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中醫現狀的一些疑惑

中醫高等院校和三甲中醫院開得風風火火,卻在國內網路傳媒引起如此之大的爭議,轟轟烈烈五花八門,作為一名理工科中醫粉,我也經常反思中醫本身出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本人專業生物化學,略微修過中醫,拋磚引玉,請同仁指教。只談中醫,黑撕請另開貼,謝謝。

1.教育考核問題。過去是師父帶徒弟,且有拜百家師博採眾長之路。現在本科才打基礎,傾向大班化教育,即使有本導制度也難以保證手把手地教。畢竟中醫診斷不僅僅依賴影像生化指標,望聞問切的功夫是紙上得來終覺淺,更別說病情辨證、藥材配伍,易學難精,常常弄得旁人自以為讀懂了古文醫書就明白了中醫內涵。天下無病?天下無方!

如何保證中醫師的質量?中醫考試的內容是標準的條目,臨床卻又千變萬化,甚為複雜。我見過同齡的高手,鳳毛麟角,如此數量如何抵擋住張悟本莆田之流對整個行業的傷害?每每思及不禁黯然。

這個角度看,不能完全怪別人誤會中醫,尤其考慮到地方醫療相對城市,難以接觸到平均水平較高的中醫資源。在三甲中醫院找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國醫大師看病,出來罵娘的人還沒見過。

2.發展思路問題。張之洞的西學東進到現在已逾百年,中醫是否適合全盤西化?或者所謂現代化?兩者的聯繫建立在人體科學上,自然會有重疊的地方,但是否可以完全重疊呢?精通中醫西醫任何一門,窮經皓首,學海無涯,能做到的人未必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

或許從生物醫藥,葯代動力學這方面入手可以做一些實驗室工作,現代儀器ppb甚至以下濃度的藥物都可以做檢測,分析能力針對自然藥物尤其是方劑還是困難重重,畢竟除了本身成分複雜,其代謝成分、作用靶點根據病情傳變又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使有一天可以分析了,醫療上就可以互相替代么?

青蒿素是正好在這兩者交界之處,單味運用之妙拯救萬千於水火,但中醫更多精華是方劑配伍,在大規模應用上我們怎麼操作?

所以那些學過一些醫藥基礎知識的人會罵中醫如何不科學,安慰劑,站在他們的角度情有可原。大家不是一個路子出來的,何必強行靠上去。「中醫」概念的形成 和 「科學」概念的形成,時間相差太遠,是兩個思想體系。能夠融匯貫通的人太少,非讓一個製藥實驗員去解讀經絡,不如讓人家安心做好自己的葯更符合自身定位和社會發展需求。

3. 中藥質量問題。西藥有個特點,就是純度高,利於鑒定,純葯十分鐘能打出mass結構。中藥的劣質葯、假藥怎麼控制?雖然有中藥材鑒定學這門課,但是每個藥房的藥材如何確保質量到位?若是方子配伍精美,醫師妙手仁心,藥材不過關,奈何,奈何?

我考慮的方向並不是把中醫定位成太醫院一樣,作為特權階層的享受,而是如何利益大多數平民百姓。例如溫病每年都有變種,抗生素也好,青蒿素也罷,病原體抗藥性不斷增強,新葯研發速度能不能趕上各種致病源進化速度?還記得那個疾病傳播的遊戲么,我不認為那是一個遊戲。這是一場賽跑,等有一天世界需要中醫的時候,我們在哪裡。

我們遇見各種黑,沒關係,和學科發展瓶頸有關,學術也需要不同的聲音。心態開朗一些,畢竟這些人在現實社會也沒有聽說誰去巡視組舉報中醫的,真有去的我敬他是條漢子。

但是如果我們的下一代還是在這種反對中醫的聲音里長大,那就是我們的責任。

推薦閱讀:

蜜煉川貝枇杷膏在美國大火了,那麼這個鎮咳的神器,該怎麼用呢?
中醫無證即可行醫,你怎麼看待?
葯話紅樓-治病又味美的玫瑰露
小青龍湯的「七十二變」
有關中醫的解釋與胡解釋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