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關於阿Q的心理學雜談

一、 從阿Q到父母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典型的【因為無法躲避痛苦,繼而轉化這份痛苦,欺騙自己的真實感受】的人。他的「精神致勝法」裡面是有點受虐的傾向,好在,阿Q不是主動尋找受虐的,無非是被逼無奈的法子罷了。不過這種無奈若是長久持續下去,想必最終會發展成喜歡上被虐的感覺,成為一個「受虐狂」。

當然,關於「受虐狂」這件事,從阿Q對待王癩胡和錢太爺大兒子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實際上他已經接受了被人虐待,以及他自己很弱小的事實了。即:「感覺王癩胡也很弱小,於是用別人對待他的方法,去對待看似弱小的王癩胡」、錢太爺大兒子成了『假洋鬼子『,這事周圍人都很歧視,於是他也去歧視「。歧視錢太爺兒子,以及和王癩胡比誰身上的跳蚤大,以及欺負尼姑那段,也算是阿Q的表演型人格。

這樣的描寫是如此真實,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正如周圍人一直一來對待阿Q的態度,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與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尤其是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上,體現尤為明顯。

可以這麼說,你的冷暴力,來源於父母對你的冷暴力;你的無盡討好或是表演行為,來源於父母從未重視你的感情(受到重視的感情的缺乏)。尤其是,在人的自我意識形成後,在公眾場合(或別人面前)的責罵,這會造成:失敗後人對自己的懲罰,無論是心理懲罰還是上升至肉體的懲罰等等,見過太多悲慘的例子了。

【當然:切不可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父母,須知父母也是人,只是恰好肉體足夠成熟而產生你罷了,心靈能否成為你合格的導師,是另說的。人需要有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過去的事情且讓它過去,既然無法改變過去,就著眼於當下的成長】

發展心理學將人在兒童時期受到的情感體驗看的很重要,而精神分析學說也同時揭示童年對人的深刻影響。所以,有時候你的問題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可能只是你現在才發現而已。這個,會在下一點講到。

發展心理學裡面說到的這種東西可以成為壞事,同樣,也可成為一件好事。比如【快樂錨點】效應:說的就是,當你產生快樂情緒的時候,故意去做某些事情。把這些事情和快樂聯繫在一起,你就可以在那件事情上創造無窮的動力,因為最後,這件事會成為帶給你快樂的源泉。

二、 自我欺騙

關於阿Q的「精神致勝法」,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即對事物認知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一種自我欺騙。

人對事物的認知有四個階段:

1. 開始,不相信(什麼鬼,怎麼可能有這種事)

2. 開始接受,但是會產生情緒,希望能有所轉機(好氣哦,這種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3. 進一步接受,明白不可能有什麼轉機了(哎,藍瘦,香菇,前途茫然)

4. 最終接受。(那就這樣吧,任何情緒也不能改變木已成舟的事實,我需要活在當下,著眼於未來)

而「精神致勝法」,顯然是只停留在第一階段,因為不相信,放棄去繼續接受的那種難熬的階段,於是自我編造謊言,創造出美好的感覺。

還有,阿Q後來希望「革命」可以改變自己。這其實是在進入認知的第二階段產生了阻礙,就止步不前,妄圖通過外力消除阻礙。但這是沒用的,外力可以輔助人對事物的認知,但是最終進入到下一階段或是止步不前,仍舊取決於自身。

關於事物的認知上,阿Q是個典型的悲劇。然而,每個人身上,又何嘗不是有這樣類似的悲劇呢。

前面說到,童年時期很重要,那時期產生的劇烈情感體驗,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太難以接受。在事物認識的第一階段,當年的小孩子可能就選擇本能的自保策略,即:不相信,不接受。通常,這樣的表現是對劇烈情感事件的選擇性遺忘。

但是,要知道,儘管事情被選擇性的遺忘了,但是感覺還在,感覺是不會騙人的。下面,我來介紹一個判斷方法,你只要仔細審查自己的內心,便可能發現一些以前忽視了的東西:

1. 當你面對特定情景,是否會產生超出一般人的情感反應?(比如,我自己就對【被誤解】有著劇烈的反感情緒)

2. 記住這種感受,回憶童年那些記憶深刻的事情,找到產生類似情感的事件,或者可能產生這種情感的記憶。(要知道,每一個童年深刻的記憶都是有其原因的。我最終回憶起來,我對與【被誤解】的反感來源於學前班時期,被老師的誤解,而且這件事一直記得很深刻,但是過去好像就讓它那麼深刻,沒有和自己對於被誤解的反感情結聯繫在一起。)

3. 找到這件事,加強回憶,仔細到每個細節。想想這件事在這麼多年來帶給自己的影響,你會逐漸串聯起來好多後來的事情。

4. 訴說,或尋求專業的幫助。小的問題可以在隱去一些隱私的情況下,向任何人訴說,每一次都是一種解脫。大的問題,一定尋求專業幫助。

註:

1.那些特定的觸發情境很重要,它是自我探尋道路上的源頭

2. 因為這些對於特定情境的劇烈情感反應多是來自童年,所以他們讓人產生的感受一般是很原始的情感,如:恐懼、痛苦、憤怒

三、 總結

無論是從受虐的角度講,還是從自我欺騙的角度講。都可以總結出一個共同點,即人的行為模式

把人的行為模式比作一棵樹,父母的影響如同樹根,是一切的源泉,深埋於地下,如果不是主動刨根問底,不說其他人,自己一般都發現不了。其它越早時期的影響,越容易隱藏起來,就像在樹木小的時候給樹榦釘了一顆釘子,等到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可能樹皮早已將釘子包了起來。釘子可以看不到,但是它對樹木成長產生的影響,甚至可能讓大樹傾斜

回到人來說,事實是可以被拒絕承認的,但是,情感不能。唯有向內思考,找到樹桿上的釘子(童年時期受到的創傷),找到樹根里腐朽的部分(父母模式的不足之處),才是成為參天大樹的正確途徑。

最後說一點:人腦是這地球上最奇妙無比的儀器,文明大腦與原始動物本能的抗爭所迸發出的火花,讓人類社會精密複雜,每一個人也正如縮略的社會,複雜程度從未降低。在這些精妙複雜的東西面前,總是感覺到自身的渺小與無知。以及,對這精妙絕倫的讚歎,欽佩。

同樣敬佩的,還有那些將這種精密複雜表現的通俗易懂的大師們。感謝《超人前傳》、《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樣的影視作品,以及像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知乎上眾多優秀回答下的答主們等等。

學習與探索未知,當是一生的事業。


推薦閱讀:

絕地求生為什麼被別人叫成吃雞?
斯嘉麗為什麼這麼吸引人?
家是傷人的,傷了就是傷了,不能用愚孝美化這種傷害----一個受傷者,怎樣可以過好自己的一生?
「才子玻璃心,庸人滾刀肉」,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TAG:阿Q精神 | 心理學 | 童年創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