初心。有了科技和產品,但我們依舊孤獨的要命,害怕的要命,焦慮的要命。

開頭中提到的,那些個透研心理學的產品設計師們,與其說他們真正懂得我們的需求,不如說是他們真正懂得利用我們的軟肋。

但罪魁禍首難道是科技本身嗎?科技其本身無限豐富和拓寬了我們的眼界, 讓無數的人體會到電子郵件和網上購物的便利,讓無數的人在網上廣泛傳播的藝術中找到共鳴,讓拉近這個星球上每個人的距離成為可能而反過來想想,科技在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給了我們確立正確人生觀和發展觀的機會。

而罪魁禍首是作為坐收漁利者的我們盲目的希冀科技能製造給我們愛情,從中無厘頭的能誕生出家庭來;希冀科技能代替我們自身的言行舉止和我們本身,從中能突現出一個個朋友來;希冀科技能帶我們遠離現實的風口浪尖,從中一楞楞的編織成一個個社會來。

罪魁禍首是我們無限膨脹的慾望,只會庸惰懶散的依靠,只會貪戀一幕幕片刻之歡愉,從來不會反思和自省。

我們需要的是成為科技的利用者,而不是被利用者。

請放棄對科技的不實幻想,回到現實中來。腳踏踏實實踩上一路落葉,手端端正正拿穩上課的筆本,放下手機坐下來愉快地和父母談心,離開電腦出門痛痛快快和朋友玩一把。

回到文章開頭,排隊和等公交的短時間裡。我們可以兀自平靜的開啟修鍊模式,可以抽空記錄思想來積累對世界的認知。可以感知我們身邊的事物,聞著花香看著流雲。你甚至能和小時候一樣,低下頭去觀察一隻爬上台階的螞蟻,也能體會對面街邊那個拿著泡泡圈小跑的女孩的快樂。你可以做很多,你可以感知生活中美好的一切。

當我們從數碼風暴的漩渦中心抽身出來,抬起頭髮現,眼前是窗邊不注意許久枯了又榮的垂柳,耳畔傳來黃鸝的婉轉高鳴,風吹來惹的一哆嗦,桌旁放著一碗熱湯,面前坐著的是滿面春風的某某。

"別玩遊戲了,湯要趁熱喝。"

TED《群體性孤獨》觀後筆記

傅糧哲哉


推薦閱讀:

陳法蓉的家庭情況?
心軟是什麼體驗?
知乎依戀關係總結(筆記,未完待續)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灤河的含沙量如何?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