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上海之前陳毅因何發火?
作為典型的四川人,陳毅元帥的性格是出了名的堅毅倔強、寧折不彎,這從他在「文革」中挺身而出,與「四人幫」作鬥爭的所謂「二月逆流」等歷史事件中可見一斑。少為人知的是,1949年5月,陳毅為了幾件「小事」,狠狠地發了一通脾氣。
當時正值渡江戰役發起之後,解放軍僅用了兩個星期時間,佔領了除上海以外的整個蘇南和浙江大部,創造了十天進軍千里的新紀錄。然而,為了能夠順利接管上海這座當時遠東最大的城市,解放軍解放上海的計劃整整推遲了一個月時間。在渡江戰役總前委向軍委所作的《關於推遲進佔滬杭時間的請示》中寫明了原因:「根據南京經驗,在我黨我軍未作適當準備,倉促進入大城市,必然限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所謂的「南京經驗」是什麼呢?在總前委此前上報的《關於南京接管初步情況的報告中》寫道:「南京出了亂子的就是一個外交問題,從梗(1949年4月23日)到宥(26日)四天內共發生我軍人員與外國人的爭執事件有六起,而以到司徒雷登住宅一事為較嚴重。其原因是我黨外交政策沒有在部隊教育。」司徒雷登是美國駐國民黨政府的大使,南京解放前,他並未隨國民黨政府南遷,而是留在南京,準備與解放軍進行接觸。4月25日,進城部隊在尋找住所時進入了司徒雷登的房子,當時美國之音等媒體進行了報道,造成了外交風波。
於是,在水銀瀉地、摧枯拉朽般高速推進的渡江戰役,在解放上海前突然拉上了「休止符」,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平靜期」。1949年5月初,渡江戰役總前委、中共中央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關全部移駐京滬鐵路邊的小縣城——江蘇丹陽。負責接管上海的5000多名幹部和2萬餘名華東軍區警衛旅官兵的到來,讓只有3萬人口的縣城城區頓時沸騰起來,大街上來往人群不乏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黨政要員和夏衍、潘漢年、許滌新等社會名流。接管幹部在丹陽的集訓,除建立軍管會組織、籌集糧草等準備之外,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深入進行政策及入城守則教育」。
走出丹陽南門城門,踏過建於清朝康熙初年的開泰橋,步行不到1000米,就來到了大王廟。1949年5月10日,華東局直屬機關排以上幹部大會在此召開。陳毅軍容嚴整,打著綁腿,向整齊坐在背包上的接管幹部作關於入城紀律的報告。
會議一開始,陳毅連珠炮般,講了他發現的違法紀律的四件「小事」。其一是5月8日下午,幾名穿著黃軍服的同志,沒票硬要闖進光明大戲院看《白毛女》,在陳毅親自出馬乾涉後才離開。其二是10日早晨,陳毅到師範學校了解到,「前天有一位解放軍來摘去一個電燈泡,昨天又有兩個同志,帶著摘電燈泡的同志來送還燈泡。」陳毅諷刺地說:「所以我去參觀時,他們臉上紅一塊白一塊的,害怕我們是不是也去摘他們的電燈泡,因此警惕性很高。」其三是滿大街都是隊伍,幹部戰士自由上街,沒有執行外出請假制度。陳毅舉例說,自己這次來作報告,都要向華東局請假。其四是南下路上,發生爬汽車,攔汽車,強行坐汽車而有人因此負傷,有時汽車根本無法開動等現象。
陳毅拉高了嗓門,氣憤地說:「這是不講道理的流氓習氣。如果不加糾正,進入上海,一定要天下大亂!」在場的一些幹部,聽著陳毅的話,臉漲得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陳毅隨後又強調說:「必須強調入城紀律,入城紀律是入城政策的開始,是和市民的見面禮。紀律搞得好,政策就可以搞得好,搞不好就會影響政策的推行。上海人民對我們的希望很大,把我們看成聖人,如果一進去就搞亂了,他們就大失所望,再去挽回影響就要費很大的勁。」
在這場關於入城紀律的講話中,陳毅提出了很多很細緻的要求,比如紀律是兩方面的,對敵人要鬥爭要嚴肅,對群眾朋友要客氣;入城時要盡量作到部隊不進城,全部駐紮郊外,做好準備後依次進城;嚴格執行外交紀律,對不同人員進行區別對待,不能無原則排外;必須嚴格事先請示,事後報告,反對無紀律無政府狀態;注意軍風紀,講究文明禮貌,等等。
與陳毅的入城紀律教育相配合,5月14日,華東軍區頒發《訓令》,嚴肅批評了少數人員披衣戴帽(甚至不戴軍帽)、不束皮帶、不打綁帶,三五成群,隨便上街逛游,取笑打鬧,挽臂搭肩,及在街上亂吃零食、吸紙煙、變相賭博等違反紀律現象。為再次整飭軍容,嚴正軍紀風紀,制定了有關請假外出的制度。除各崗哨衛兵皆有檢查之權外,華東軍區還組織軍風政紀檢查隊,隨時進行沿街檢查,對違反規定者進行扣留和嚴肅處理。
在丹陽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內,接管幹部的紀律意識和作風形象得到了徹底的改觀。1949年5月27日,上海宣告解放。當天清晨,上海市民們打開大門,看到馬路上睡得滿滿當當的都是解放軍,市民們愉快地接受了這份嚴守軍紀的「見面禮」。
推薦閱讀:
※毛澤東的生平簡介是什麼?
※關於「民國四大美男」?
※我們的課本太小,裝不下一個人的傳奇!他是宋朝娛樂圈裡的牛人
※如何評價一代梟雄曹操這個人?
※毛澤東有哪些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