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推薦 |廣東著名的古驛道都在這裡啦,挑一個去走走!
道路,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就好比血管對於人的重要性。自從中原的漢文明浸染到嶺南以後,官方修築驛道的工作就沒有停止過。
今天,在廣東省的各個角落,分布著大大小小不同的古驛道,它們像一條一條的血脈,也像一根一根的臍帶,或長,或短,或完整,或殘缺地橫卧在嶺南的大地上,為我們後人講述了南粵與中原之間長達2000餘年的文明交流史。
▲王雲濤 攝
據了解,廣東著名的古驛道至少不下8條,除了最知名、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梅關古道外,還有見證了唐玄宗時期「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西京古道,以及平遠松溪古道、潮州上饒西片古驛道、從化太平鎮前崗古道、中山岐澳古道、雲浮鬱南古道、江門古道等。
▲忠哥 攝
這些古驛道,是古代北方精英文化南下的通道。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中原離亂,大量的北方士族南遷,他們有的就沿著古驛道不斷南下,梅關古道、西京古道、漳潮古道,都是先民南下的通途。
秦漢留戍,永嘉南渡,尤其是南宋末年空前規模的移民潮,也讓廣東的文化日漸多元而豐富,直接導致了廣東三大民系的最終形成。
梅關古道
一路梅花一路詩
明萬曆十九年(1591),時任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的一代文學才子湯顯祖,因上表揭露時弊而得罪了神宗皇帝,被貶往廣東的徐聞任典吏。
赴任的途中,他在大庾嶺聽到一個離奇的故事,一位知府的女兒為情所困香消玉殞,而後竟借梅樹還魂。這個故事給了湯顯祖極大的震撼,於是,他寫下了那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著名小說——《牡丹亭》。
成為南來北往的經濟要道
▲施用和 攝
大庾嶺,即梅嶺。又稱台嶺、東嶠山,南嶺的組成部分,廣東與江西兩省的交界。這裡自古就是一個軍事重鎮、交通要道,無數的販夫走卒、達官貴人、貶官流民都從這裡走過,留下的故事數不勝數。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採取了北御匈奴,南征百越的策略。當時,秦軍在南嶺開山修築了三道關卡,分別是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秦關的修築,被認為是梅關古道的開發之始,雖然今天的梅關古道已經與當年的位置有所不同。
梅嶺的得名,據說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得來。戰國末年,中原戰亂,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他們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被眼前的風光所吸引,決定在梅嶺安營紮寨,也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後來,這支越人因破秦有功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
今天我們看到的梅關古道,是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奉詔開鑿的,只是當時還不叫梅關古道,而是叫大庾嶺道或大庾嶺新道,與秦時的舊道相區別。
與破敗難行的舊道比起來,大庾嶺新道的開發極大地改善了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狀況,這對嶺南的經濟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古道從梅關關樓向南北兩邊伸延,北接江西大余,南連廣東南雄,全長90 余里,道寬2到4 米,以青石及鵝卵石鋪砌。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古道,自關樓南北延伸殘存10 余里,已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驛道之一。
有說法認為,梅關古道自唐代開鑿以來,一直是有「道」而無「關」,梅關和關樓的修建,是宋代嘉佑年間才完成的。從此,梅關成為江西和廣東的分界點,故有「一步跨二省」、「一關隔斷南北天」的說法。
宋代是我國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時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臻於鼎盛,來自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都要經過梅嶺轉運到廣州,南來北往的商賈絡繹不絕。而這時,政府設關徵稅,則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忠哥 攝
自宋代設立梅關以後,梅關古道和梅關的關樓就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為地理位置的關鍵性與軍事布局的重要性,梅關的關樓在歷史上曾累圮累修,累修累圮。
據說,現存的梅關關樓是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 年)重修的。磚石結構,坐南朝北,東西橫卧,緊連山崖,看上去真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梅關的最後一次修繕在清道光至咸豐年間,而後隨著粵漢鐵路等現代化交通路線的開通,古道歸於沉寂,結束了其輝煌的千年歷史。
珠璣巷,廣府文化的最初發源地
在梅關古道的必經之路上,廣東南雄市城北偏東,323國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處的沙水村,有一條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的唐代古巷道,名「珠璣巷」。
它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全長1.5公里,古風遒勁,曾是過去中原和嶺南之間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
珠璣巷更重要的地方在於,它是中原移民向嶺南遷徙的中轉站,廣府人的桑梓之地。
據說,在唐代就有許多的中原移民陸續遷居於此。北宋亡國後,中原難民大量流落江南、華南,許多人途經梅關來到這裡,從此落地生根定居下來,還有許多人繼續南下,進入珠三角、粵西,甚至下南洋。
到南宋極盛時,珠璣巷內的商販和居民就有多達千戶,堪稱一個熱鬧的小城鎮。然好景不長,南宋度宗咸淳年間,奸臣當道,朝政昏暗,珠璣巷因「胡妃案件」遭遇牽連,被昏君下令血洗。當時,珠璣巷的居民大量往南逃珠三角,從此促進了珠三角的極大發展。
中原——珠璣巷——珠三角,在北方的移民潮不斷循著這條路線南遷後,珠三角成為中國又一個經濟重心,珠璣巷,也被認為是廣府文化的最初發源地。
據相關文獻顯示,從珠璣巷遷來珠三角的北方移民家族,共有797支之多。今天,廣府人的族譜「稱紀元必曰咸淳年,述故鄉必曰珠璣巷」,可見,珠璣古巷在廣府人心目中的地位,何其重要。
周邊游景點
▲沈玉明 攝
帽子峰林場:距梅關18公里,位於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接壤,有「粵北九寨溝」之美譽。
▲張文敏 攝
坪田「銀杏之鄉」:距梅關約38.3公里,位於南雄市東部坪田鎮,境內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5000多株,年產白果數百噸。
西京古道
古代的「進京高速」
在梅關古道的西邊不遠,還有一條連接南北的驛道——西京古道。這條驛道據傳始建於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漢武帝時期嶺南各地通往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市)的必經之道,因此也被認為是古代的進京高速路。
和梅關古道比起來,西京古道的知名度稍微弱一些,然而,它的歷史地位和前者一樣彪炳史冊。
「西京古道」從廣東省北部乳源瑤族自治縣境內通過。「西京」指的是我國漢、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陝西西安市(洛陽為東京),「西京古道」即當時通往京城的道路。
據《後漢書》、《資治通鑒》等史籍記載,西漢建元六年(前135年),漢武帝劉徹平定了南越以後,把廣東的龍眼、荔枝等嶺南水果列為貢品,要求每年定期進貢,但當時陸路交通不便,只能走水路由今福建省閩侯縣浮海而上,海上風高浪急,翻船沉船事故經常發生,損失巨大。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朝廷決定開鑿一條南北通道,在桂陽太守衛颯的主持下,終於開鑿出一條新的南北大道,該路由今日的英德經曲江、乳源、樂昌直達湖南省的臨武縣,計程160多公里,其中在乳源境內就有90多公里。
▲西京古道猴子嶺。許化鵬 攝
道路的修築使龍眼、荔枝等生鮮貢品在驛馬的馱趺下得以不停地向京城輸送。但嶺南至京城,相隔何止千里,路途遙遠不算,且許多地方崎嶇險峻,途中又多有惡蟲猛獸出沒,許多人馬都因為疲累而病倒,或者遭遇毒蟲野獸的侵襲而身亡。故而到了東漢永元十五年(103年),臨武縣令直接上奏朝廷,求朝廷免貢嶺南龍眼、荔枝,表示「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壽」。此議最終被採納,才終於終止了這段坎坷的水果進貢史。之後,西京古道便成了專門傳遞公文,運送貨物的南北交通大道。
到唐代玄宗年間,楊貴妃酷愛嶺南荔枝,於是,西京古道再一次出現了運送荔枝的馬隊。「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我向秦人問路岐,雲是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據考證,李白詩中的「西京」,指的正是這條西京古道。
學者們根據文獻記載推測出西京古道的路線全程,應為現今的廣州—英德含光鎮—石牯塘鎮—乳源大布—韶關武江區江灣鎮—乳源乳城鎮(候公渡)—乳源縣城—東坪鎮(龍南)—大橋鎮—紅雲鎮—樂昌雲岩鎮—梅花鎮—老坪石—湖南宜章—臨武—西安。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被貶謫至嶺南的過程中,曾兩次經過「西京古道」,因此在今天的乳源古道上還有一座「心韓亭」,以及韓文公衣冠石冢、韓文公祠等,都是後人為了紀念他而建造。據建亭碑記載:西京古道是古時乳源的交通要道,無論晝夜寒暑,往來行者不絕於路,且路途之中無歇息之所。明清之際,各地鄉民紛紛在古道沿途修建涼亭,幾乎達到五里一亭,十里一驛的密集程度。
「上通兩湖,下通百粵,來者來,往者往,熙攘交錯,累如貫珠。」在唐代梅關古道尚未修繕疏通以前,西京古道就是嶺南通往中原的必經之路,而即使是在其開通之後,西京古道也一直是溝通南北的重要道路,與梅關古道東西呼應。隨著晚唐宋代以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西京古道與梅關古道一起,為這條新興的世界性大通道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橋樑作用。
在乳源縣的大橋鎮石墩自然村以北約500米處,有一處商業街的遺址,名為長興街,街道長200米,寬四五米,遺址總面積上萬平方米。據介紹,明清時期,今天乳城鎮的洲街也是一條以西京古道為街道的商業街,當時商鋪成行、客流如涌。
為了更好地保護古道,西京古道韶關乳源段在2012年被廣東省列入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南粵古驛道的保護和利用納入其中,西京古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西京古道」乳源段保留較完整的路段有梯雲嶺段約2.5公里,猴子嶺段約2.5公里,它們既是科考、教學的重要場所,又是旅遊觀光,避暑度假的理想勝地。
周邊游景點
廣東大峽谷:又名乳源大峽谷,位於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大布鎮,峽谷長15千米,深300多米,屬石英砂岩。大布河由東北向西南蜿蜒而過,谷中溝壑縱橫,奇峰林立,古木參天。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嶺山脈的核心,乳源瑤族自治縣與湖南省交界地帶,是廣東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是珍稀動植物寶庫。雲門寺:乳源縣城東北6公里的雲門山下,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相傳為公元923年由雲門宗始祖六祖惠能九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連山鷹揚關
一腳跨三省的千年古隘
雲門寺:乳源縣城東北6公里的雲門山下,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相傳為公元923年由雲門宗始祖六祖惠能九傳弟子文偃禪師所建。
連山鷹揚關
一腳跨三省的千年古隘
在粵桂湘三省交界的廣東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部,有一座千年古關隘,名為鷹揚關。它原名崖鷹關,始建於盛唐,據說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山東章丘縣人韓鳳翔任連山綏瑤直隸廳同知時,將崖鷹關改名鷹揚關,取「鷹揚奮發」之意。
鷹揚關的重要性,從它的地理位置就可以看出來。鷹揚關位於國道323線連山縣上草村附近,與廣西賀州和湖南江華縣接壤,距離連山縣縣城23公里。這裡地連三省,水向四流,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因此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李思靖 攝
據說在連山邊境,從古至今共設有三個關隘,分別是北邊的白石關,西邊的鷹揚關,東邊的鹿鳴關,如今,剩下來的僅余鷹揚關。
關於鷹揚關地勢之險,有一句古民諺是這樣說的:「燈盞嶺腳踏蛇龜,有命去,無命回。」 燈盞嶺,即鷹揚關所在地附近的一處山嶺。
據當地民間傳說,古代西北方有一個部落,其首領想要擴大地盤,於是帶著一支部隊不斷攻城掠地,從廣西一路打到連山縣的邊境。部落首領派探子探查連山路途的情況,探子語言不通,問了毗鄰地區的幾個老百姓,便回去報告說:「前面鷹揚關屬連山管轄。從鷹揚關到永和的路途艱險,山路崎嶇,危險難行。聽聞第一,要經過十八條河(即地名十八水);第二,要穿越一片遼闊的萬里荒坪(萬里坪);第三,要搶渡一座神仙砌造的『仙人橋』,此橋仙人降臨就有,仙人離去就不見了;第四,要通過一個七里長的黑山洞,還要走過死馬坪(走馬坪)。」首領聽了以後,以為前面關隘難渡,無奈之下只好命令部隊調頭,放棄了攻打連山的念頭。
今天鷹揚關最重要的歷史遺存,是上世紀30年代留下的。1931年1月17日夜,紅七軍作為戰略轉移的55團、58團經廣西進入鷹揚關時,與廣東連山軍團發生激戰。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覃應機當年就曾參加過此戰。
▲鷹揚關革命遺址
據說,當年紅七軍在鷹揚關埋藏了一批不便攜帶的山炮和步槍,1971年覃應機專程到鷹揚關尋覓這批革命文物,但未果。鷹揚關如今矗立的一塊「紅七軍路過此關」的碑文,是1991年覃應機書寫的。
1999年,連山縣委、縣政府致力將鷹揚關打造成紅色旅遊景區,修復了古關城樓、城牆、戰壕、堡壘、鐵索橋等。作為廣東省的紅色旅遊景區,鷹揚關每年接待了大批的遊客。2012年,景區再次改造擴建,投資250萬元,增建紅七軍紀念館、紅七軍廣場、紅軍戰士浮雕、廉政警句格言塑石等。
周邊游景點
旭山瀑布群:位於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大田沖村,距縣城12公里,是一個原始自然生態的旅遊區,景區山高林深、溪水清冽、地勢起伏、瀑布成群,空氣特別清新。地下河旅遊景區:位於連州市東陂鎮大洞村,是一個大型的亞熱帶喀斯特地貌溶洞暗河景觀,上下分為三層,天然的洞口寬敝雄偉,置身其中,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油然而生。添加微信公眾號(yq_usw,長按可複製)
騰途旅遊網— 每天推送小眾有趣、特色冷門、鮮為人知的旅行目的地!
一顆躁動的心、一段未知的旅途,一座城市的故事,身體不能出發,就讓心靈先去探索吧!
生活本來就一直再墨守成規,難道旅行也要將就嗎??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女」這個詞是美「女」而不是美「姐」,帥哥叫「帥哥」而不是帥「男」?
※子望是個怎樣的女生?
※只從五官看,李嘉欣(年輕時),范冰冰,關芝琳(年輕時),張柏芝,王麗坤,迪麗熱巴,誰的長相更漂亮?
※張柏芝這種骨相皮相都好的女神,怎麼就變成了「刻薄臉」?
※美女賣茶套路深:又是外公,又是後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