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物在美國都是怎麼翻譯的和生存現狀
2017年的1月份,最近常常爆發出很多奇思異想,不知是不是因為30多年來第一次過新年沒有在自己的國家和父母一起過的原因,亦或許是自移居美國半年以來身邊一直缺乏母語交流的對象,對於已不是當初一度夢想隻身闖蕩異國的我,在而立之年面對突然變化的生活環境,其實內心還是涌動著些各種不適應。總之,也許是來自人類原始的群居動物的表達願望受阻而引發的強烈的傾訴動機,我在今天午飯之後,迫不及待的坐下來,急迫的想要寫點什麼。那根觸發的稻草是一本婆婆給的烹飪雜誌,本來是想學點西式烹飪的,誰知一翻開,被赫然醒目的oriental Ingredients 介紹東方食物的頁面深深的吸引住了。彷彿發現新大陸一般第一次發現原來我熟悉的中國食物名稱是這麼被當地人理解和翻譯的,非常有趣,也一解我多年和外國老公交流的困頓之處。比如我一直把黑木耳翻譯成black ears mushroom.弄的外國大鬍子也一直這麼叫,在這裡原來叫tree ears.
食物真的是聯繫文化的緊密紐帶,試想如果沒有木耳,蓮藕,山東大蔥的存在,中國人的飲食文化會缺少多麼重要的一部分。你能想像三鮮餡的餃子,蓮藕燉排骨,煎餅里的香蔥都沒有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嗎?對於中國人來說那食物的記憶,簡直是人格形成的基礎。所以這些都沒有的美國,就不難理解會有如此不同的文化差異了吧,食物簡直是影響它的最最重要的一環!話題跑遠了,我想要做的只是將一些書里對食物的英文翻譯下來,加上自己的理解供一些和我一樣面對或者即將面對超市美國里千奇百怪的vinegar發愣不知從何下手,和或許對這些感興趣的人參考吧。
花椒-black sesame seed 黑芝麻種子?誰告訴他們的,我就納悶了~
八角-star anise 星星狀的大茴香?只能認可米國人對星形狀的熱愛了。
黑木耳-tree ears 木耳長在樹上嗎?
粉絲-bean threads 豆子線
米線-rise sticks 米棍子啊
挂面-somen Japanese 是吃起來很像,或者可以說就是中國細挂面的東西。想吃細挂面的話選它很地道。不知為何叫日本面不叫中國面。
辣椒-Szechwan pepper 外國方式拼的四川的發音吧,不過能專門給四川辣椒起個名字也是夠了。
姜-gingerroot 姜根,勉強接受吧
扁豆角-pea pods 這個東西有點像荷蘭豆,總之和中國的扁豆角還不是完全一樣,因為它皮的肉很薄,稍微一炒就熟。
白醋-Rice vinegar
黑米醋-Black soy sauce這個冠珍園是個香港的牌子,暢銷美國多年。只是味道實在不是我理解的中國北方醋的味道,很甜,還有醬油味,怪怪的。
日本醬油-soy sauce 因為這個是當地人吃壽司才沾的,而且不是中國產的,忘記是那裡產的了。所以我乾脆叫它日本醬油。
大白菜-chinese cabbage 能在這裡買到大白菜真的很知足,雖然體型要小一點,味道一樣好!
冬瓜-winter melon 雖然書里出現了冬瓜,但是我到這東南沿海的城市半年了,逛遍各大超市和東方市場沒有發現它的行蹤,甚是想念啊!
藕-fresh lotus root 這個東西米國人其實很喜歡吃,我專門給他們做過,炸藕荷什麼的。只是大部分人一般不逛中國超市的也不知道這個東西,甚至不知道蓮花的根能吃。哎,懶的笑都。大蔥-leeks 最可惜的一點是這裡沒有山東大蔥。有長的像南方的小香蔥的,也這種體型巨大的比山東大蔥還大的東西。我沒有買過因為一直以為不是蔥。總之沒有找到正常體型的北方大蔥。
小香蔥-green onion
小白菜-bok choy 和中國的小白菜口感還是不太一樣。
五香粉-five spice powder 簡直就是直譯啊,可以買到,有了它做餃子就正宗多了。
陳皮-dried tangerine peel 干橘子皮
臘腸-chinese sausage 很想廣東臘腸的東西。這裡中國南方比如廣東潮汕那邊的食品更容易買到。
以上英文均出自一本叫做oriental cook book 的雜誌書里,我也不明白想學西餐的我翻它幹嘛,總之以上觀點均來自一個生活在東南沿海佛羅里達州的小城市裡,剛剛半年的中國人的個人直觀體驗,並不代表其他地域,也並沒有做過深入研究,一時興起隨性而做,希望對感興趣的人稍有助益~
推薦閱讀:
※美國親屬移民申請材料清單
※美國大砍家庭移民計劃,亞裔「連鎖移民」 群體備受影響
※關於美國親屬移民擔保的問題
※關於初創公司sponser h1b的注意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