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人民日報評《嘉年華》:這不只是故事」的評論?
1. 這個電影,講的是一起兒童性侵案件。《嘉年華》的片名,據稱來自數年前現實中的一起案件。這樣一部短短的電影,折射出的是現實的殘酷與冷漠。電影的影像,早已超出了情節的層面,展現案件背後屬於家庭、屬於社會的人間百態、芸芸眾生。當女兒小文在醫院做完婦科檢查,確認是遭遇性侵後,母親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給了小文一巴掌。這正反映出了現實中,不少家長在知道孩子遭遇性侵後,往往都會反應過激的這種現象,很容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或吃驚等情緒,甚至會說出「你怎麼會搞成這樣?」的話語。但是這種激烈情緒的表現,只會讓孩子受到驚嚇,絲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且會導致孩子不願意繼續溝通。
2. 其實整部電影,導演在表現手法上非常克制,對於性侵的細節,都沒有直接的表現。但是即便如此,電影仍然讓人感覺到沉重。但是相比起電影,現實中的情況,或許更為殘酷。根據「女童保護」統計,全國僅媒體公開報道的兒童性侵案例,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是125例、503例、340例、443例。過去的4年,2013到2016年,全國法院共審計猥褻兒童案件10782起。換算一下,這種猥褻兒童案平均每天超過7起。
3.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對兒童性侵引起重視。家長可以在日常反覆用問答的方式給孩子強化自我保護意識,諸如「能不能讓別人觸碰你身體的小秘密?」、「別人給你吃好吃的作交換,然後觸摸你的小秘密可以嗎?」等等問題給孩子灌輸建立自我隱私保護的雛形,懂得面對「性侵」時說拒絕的不二法門,而且,要教會孩子大聲且有氣勢的去拒絕。如果對方恬不知恥的無視孩子的拒絕,要快速的逃離現場,去找家長、老師或者保安、警察尋求幫助。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但當孩子的成長過程融入社會元素後就會變得複雜,所以每一位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有責任為孩子樹立榜樣,有義務去引導孩子如何保護身體的「小秘密」,學會尊重他人隱私,達到有效把「性侵」的悲劇扼殺在搖籃里!
摘要:最近正在熱映的一部電影,叫《嘉年華》。就在剛頒出不久的金馬獎上,導演文晏因此片獲得了最佳導演獎。人民日報評《嘉年華》:這不只是故事。
1.電影概述。這個電影,講的是一起兒童性侵案件。小學生小文和新新被中年男人帶至酒店,在酒店打黑工的少女小米拍下關鍵證據。這樣的遭遇,讓父母離異的小文,更感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律師郝潔介入案件,發現小米是突破口。電影的後半段,情節幾次反轉。新新的家長因為現實的考慮,接受賠償想要和解。警方買通專家,做出「未受侵害」的結論。然而,小米想以視頻進行勒索,卻反被欺凌,最後把視頻交給了律師,最終讓犯罪者被繩之以法。簡單的劇透,是最粗略的勾勒。電影的影像,早已超出了情節的層面,展現一起案件對幾個人的命運與狀態的改變,展現案件背後屬於家庭、屬於社會的人間百態、芸芸眾生?
2.電影評價。「正如導演自己所說,這個電影並非要給大家一次情緒的宣洩,而是希望能成為思考和討論的起點。電影的故事和現實的案件都有偶然性,但這樣的偶然會變成一個人生活的全部。而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所有的偶然背後,又未嘗沒有看不見的必然。從性教育到未成年人保護,從女性權益到司法救濟,從家庭重建到社會重構……電影的思考即便是淺嘗輒止,甚至多有刻意,但這些問題卻未嘗不需要在更大層面上予以重視。」
3.故事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大多數時候,新聞呈現的是結果,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兩張藍底白字的通告,可能是滿紙滿屏憤怒的懷疑和指責,當然,也可能是事件水落石出壞人罪有應得。而電影這樣的藝術作品,更多的時候呈現的是過程。
1.我在看片時候的第一感受是,這是我經歷過的事。《嘉年華》的原型是海南萬寧著名的未成年人性侵案「校長帶小學生開房」,不熟悉的人,可能不知道前面還在假造婦科檢查記錄、嫌犯在動用金錢收買私了,為什麼突然「神轉折」成了壞人被收監,壞警察被懲處。
2.實際上,被省略的是網上抗議「校長開房找我」以及其他女權公益人士的活動。我在看片的時候,感覺是太熟悉了。因為介入「宋山木案」、「廣州大學城黃波性侵案」以及「蒙山小紫(疑似被父母性侵)案」,類似性侵事件里的人物我都很熟悉。
3.是的,司法系統確實會有人像電影里的警察一樣酸溜溜地跟律師說,「你就從來不辦些別的案子?也有人在6歲女童小紫被性侵的案件中,找到我之前帶小紫去檢查的醫生那裡,要求她對媒體說,下體損傷是未成年人性模仿造成,而不是成年人乾的……我只能說,導演拍得太真實了。
4.譬如,性侵犯始終沒怎麼露面,但是他的影響無處不在。現實生活中,一般辦的比較順利的強姦案都是底層犯罪,而對那些擁有社會資源的人來說,他們不僅可以不用蠻力而是用權力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他們擁有人脈、財富和權力來篡改司法的結果。「廣州大學城黃波案」的黃波在把黑手伸向大學生的時候,事實上是一個緩刑期的強姦犯。
5.他在公司強姦女下屬未遂,最後不僅在司法系統人員的幫助下賠償換取諒解書,還獲得了並不適用的緩刑;而且,在法院某些人員巧妙斡旋下,他的緩刑並未執行。於是這個強姦犯全國滿地跑,從緩刑期就開始性侵女大學生。而對他後來的作為,儘管有四名受害者報案,警方拒絕立案。
6.所以,財雄勢大者的性侵,往往可以逍遙法外。這不是罪犯一個人的「功勞」,而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二次傷害當事人的處警,出賣當事人隱私的媒體,竊竊私語中咎責受害者的路人們,以及貪贓枉法者。《嘉年華》是一部難得的觀照現實的電影,每一個希望生活在真實中的人都應該去看。
《嘉年華》的片名,據稱來自數年前現實中的一起案件。海南一個小學校長性侵未成年女生,案發前去的KTV,就叫「嘉年華」。相對中文片名的現實隱喻,英文片名《AngelsWearWhite》——天使們穿著白色衣裳,則是另一個比喻。貫穿影片的,是海邊一座巨大的瑪麗蓮夢露像,正是白裙被風吹起的經典造型。結尾時,雕像被吊裝上車運走,流浪少女小米一身白裙,騎著電動車遠遠跟隨,一起走向未知的明天。白衣天使是夢露、是小米、也是小文,白色並不一定意味純潔,但至少代表了一種希望:關心那些無法發出自己聲音的孩子和人們,讓他們免於污穢、免於恐懼,免於被拋入無法浮出水面的漩渦。
2.大多數時候,新聞呈現的是結果,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兩張藍底白字的通告,可能是滿紙滿屏憤怒的懷疑和指責,當然,也可能是事件水落石出壞人罪有應得。而電影這樣的藝術作品,更多的時候呈現的是過程。為什麼被害少女會如此逆反,為什麼律師辦案會有這麼大的壓力,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妥協……結果的核,在人物的感受、事件的細節中被層層揉開,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受害者遭遇了什麼,也讓人更深層地思考著社會機制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3.正如導演自己所說,這個電影並非要給大家一次情緒的宣洩,而是希望能成為思考和討論的起點。電影的故事和現實的案件都有偶然性,但這樣的偶然會變成一個人生活的全部。而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所有的偶然背後,又未嘗沒有看不見的必然。從性教育到未成年人保護,從女性權益到司法救濟,從家庭重建到社會重構……電影的思考即便是淺嘗輒止,甚至多有刻意,但這些問題卻未嘗不需要在更大層面上予以重視。
4.說實話,這樣一個電影,或許不能用好看或者不好看來評價。它聚焦的雖然是一個社會案件,但提出的卻是不容忽視更不能遺忘的問題。時間永是流逝,熱點總會消散,但藝術可以承載穿越時間的力量,讓更多人關注、記住。這也是這部電影值得我們鼓掌的更重要的原因。
推薦閱讀:
※人民直播是個怎麼樣的平台?
※人民日報評《嘉年華》:這不只是故事,在一系列的虐童傳聞和新聞後,大家覺得該怎麼面對兒童性侵的事情?