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習筆記】中國精算師A4經濟學(1)

現在距離中國精算師秋季開考還有四個月的時間,我的目標是把A4經濟學、A5壽險精算、A7會計與財務和A8精算管理考過,其他四門可以用CAS北美財險精算師來抵換成績。對於精算考試我的看法是:中國精算師的壽險方向比較符合國情,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學習財險精算的內容,因此我選擇的是「CAA壽險方向+CAS財險」。

我喜歡把看到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理解,寫成文字性的筆記。以後我會每周發布2-3篇文章,來記錄我的學習過程,因為是全職備考,周二到周四還有客戶拜訪的日程,所以發布文章的時間不固定。盡量做到:碎片化學習、同主題閱讀加上實際運用,畢竟學習精算是一門技術,最終的目的是要用到實際當中,單純做題達不到最好的效果。

加油吧,未來的精算師!

第一章 經濟學研究對象和方法

經濟學重要特點:

1、生產資源稀缺,資源有多種用途的屬性;

2、人類需要具有無限性,但各種需要有不同的輕重緩急,所以要研究選擇是怎麼做出的。

經濟學只研究稀缺物品,也就是經濟物品。消費品稀缺是因為根源的生產性要素稀缺,包括土地、勞動、資本和企業家才能。經濟資源的價值在於:能夠生產出人們希望消費的最終物品和服務。

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資源。勞動力一方面取決於天賦,另一方面取決於後天所受教育,高質量的、複雜的、熟練的勞動力對任何國家都是稀缺的。資本是為了提高生產能力而投入的,分為兩部分,物質資本指機器設備,人力資本指投資教育和崗位培訓。企業家才能指僱傭能力,即保證向生產要素所有者支付報酬,即使在不確定能否盈利的前提下,不論收入是否高於成本,都能承擔風險的能力。

理性的三個條件:

1、如果有一個方案,比現在的收益更高或者成本更低,理性人一定會選擇它。我們假定這個人可以估算成本和收益。

2、機會成本,指的是選擇一種行為時,必須放棄的評價最高的其他選擇。這是做出一項選擇而非另一項的真實成本。

3、經濟決策者的選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力圖節約。

邊際分析就是研究在現狀上做出的凈增加或凈減少,所有的經濟選擇都是在邊際或變化點上做出的。邊際決策規則被稱作「理性行為原則」,即做出的每一項決策,都會獲得大於凈成本的凈利益。

當邊際利益MB與邊際成本MC相等時,就意味著最終凈利益最大化。這裡涉及到邊際成本先隨著規模增大而減少,在一定的點上開始遞增,所以不能一直追求增加生產。

等邊際原理(Principle of Equal Margin)指的是,決策者要從數量給定的資源中獲取最大利益,但是每種用途的邊際收益最終都會遞減,所以決策者要使分配在每一種用途上的最後一單位資源所產生的利益相等,才是充分利用資源。

實證分析研究:實際是什麼?將會是什麼?規範分析研究:應該是什麼?

實證分析高度關注效率,效率命題的推導來源有三個:

1、平等和財產分配問題不可能通過分析得到解決,他們要麼被忽略,要麼被分別處理;

2、個人是對自己福利的最佳裁判,這稱為個人主權或消費者主權,我腦補的是,「我奶奶活了104歲,因為她從來不多管閑事」,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別管,因為你會影響別人的利益;

3、如果一個社會的某些成員狀況得到改善,而沒有任何人的狀況由此惡化,那麼該社會的福利就得到了提高,這是帕累托標準。

由以上三點推導出:兩個理性的、知情的個人之間的自願交換會增進社會的福利,只要第三方沒有受到負面影響。自願的並以準確信息為基礎的交換是互利的,其中任何一方由本人估價的福利都得到提高。個人主權假定和帕累托標準使總福利得到提高。

均衡指的是在此質點上,所有合力為零。經濟學的均衡指的是,行為主體意識到進一步改變決策行為已不能獲得更多利益,從而不再改變其行為的狀態。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推薦閱讀:

哈佛大學教授:我們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學到知識
這是一篇值得收藏的資源乾貨文章
不合時宜的人總要付出代價
如何深度閱讀書籍?
聽書和讀書,那種方式獲取知識更有效率?

TAG: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